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散養”的孩子,為何會有很大差別?原因在於這個能力

同樣是“散養”的孩子,為何會有很大差別?原因在於這個能力

現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想法在慢慢改變,從以前的“狼爸狼媽”式的教育在慢慢變得溫和。

最近這幾年,“散養”這個詞經常出現在一些教育理念中,家長也開始嘗試著去做,但慢慢的卻發現,孩子之間出現了很大的差距。

同樣是“散養”的孩子,差距一眼就看得出

小智和文文年齡相仿,他們的父母就是在遵循“散養”的方式,只不過小智的父母用的方式有些不恰當,所以導致兩個孩子之間差距越來越明顯。

同樣是“散養”的孩子,為何會有很大差別?原因在於這個能力

文文特別有主見,對事情比較有規劃,會主動學習做家務,什麼事情都很自覺。

但小智有些懶惰,平時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任性脾氣大。小智的父母也經常抱怨,不是說散養的孩子更好嗎?怎麼我家孩子越來越難管了?

其實他們的問題不全在孩子身上,兩家人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差別。

同樣是“散養”的孩子,為何會有很大差別?原因在於這個能力

小智的家長屬曲解了散養的含義,每天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他們也不管,什麼都對孩子言聽計從,這哪裡是“散養”,這只是是溺愛過了頭。

而文文的家長是遇到事情跟孩子商量,定下規矩後不在旁邊一直盯著他看。

真正的“散養式教育”

誰都知道養孩子不容易,要花費很多心思,所以當“散養”這一個詞出現後,一部分父母曲解了含義。

✔ 在一定的空間內給他自由

“散養”並不是放手不管了,而是在安全範圍內給孩子一些自由。

同樣是“散養”的孩子,為何會有很大差別?原因在於這個能力

每一個人都有著獨特的個性,所謂的散養是不用自己的觀點去壓制孩子的觀點,而是給孩子自己選擇的空間,讓他們可有發揮優勢的條件。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可以幫助他們想辦法,幫他排除危險。

✔ 有規則有底線的散養

有些人看待“散養”教育比較極端,他們會覺得既然不看著孩子,那就都讓自己去做好了,但散養也是要有底線的,不代表著所有都要聽孩子的。

同樣是“散養”的孩子,為何會有很大差別?原因在於這個能力

自由過了度,孩子就會失去控制,自由的前提是建立在規則和道德底線上。

“散養”的同時,更要注重孩子的自律性

被散養的孩子,有一部分的差距在於有沒有“自律性”這個能力。

1)“盯”出來的聽話,並不是自律

家長不可能一直在孩子身邊監督他,這就需要我們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和他的自律。

2)給孩子做出正確的榜樣

家長不允許孩子玩手機,可是自己回到家卻躺在那裡玩個不停。

同樣是“散養”的孩子,為何會有很大差別?原因在於這個能力

孩子看到家長這樣做,會認為自己玩手機也沒有錯。這時家長再去管教他,孩子就會“不服管”。

甚至還會反問:憑什麼大人可以玩孩子卻不可以?所以,我們想讓孩改掉缺點,我們就要做出樣子給他看。

3)教會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小孩子的心情全都寫在臉上,變臉也很快,有時候會控制不住情緒,當孩子表現出不同情緒時,先不要強迫著他憋回去。

同樣是“散養”的孩子,為何會有很大差別?原因在於這個能力

我們陪在他的身邊,讓她的情緒得以發洩出來之後,再跟他談心。試著去了解壞情緒的原因,引導他表達出來,慢慢的他就不再那樣失控了。

4)讓孩子有規劃的能力

家長最容易走進的誤區就是幫孩子規劃好一切,但也使得孩子失去了自我規劃的能力,變得過於依賴父母。

當孩子漸漸長大後,做什麼事情之前可以問問孩子內心的想法,讓他表達出來。不要怕錯,只有知道錯在哪才知道怎改。

同樣是“散養”的孩子,為何會有很大差別?原因在於這個能力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同樣是“散養”的孩子,為何會有很大差別?原因在於這個能力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同樣是“散養”的孩子,為何會有很大差別?原因在於這個能力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行為和思維習慣,能幫助你在學業和事業上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主導自己的命運。

點擊下面商品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