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英國“小留學生”回國,真不是一個簡單的“仇富”問題


最近,1.5萬名英國小留學生想要回國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據瞭解,事情的起因是166名英國小留學生的家長聯名要求政府包機,把目前滯留在英國的孩子接回中國,有網友對此提出反對意見,部分留學生家長認為這是在“仇富”,於是一場關於小留學生該不該回國的爭論由此展開。

孩子在英國留學,一年的費用大概在30萬到50萬元之間,一般的家庭確實難以負擔。所以,這部分留學生家長以“富”自居,確實是有底氣的。但是,面對部分網友的反對聲,僅僅以“仇富”來回應肯定是不恰當的。

眾所周知,國內疫情經過幾個月的奮戰,現在已經被基本控制住了蔓延態勢,很多地方都已經實現了病例清零,工廠開工,商家開業,大中小學生也都在盼望著儘快開學。前不久鍾南山院士明確指出,現在國內的疫情防控重點已經轉為防止國外病例的輸入。從疫情統計數據看,目前境外輸入病例已達649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英國留學的1.5萬名小留學生大量回國,國內的疫情局面會怎樣發展?確實讓人難以預料。

據瞭解,這批小留學生年齡在10歲到17歲之間,平均年齡14歲,英國鑑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已經於3月18日全部關閉學校。但是這些留學生之前寄宿的英國家庭很多表示不願繼續收留這些小留學生,使得他們陷入無家可歸、無處可去的慘境。但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留學生的選擇未必是在這個關鍵節點全部回國,如果英國政府能夠設法解決這些孩子的食宿問題,對他們進行必要的隔離和防護,未必不是一種更好的選擇。這次小留學生回國問題實際反映了英國不負責任的“甩鍋”行為。

反觀部分小留學生家長關於“仇富”的言論,實際上他們不應該僅僅沉浸於自己比他人富裕一些、有能力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的優越感,更應該從大局出發,多想想國內疫情防控的大局,想想國內疫情防控成果的來之不易。

從某種程度上說,輕易地把別人的反對聲理解為“仇富”,其實是因為一種習慣性的“炫富”心態。這部分人時時以富人的優越感自居,一遇到反對者就給對方貼上“仇富”的標籤。豈不知,疫情面前,生死平等,不分貧富。在這個關鍵時刻,祖國能夠冒著風險接受疫區的孩子回國,無論孩子還是家長,都應有一份感恩之心,愛國之心,而不是去計較有沒有人“仇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