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軟件,我們有這麼熟嗎?我們要這麼熟嗎?

傳媒問手|社交軟件,我們有這麼熟嗎?我們要這麼熟嗎?

標題 | 社交軟件,我們有這麼熟嗎?我們要這麼熟嗎?

作者 | 胡瀚中 媒體研究原創文章 第 019 篇

首發 | 傳媒1號

時間 | 2017-1-12

四句已經過氣的網絡流行語


元月9日,小程序上線,這段時間裡,大家都在刷屏,這段時間裡,如果不談論小程序,倒好象不像是某個小小的互聯網圈子裡的人似的。


這段時間裡,我好奇怪,無緣無故地表達興奮的人群當中,還有那些早被網絡新貴消減了機會的傳統媒體的新媒體、融媒體或者全媒體們(哎,似是而非的詞兒太多,我都不知道該用哪一個了),真是:皇十四子生孩子,太監們笑得很燦爛……哎,不要太刻薄,淡定點,大家其實都是為了混口飯吃嘛!淡定,淡定!


而這段時間,在我頭腦中湧現的詞是一些早年早已過氣的網絡流行詞:普大喜奔、不明覺厲、累覺不愛、人艱不拆。


普大喜奔:微信官方希望的,微信官方當然希望所有中小企業甚至於大企業都歡天喜地,誠惶誠恐,頂禮膜拜,或者敢怒不敢言,不想面對又不能忽視,最好不得不放棄開發獨立app的念頭,或者哪怕有獨立app,也不得不同期開發一套小程序?當然,開發企業們除外,他們是歡喜大大的有了,因為的確有項目,有很多銀子可以收了;


不明覺厲:吃瓜群眾與磚家們,雖然不知道這一改變會有多好多厲害,但是,總歸是覺得很厲害。隔個2800米都聞得到味道,那就是熊大來了嘛;


累覺不愛:但其實,在我看來,微信已經和手機版QQ差別越來越小的。紅利期早就過了,即使祭起小程序這個法寶,象東方不敗那樣一統山河的可能性也不大;


人艱不拆:其實,無論大企業小企業,靠與大企業合作來謀生的微企業,大家都要混一口飯吃,算了,就不要揭得太穿了吧……


我們有那麼熟嗎?


微信這一款軟件,在人類的互動交往歷程中,是革命性的,尤其對於三線城市以及小城鎮的居民來說,簡直可以算得上是上帝派發的福祉。


因為有微信,我們才可以在有WIFI的情況下,讓留守兒童們幾乎可以不在乎通信成本,“面對面”地與遠在北上廣打拚的父親視頻通話(只要他們願意);


因為有微信,

我們才不會捨不得一條一毛錢的短信費和更為昂貴的彩信費,我們與親人之間的溝通才會變成常態,原本大家只是逢年過節,滿面微笑地派發壓歲錢,想為之且不得不為之,開心的給有恩於自己的家族長輩的孩子們發著紅包,同時,內心裡也忐忑不安地計算著回鄉成本,親情與肉痛並存,變成了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忽略距離地見面寒暄,互動交流,派發紅包,我們與遠方的親人有了更多的零成本溝通的機會。這對於現今中國的就業環境來說,如果真的存在三界的話,將來的某一天,某任天帝將開發者甲乙丙丁任命為城隍,都不為過,這是一款功德無量的產品;


因為有微信,我們也找到了新的市場運營方式,我們認識了原本不可能認識的人,促成了原本不可能成立的商務合作,你甚至於因為加入了某個知名的社群而認識了蘇寧易購的第n號老總或者是某某在行業裡就算是不得瑟也還玉樹臨風的某某大咖呀,等等等等……


還沒有哪一款產品,持續好些年有話題,讓人一直很興奮,微信是無比成功的,它幾乎幹掉了那些傳統的互聯網開發企業,網站建設從pc站+seo的標配變成了一定要是pc站+移動站+微信第三方網站的標配。現在,又有了小程序,夠開發公司們忙活了。


但是,這些年,你有沒有發現一些新的變化,加群多了,原本在群裡的搶紅包,爬樓分享,變得麻木,原本每天必刷的朋友圈,也許好些天不看了,你有沒有覺得微信,在用戶體驗方面,其實已經與手機QQ已經越來越像,在某些方面甚至於還不如手機QQ呢?


更重要的是,因為微信的好友上限是5000,久而久之,你是不是除了那些最親近的人以外,已經越來越不知道那些好友是誰,如果不用清僵粉工具,你都不知道哪些人已經拉黑了你,哪些人,你已經不記得是他加的你,還是你加的他,你不知道,自己當時是因為他在群裡的某一次互動加的他,還是你當時把某個群裡的每個群友都加了,是的,你因為某一次全國會議,加了某個行業的頂級大師,並且,三年了,你還倖免於難,沒有被他清粉,但是,你和他真的認識嗎?


