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宿豫:人居環境整治留住“詩意鄉村”

陽春三月,行走在宿豫大地,清澈的河水縱橫在廣袤田野,一排排農民集中居住區掩映在綠蔭叢中,一條條鄉村振興大道通向遠方,晨霧中的田園、古樸的村落,當你不經意間,便能感受到詩意清幽的寧靜!

江苏宿豫:人居环境整治留住“诗意乡村”

“現在的農村環境有很大改變,再加上今年遇到突發疫情,大家更注重保護環境、講衛生了。”3月18日清晨,宿豫區仰化鎮澗河社區居民李志俠早早起床,利落地收拾、打掃,不一會功夫便將自家小院收拾得井井有序。

一直生活在農村的李志俠對以前的鄉村面貌記憶猶新,曾經部分地方存在“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屋內現代化、屋外髒亂差”的狀況!

好的環境感染人,好的習慣也在改變著環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改善了農村的環境,還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農民的衛生習慣、精神面貌,大家齊心協力、擼起袖子,一起將居住環境變得更好。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的大文章。說到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就是改變農民沿襲千百年的生活習慣,2018年起,以處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汙水、改造廁所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各地全面展開,效果初顯。

江苏宿豫:人居环境整治留住“诗意乡村”

事例為證,2018年,宿豫區開始推進農房改善工作,傳統的住房變成了美麗整齊的新型社區,傳統的垃圾無分類、汙水橫流、捏著鼻子才能經過的露天垃圾池顯然無法與新型社區配套。為保證美麗鄉村建設,宿豫區建立“戶分類投放、村分揀收集、有機垃圾就地生態處理”的農村垃圾分類收運處理體系。

在生活汙水處理上,2017年,宿豫區組織開展村莊生活汙水治理工作,在每個鄉鎮建設一個汙水處理廠,對距離城鎮汙水處理設施較近的村莊採取接管方式集中處理,不具備接管條件的採取單獨建設小型一體化處理站分散處理。

江苏宿豫:人居环境整治留住“诗意乡村”

“以前,俺家這裡是旱廁、豬圈,一颳風,家裡臭烘烘的,現在家家都改成馬桶了,多幹淨。”3月初,曹集鄉雙河社區村民謝躍斌家門口的空地上,社區施工隊正在平整土地,不久這裡將變成一個便於村民休憩、聊天的小廣場。在推進農村旱廁改造進程中,宿豫已累計完成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5.1萬戶,全區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已達96.7%。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如何建立長效機制推進文明習慣養成,讓群眾自覺守護這一方綠水?

新莊鎮杉荷園社區負責人閆鳴介紹:“社區投入700餘個分類垃圾桶,全部實現生活垃圾統一處理。除此之外,我們每月評選10餘名清潔文明戶,進行積分考評打分,按得分情況給居民兌換一定的日用品、紀念品等,農村環境從治理到自我管理的轉變。”

為持續推進文明習慣養成,3月4日,宿豫區文明辦、宿豫區農辦、宿豫區婦聯又緊密結合實際,在各鄉鎮、街道開展“亮美家、曬成績、評實效”活動,全面提升“五美庭院”創建工作質效。

走進宿豫區仰化鎮“五美庭院”示範村——澗河特色村,整齊劃一的二層小樓,白牆黑瓦的院牆,小菜園子裡小蔥、韭菜蔥翠嫩綠,剛剛探出嫩綠葉子的小白菜懶洋洋地曬著太陽。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評比和‘晾曬’活動,形成比學趕超的氛圍,推進居民樹立潔淨生活的意識,補齊人居環境短板,”宿豫區婦聯主席鄧愛銀介紹,評選、“晾曬”活動首先以村居為單位,每月評選一次“五美庭院”,即“整潔美、綠化美、文明美、和諧美、衛生美”,由村組織評定掛牌;建立“晾曬牆”“晾曬公示欄”等,組織相互觀摩學習。同時,利用微信群等網絡載體,引導家庭主動參與“晾曬”工作,確保全覆蓋;組織開展“五美家庭”秀場,以PPT形式組織優秀“五美庭院”家庭代表展演,擇優推薦參評鎮級、區級“五美庭院”示範戶並認定掛牌。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到了攻城拔寨關鍵時期,當前,宿豫區做好防控疫情的同時,有力有序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補齊工作短板,讓創造優美生活環境成為農民的自覺行動!(錢進 沈晶晶 劉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