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富”是一種病態心理,動輒認為別人“仇富”更是心理病態

“仇富”是一種病態心理,動輒認為別人“仇富”更是心理病態

最近幾天,1,5萬名在英國的未成年留學生的歸國問題成了公眾關注的話題,166位家長聯名要求政府包機接自己孩子回國。

由於英國本是這次疫情的重災區,大量的在英國長期居住的人回國,必將對我們的防疫形勢,帶來較大的影響,甚至不排除爆發因病毒輸入引起的新疫情。所以,不少的網友,對於這些留學生回國,持反對意見。

而前期一些已經回國的留學生,有的不服從防疫規定,比如,要喝純淨水的“豌豆公主”,大呼要自由和人權的“衛道士”,不願集中隔離的“特殊族”,凡此種種,更是讓輿論一片譁然。

但近日,一位未成年留學生的母親的一席話,成功激發了大眾的強烈反彈:

我就是有錢,我送孩子去國外留學有錯嗎?我這麼有錢,為什麼不能夠給學生一個優越的學習環境。現在面臨疫情時期,我為什麼不能夠將孩子送回來?你們不就是仇富嗎?你們不就是看不慣有錢人嗎?”

其實,這位母親的話,並非毫無道理:

送孩子去國外,確實沒有錯

——至少沒有任何一條法律禁止送孩子去國外留學(是否違反《義務教育法》,有待探討);

這麼有錢,給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確實應該——哪一個父母不想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就是那些批評別人送孩子去國外的人,你們難道不想自己的孩子讀好學校?

面臨疫情,確實可以把孩子接回國內——中國的公民,當讓有權利回到中國,這是憲法賦予的權利,任何人不能剝奪(罪大惡極的人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也沒聽說過誰被剝奪國籍)。

但大家是不是仇富呢?是不是看不慣有錢人呢?

客觀地說,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仇富”的人——他們對一切富者所表現出的都是懷疑、遷怒、嫉妒、蔑視、不屑、憤懣、仇恨等複雜的心理。即不管別人的錢,是通過多麼辛苦努力的付出得來的,他們都恨不得一場大火,將之化為烏有。

筆者絕不是富人,但有一次開車,被一輛電瓶車追尾,圍觀者中竟然有人說“你開汽車,肯定是該你賠”——這種邏輯的背後,其實就是“仇富”。

在心理學上,“仇富”,毫無疑問,就是一種心理上的病態,如不及時調整,就有可能走向偏執!

“仇富”是一種病態心理,動輒認為別人“仇富”更是心理病態

但我們就事論事,針對請願包機回國的未成年留學生的反對意見,真的都是“仇富”嗎?

我想,冷靜的分析,這中間,不排除有“仇富”的人——比如,有些人認為“你有錢送孩子去讀書,就有辦法讓孩子回國”,還有人說“既然把孩子送出去,還接回來幹什麼”?這些言論,個人以為,背後確實有“仇富”的心態。

但我們仔細看,反對意見中,更多的看法是什麼?你有權利回國,你也可以向政府請願,請政府包機接回這些孩子。但所有的費用,必須你們自己承擔——說白了,你不能用我們大家的錢,來接回你個人的孩子,何況,出國留學並不是全體中國人人都可以做的事啊!

如果用經濟學的理論來說,你這不是富人在“割韭菜”嗎?

舉個例子,你把自己的錢都花在了超高的消費上,天天山珍海味,動不動歐洲幾年遊,然後要求國家為你提供生活保障,合理嗎?

有法律依據嗎?

對所有的反對意見,不甄別,不分析,一棍子打死“你們這是仇富”——有幾個錢,稍不順意,就認為別人是“仇富”,這種心裡,比起病態的心理,嚴重得多,叫做心理病態——應該花一點錢,好好治療了,不然,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扁鵲見蔡桓公》)。

“仇富”是一種病態心理,動輒認為別人“仇富”更是心理病態

不過,三水三心更願意認為,這不過是一個愛子心切的家長的一時激憤之語。

但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