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给了寒门学子一条通天之路,也葬送了一个皇朝

某些规则看不见,但他确实存在,当你没有触碰它时两者相安无事,一旦触碰到了必将是你死我亡的局面,有很多人说隋炀帝的慌暴骄奢是导致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但在我看来隋朝灭亡的原因是科举触碰到了五姓七族的根本利益了,从魏国开始创立的九品中正制一套选官用官的制度,依靠门第来作官,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真正展现了这个制度的精髓。

科举给了寒门学子一条通天之路,也葬送了一个皇朝

这种选官制度被隋文帝所废除,科举在隋文帝时期就想做的事情,但不能立即实行,得一步一步来,不然世家的反弹太大了,当时朝廷有九成的官员都是世家的,他们一旦反弹整个朝廷就乱了,所以废九品这是为科举所做的第一步,然后采取了分科举人,意思是为了稳住世家,虽然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但我还是从你们世家中选人,而且靠擅长的领域来做官,是不是更得心应手了啊,世家一想也对阿,肉还是在我篮子里都是我家里的人做官,也接受了,而且当时的国力强盛,也不怕五姓七族造反,实力强有底气。

科举给了寒门学子一条通天之路,也葬送了一个皇朝

科举真正实现是在隋文帝他儿子隋炀帝手中实现的,他颁布科举是为了遴选天下英才,同时也是为了削弱五姓七族在朝廷日益强大的势力,同时隋炀帝也是一个野心十足的帝王,修建大运河,开通丝绸之路,三征高丽,开创科举这些壮举,换其他的皇帝能做到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怎么都可以得到一个“武”的谥号了吧,而且只有他非但没有得到赞美还留下了千古名骂名。


科举给了寒门学子一条通天之路,也葬送了一个皇朝

科举是杨广公元606年所开创的,也就是上位第三年所开创,在这时国家实力仍旧强大,能够压得住那些世家,前一年605年修建了济渠,在608年开通了永济渠,随后六年一直在打仗亲征吐谷浑,三征高丽,原本他老子隋文帝给他打下的家底就差不多已经被他十年给败光了,此时国力衰弱先前蛰伏的世家终于露出獠牙了,科举制的诞生对于世家来说就是在断他们的根,原本的肉是在自己篮子里,自己家里人争,到科举一出肉就是在闹市上了,要和全国的人去争抢,这怎么抢的过?从古至今农名造反从来都没有成功过,都是背后有人在推动,这场纷争最后最大的赢家还不是五姓。

从隋朝到唐朝除了隋朝没了五姓还是那五姓。最后唐朝还是经过了三任帝王的努力最后还是李治和长孙无忌联手把世家这个隐患给消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