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南汉基层县吏,假托罗汉造反,战败后企图割据江西

公元942年,处于五代十国分裂时代的中国,有着很多帝王,自然也有很多年号纪年,割据岭南的刘氏南汉政权是大有十五年。这一年三月,南汉高祖刘龑病重,四月病逝,其长子刘弘度即帝位,改名刘玢,改元光天元年,是为南汉殇帝。

光天元年(942年)七月,岭南循州(今广东龙川)一带盗贼群起,这也是岭南地区治理困难的一个体现。原本是常态化的盗贼骚乱,这一次酿成了大乱,博罗县吏张遇贤被推举为首领,分散混乱的群盗被整合为一整体暴力集团。

循州博罗人张遇贤被人传言为“家有神,能言人之祸福”,正因为这些所谓神通,使他能令诸多百姓归附。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群盗”获得一个具有奇理斯玛性质权威的神性领袖,自然也有整合的可能,张遇贤被神化为“十六罗汉”转世,要带领百姓建立人间乐土。

五代十国南汉基层县吏,假托罗汉造反,战败后企图割据江西

南汉政权

张遇贤及其追随者的手段并不算是什么新奇玩意,从陈胜吴广的“篝火狐鸣”到张角的“黄天当立”,都是神秘主义“神迹”的动员手段。如今看来虽然荒诞不经,但是在中古世界的中国确实有用,现实世界的苦难如果看不到结束的希望,追随有着“奇理斯玛”特质的领袖,去冒死一搏,或许可以获得彼岸世界的幸福呢?

张遇贤在博罗县起事,被追随者推举为“中天八国王”,年号为“永乐”,并设置百官,以僧人景全为谋主,构建了政治组织的基本框架。至于张遇贤的尊号“中天八国王”,有人认为这是他有一统天下的雄心,所谓八国,即石晋、南汉、南唐、吴越、马楚、王闽、后蜀、南平八个割据政权。恐怕这样的解释,似乎是有点高估了偏僻岭南一个基层小吏的政治眼界了吧?

张遇贤起事之后,其军队号为“赤子军”,转战于循州东南海隅一带,民众多有胁从归附。南汉皇帝刘玢急命其弟越王刘弘昌、循王刘弘杲领兵镇压,双方激战于钱帛馆,南汉官军几乎全军覆没,两位王爷陷入赤子军的包围之中。南汉指挥使万景忻和陈道庠率军拼死救援,才将张遇贤击败,救出两位亲王。

五代十国南汉基层县吏,假托罗汉造反,战败后企图割据江西

江南西道

但是,粤东地区皆遭张遇贤蹂躏,“东方州县,多为遇贤所陷”。南汉光天元年(942年)十二月六日,张遇贤军攻陷了循州的州治——龙川。但是,不久之后,赤子军再败于南汉官军万景忻所部。张遇贤再次祭出了神启的把戏,“告于神”,神的回复是“取虔州,则大事可成。”于是,张遇贤便带着麾下部众,翻越大庾岭,向江南西道的虔州进发。

虔州即是今天江西最南部的赣州,当时属于南唐领土。在唐末五代乱世,虔州经历了卢光稠、谭全播割据时代之后,先为杨吴政权兼并,但是对其控制并不是十分有效,依然有动荡的风险。南唐代吴之后,也继承了对虔州的松散控制方式。

虔州的地理特点易于割据,卢光稠和谭全播割据数十年的历史想必也对张遇贤有所启示。南唐在虔州设有百胜军,节度使贾匡浩防御不利,致使张遇贤带着十余万大军攻陷了虔州所属诸县,但是州城始终没有陷落。

五代十国南汉基层县吏,假托罗汉造反,战败后企图割据江西

乱世兵乱

张遇贤并未能复制卢光稠等人的成功,他退而求其次,“作宫室营署于白云洞,遣将四出剽掠”。根据清代的《雩都县志》记载,白云洞位于雩都县四十里,而虔州州城则在雩都县东边一百七十余里。国势强大的南唐当然不会坐视虔州再次出现一个割据政权,南唐皇帝李璟“遣洪州营屯都虞候严恩将兵讨张遇贤,以通事舍人金陵边镐为监军”,边镐任用虔州本土人白昌裕为谋主,“击张遇贤,屡破之”。屡屡战败的张遇贤不再具备神性了,为部将所叛,被执送南唐军营投降,最后解往南唐,斩杀于金陵。

五代十国南汉基层县吏,假托罗汉造反,战败后企图割据江西

南唐版图

南唐剿灭了越境作乱的张遇贤集团,正好以此为契机,强化了对江南西道的控制,“以严思礼为海州刺史,边镐为洪州营屯诸军都虞候。贬百胜军节度使贾浩为监门卫将军,池州安置。以饶州刺史李翱为百胜军节度使留后”。不过,这次小规模军事行动的成功,也激起了李璟兴兵的兴趣,后面的对王闽和马楚战争,不能不说与此次胜利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