如果我並不想看某人分享的雞湯,如果我特煩那些因為某種原因加我為好友,或者我加他為好友的人,分享某某明星同款,或者是某某行車記錄儀事件同款(如果我們之間稱得上是微友的話)。


我可能是一個凡是加我的人都會通過的老好人,我可能恰好不是技術宅,不會設置不讓對方看我的朋友圈或者不看他的朋友圈,那麼,我的朋友圈就可能會成為垃圾場。


又或者,我在某個場景下加了某個人,但是,時過景遷,我已經忘記了我為什麼加他,或者他加我,我為什麼會通過,我已經不記得他是誰了,但是,信息依然源源不斷地湧過來。加某個人或者被某個人加,本來就是陌生人之間的一念之差,難道我只要不拉黑或者刪除好友,就一定要在不斷地被人莫名其妙地拉群,或者,一上朋友圈,就不得不看到他想要讓我看到,我不那麼感興趣,甚至特別煩的信息嗎?


尤其逆天的是,微信信息是不能轉存到擴展內存卡的,於是,朋友多了,並且恰好我又沒有潔癖,我就不得不每天都清理空間,或者把手機不斷地從16G內存換成32G內存,然後再換成64G內存,甚至於128G內存,我的個天,這是不是微信與手機商的一個陰謀,開發者是不是手機界的共濟會呀?


還有,我還沒有看到一款軟件可以對微友進行標籤備註,我的個天呀,這一個bug!這比手機QQ差遠了。如果我有2000個好友,我得一個個地在手機上加備註,這個人是誰誰誰,那個人是某某會上的朋友。我本來只是因為一件事情,加了某個人,然後,時間長了,我就不知道他是誰了,然後,他還一老出現在我的朋友圈裡,並且,我已經疲憊了,不想老刷屏看微信了,可是,某個處於男性更年期的同事或者上級,還特喜歡用微信來佈置工作,還經常為了我沒有及時回覆微信批我損我扣我錢,老兄,這是人過的日子嗎?


其實,微信已經是承載不了這麼多的方便與垃圾信息,本來是用來做熟人以及比較相近的人之間的關係互動的一個產品,變成了一款信息爆炸,信息疲憊,獲取有效信息成本高昂的產品,你說不是累覺不愛,又是什麼。


我們要那麼熟嗎?


所以,這半年以來,我越來越喜歡微博、旺旺,越來越喜歡釘釘式的互動。我不是阿里的水軍,因為業務的關係,因為項目的事情,我還被馬大叔的下屬們害得好慘,被扣了好多的工錢(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但是,這仍然不能阻止我喜歡這些阿里系產品的產品設計邏輯。


如果我有閒暇,我會去上微博,我可以在微博裡搜索我想要的話題,關注我想關注的人,隔三差五的去看一看他們的新消息。


我喜歡旺旺的那項不用加好友就可以溝通的功能,我只是想跟你問一件事情,為什麼一定要我加你為好友。我只要和某某商家有過交易,不用加為好友,我只要在訂單列表中找到那筆交易,某一天,我想復購的時候,我仍然可以很輕鬆地找到那個人和他講話,並且我和他之間的對話,還可以再查得到的。老兄,我並不想因為某一回購了一次茶葉,就被你一天到晚轟炸,聖誕老人一年來一次,女人們的事情,一個月來一次,我不想加你為好友,你老人家三小時就來一次!

我想要時,可以找得到你,我不想要時,你該在哪兒在哪兒,安靜地在某個角落裡當你的美男子或者小胖子,這樣的關係,恰恰好。


更好的是釘釘,想要在有wifi的情況下,它同樣可以用來打免費電話,它可以用來打卡,可以用來組建工作組,大家只談工作或者只談大家感興趣的話題。並且釘盤用來存工作文檔或者分享還遠比微信方便。釘釘與手機號碼關聯,我想直接打電話時,也可以通過釘釘來查他的號碼,與他直接通話。


這種有效溝通有限溝通的設計,在某些人看來,可能是不夠社交化的缺點,在我看來,是再好不過的適度溝通的優點,它和早年網絡上的討論組的設計理念是相通相近的,它是更加專注更加高效更加沒有意外的溝通。溝通只要剛剛好。


想想神經元,程序可能就更好設計了

傳媒問手|社交軟件,我們有這麼熟嗎?我們要這麼熟嗎?


神經元的神經簇就是有限影響的設計,這是生物界幾十億年進化的結果,每一個刺激只是以電信息的方式,傳導到有限的周圍的神經元觸點上,如果要再傳導,是由那些收到信號的神經元來再傳導。這可能是更為有效,不亂傳的一種傳導。



微信想用小程序來打滅中小企業的APP夢想,一統河山,當一個帝國過大,邊際無法界定的時候,可能就是它走向衰弱的時候了。


小而美永遠是最好的,有限度,有界限,才是最親和的。(hubei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