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後,羅永浩與連嶽勝利會師

2006 年羅永浩搭建了「牛博網」,迅速成為中國知識分子的大本營,啟蒙了一代人。

如今,「牛博網」已關閉,「公共知識分子」被汙名化,輿論場難覓出挑的「意見領袖」。

把時間拉回到 2010 年 1 月 9 日下午,「牛博網」打不開的那一刻,中國知識分子們在十字路口相互告慰、道別,他們中的很多人不再以傳播公理與常識為己任,迅速奔赴人生的下一個戰場。

當晚,「牛博網」主力博主連嶽在接受採訪時說:「網站關閉就關閉了,生活還得繼續,我將在網絡博客上繼續寫時事評論。」

可我們再也沒能見到他辛辣的時事評論,「情感專欄作家」是他面對公眾的身份。或許撰寫必須具備冒犯性的時事評論對他來說本就是偶發的,他在接受另一家媒體的採訪時也表示:「如果我也有一份常規的工作,我也許不會這麼做(抗爭)。」

如今,他找到了那份「常規的工作」,主業是帶貨,順帶給讀者答疑解惑、扮演心靈導師,這兩份工作他完成的都很好,是為數不多抓住時代紅利的知識分子。

最近他在一篇文章中表達對民主制度的鄙視、對方方的嘲諷,引發了網絡熱議,很多人說:連嶽變了。

多麼可笑啊,試圖從一個情感博主的文章中讀出反思與冒犯,這太可笑了。誤會有多深,批評就有多激烈。

連嶽曾對羅永浩做出這樣的評價:

在一個呆若木雞的社會里,人人都在猛做心算,看看利潤有多少,只能把機會讓給了坦誠的人。他還天真地相信好的東西就該大聲讚美,哪怕大家都以為那是一串會給自己帶來厄運的魔咒。

這是一段極具「反預言」意義的評價。若干年後,信奉「奧地利經濟學派」的連嶽猛做心算、計算利潤,精緻利己,把錢搞得多多的同時,傳遞歲月靜好的理念。而被他祝福的羅永浩,似乎頻繁的被命運詛咒,「一串厄運的魔咒」。

這個時代,有的知識分子開悟早,有的知識分子開悟晚,但他們最終會在「帶貨」這個節點相會,說一聲:你來了啊。

李佳琦給高曉松塗上了口紅,許知遠在薇婭的直播間端坐,連嶽是圖文帶貨的終極高手,羅永浩姍姍來遲,登上了直播電商的巨輪。

美國人施耐德在《希望的心理學》中提到一個概念:「心理死亡」。那些存在於心靈或靈魂中的東西叫做希望,它已經沒有了,或者像植物般冰冷。

「自食其力」成了知識分子唯一的目標,「難得糊塗」是至上的人生哲學。如果人生像果戈裡《死魂靈》中那樣庸俗、淺薄、蠅營狗苟、鼠目寸光,也照樣可以覺得自己活得很滋潤,很幸福,那麼再正視殘酷的社會現實,再發出一些雜音,簡直就是庸人自擾了。

2008 年,《時尚先生》託連嶽採訪老羅,連嶽設計了一個問題:「如果知道以後的一千年,社會並不進步,你會怎麼做?你還能保持快樂健康的心態?」

羅永浩的回答是:

如果是全世界都不進步,那我就先賺出足夠的錢,然後在我的餘生中不斷地移民,每次都換到一個稍好一些的國家去。選擇這樣做的前提是我的努力不會讓社會有任何進步,但這顯然不可能。

一晃十二年過去了,連嶽保持了健康樂觀,羅永浩沒有移民,也沒有賺到足夠的錢(反而欠了一屁股債),他每次都想讓世界變得美好一點,每次都會潦草離場,收穫嘲笑。

拋開技術化的演進浪潮,世界並沒有進步多少,反而有封閉、收窄的趨勢。

好在,啟蒙我們的人都「覺醒」了:什麼他媽的改變世界,先賺它一筆大的。

2008 年,年度時尚先生 30 人中,羅永浩和連嶽在列。彼時,羅永浩的名頭是「牛博網 CEO」,連嶽的名頭是「公民專欄作家」。

2020 年,我願意稱呼他們為:帶貨網紅。

我們都應該去賺錢,這個道理本不需要十二年才明白,不是嗎?

思考題:我們是否應該為他們的轉變感到高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