仇富?未必!英國15000低齡留學生回國難背後的公眾微妙心理

這兩天滯留在英國的15,000名低齡留學生回國難的事件在網上不斷刷屏。網友各種聲音都有,有支持由國家出面包機把孩子們接回國的,也有認為其家長應該付起責任來,而不是隻知道指望國家的。

仇富?未必!英國15000低齡留學生回國難背後的公眾微妙心理


而這15,000名低齡留學生的部分家長也在網上發聲指責網友的幸災樂禍是仇富心理。

實際上,這15,000名低齡留學生如今正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局面,留在當地吧,現在歐洲的疫情正處在大爆發的階段,如果留在當地,顯然這些孩子會面臨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

而如果尋求國家層面的幫助,包機把孩子們接回來,也面臨著諸如隔離檢疫等等問題,畢竟15,000名孩子,這只是滯留英國的,那歐洲各國或者世界其他疫情嚴重國家的華人華僑的孩子們怎麼辦呢?要不要都派飛機去接回來?國家如果一碗水端平都接回來,顯然這個是不太現實的事情。

不過,我們在這裡不去討論孩子們該不該接回國,筆者想來分析一下這一事件背後所隱藏的公眾心理。網友對這15,000名低齡留學生家長的指責,無非是因為,第一,把年幼的孩子送到國外享受更為優越的教育資源,這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我們大多數普通國人沒這個經濟實力——想一想這的確是讓人後槽牙有些發酸的一件事情。(儘管在許多人看來,讓一個幾歲十來歲的孩子,從小離開父母家庭漂洋過去萬里之遙求學,實際上對孩子心智成長並不妥當。)

表面上看,似乎公眾指責的聲音的確有仇富的心理在裡面。然而真的如此嗎?恐怕沒這麼簡單。實際上公眾最芥蒂的不是這15,000名低齡留學生家庭的經濟條件比普通人家優越。而是這15,000名孩子的家庭,不應該擁有額外享受國家公共資源的特權。

“你家裡有錢好吧,我認了!不管你的錢是怎麼來的吧你能把孩子送出去讀書是你的本事。但是你不應該擁有額外享受國家包機的特權!”這恐怕才是公眾面對這一事件的真正心理。的確,很多網友認為,你富不富與我沒半毛錢的關係,但是你不應該擁有普通民眾沒法擁有的特權。實際上這已經不是公眾關不關心那15,000名孩子死活的倫理層面的問題了。

仇富?未必!英國15000低齡留學生回國難背後的公眾微妙心理


第二,許多網友認為,我們跟國家一道吃盡了苦頭,做出了重大犧牲,好不容易慢慢疫情形勢好轉了,現在你們卻要佔用公共資源,回來坐享其成。這實際上是一種創傷後尋求補償的本能心態。

由此看來,網友反對的聲音並不代表他們就是仇富。然而,畢竟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對身處困境的同胞包容與理解,是題中應有之意。畢竟那15,000名低齡留學生是無辜的,他們處境堪憂的家長為之呼籲也是人之常情。

辦法總比困難多,比如可不可以尋求一種由國家出面,聯繫航空公司協調包機,但是機票以及後續的隔離檢防等費用應該由這些孩子的家庭自己來出。

仇富?未必!英國15000低齡留學生回國難背後的公眾微妙心理


總之,在大家一起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之前,筆者認為網上對峙的罵戰可以暫時告一段落。與其打口水戰,不如多花點時間多動點腦子在解決問題上。畢竟沒有人想隔著屏幕聽到孩子們的哭聲,對吧?

對這一事件以及低齡留學的現象,你有什麼樣不同的看法,請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