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32億就覺得恆大造車要玩完,是不是對首富有什麼誤解?

自從恆大開始染指新能源汽車產業,輿論就總時不時冒出,恆大造車黃了的傳聞,想必在恆大新能源集團做公關,一定是件苦差事!

近日隨著恆大健康的2019年度財報發佈,及恆大新的子集團“恆大寶”橫空出世,輿論便再一次傳出恆大造車藥丸。

邏輯在於,據恆大健康財報顯示,新能源汽車業務2019年全年虧損32億人民幣,受此拖累,整個恆大健康集團全年虧損49億人民幣。

 虧損32億就覺得恆大造車要玩完,是不是對首富有什麼誤解?

恆大新能源汽車業務成立僅兩年光陰,2018年虧損17.26億,加上2019年虧損的32億,合計已虧損49.26億。

而“恆大寶”的出現,由於需從恆大新能源集團抽調部分員工,便被順利成章解讀為變相裁員。

恆大新能源汽車在經歷什麼?

恆大新能源真的已經將恆大集團拖累到,需要“及時止損”的地步了嗎?就此AutoLab求證了恆大一位內部消息人士。

該消息人士表達了對網絡上捕風捉影謠言的憤怒,並解釋了“恆大寶”橫空出世的原因。

 虧損32億就覺得恆大造車要玩完,是不是對首富有什麼誤解?

“疫情之下,全國各大傳統銷售網絡都在積極尋求轉型破局。恆大也不例外,特別是對線上賣房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恆大集團計劃將線上營銷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並將集團包括新能源汽車、壽險等產品納入其中統籌佈局,這邊是恆大寶的誕生初衷”

至於網傳的變相裁員,該消息人士也當即予以否認,“恆大寶作為從模式出發的新集團,自然需要從各業務單元抽調員工,過去的員工福利待遇不受到影響,並不存在所謂的裁員。事實上,恆大新能源的校招正在籌備中,整個集團目前仍處於人員擴充階段”。

 虧損32億就覺得恆大造車要玩完,是不是對首富有什麼誤解?

大企業確實普遍採用矩陣式組織架構,從業務和模式劃分難免存在人員重合,因此該消息人士的給出的回覆是較為合理的。

至於恆大新能源汽車業務累計虧損49.26億多集團的影響,該消息人士也表示該虧損在集團的計算範圍內,至於虧損是否會使得集團造車的步伐放緩?其表示duck不必!

這意味著,恆大此前公佈的同步研發覆蓋全系的15款新車,首款量產車型恆馳1於2021年底上市,首期規劃產能100萬輛、10年內產能500萬輛等規劃,目前仍在有序推進。

恆大一年虧損32億到底多不多?

事實上,對造車而言,兩年虧損近50億人民幣並不算什麼。蔚來首款車型ES8在交付的前一年,也就是2017年,虧損了7.588億美元,這基本已經和恆大新能源汽車近兩年的虧損持平。

 虧損32億就覺得恆大造車要玩完,是不是對首富有什麼誤解?

但同樣是量產交付的前一年,恆大新能源汽車的動靜,可比蔚來汽車要大得多。

9.3億美元收購NEVS的51%股權,10.6億元收購上海卡耐新能源58.07%股權,1.5億歐元入主超跑品牌科尼塞格,5億元收購泰特機電,僅通過“買買買”佈局產業鏈,恆大在2019年便已經花掉了近100億人民幣。

 虧損32億就覺得恆大造車要玩完,是不是對首富有什麼誤解?

恆大的“壕”還不止於此,2019年在廣州召開的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峰會,許家印同時與博世、大陸、採埃孚、本特勒、德爾福、麥格納等60家世界頂級汽車供應商簽約,讓不少媒體人領略了終身難忘的大場面。

 虧損32億就覺得恆大造車要玩完,是不是對首富有什麼誤解?


此後不久,恆大新能源更是高調在朋友圈投了全員廣告,讓11億微信活躍用戶看到了恆大新能源汽車的招聘信息,計劃從全球招聘8000名新能源汽車產業頂級專家和技術精英。

就這麼個花錢手法,還比蔚來虧的少!輿論還擔憂恆大要砍掉新能源業務!不覺得很幽默麼?李斌、李想、何小鵬簡直都要向恆大投去羨慕的目光了好麼!

媒體應該做的是去分析,恆大怎麼做到只虧了32億,而不是去驚呼恆大居然虧了32個億!

一年只虧32億是怎麼做到的?

恆大新能源汽車業務為什麼只虧損了32億?事實上,我們並不能以看蔚來的目光,去審視恆大新能源汽車的財務狀況,因為兩者走了決然不同的兩條路。

相對蔚來的融資燒錢模式,恆大有其獨有的“恆大模式”。

 虧損32億就覺得恆大造車要玩完,是不是對首富有什麼誤解?

通過天眼查查詢恆大新能源汽車旗下相關公司信息,我們發現其每家主營業務為新能源汽車公司,除了有傳統的銷售和研發分公司外,還會與多個XXX生活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聯。

這些生活服務公司主營業務,都涉及房地產開發和物業管理,而這些公司會同恆大新能源汽車的整車供應鏈佈局一同,將觸角伸向每個佈局的城市。

也就是說,恆大新能源汽車每在一個城市佈局產能或供應鏈,其生活服務公司便會在該城市拿到商業和住宅建設用地,以及一些銀行貸款在內的優惠政策。

 虧損32億就覺得恆大造車要玩完,是不是對首富有什麼誤解?

這種車與房共同推進的模式,一方面使得恆大新能源,得以與地方政府建立某種意義上的綁定,獲取優惠政策。

另一方面,這使恆大的造車資金並非是無根之水,只需等商業和住宅用地開發的資金回籠,便可一定程度實現“自給自足”。

這也在一定程度解釋了,為什麼恆大新能源汽車的員工,會在朋友圈發賣房廣告,這是利益相關,吃水不忘挖井人呀!

恆大造車的決心毋庸置疑

事實上,從蔚來、綠馳等新勢力造車都最終委身地方政府來看,“恆大模式”或許才是更符合國內現實國情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道路。

而這樣與地方政府有某種意義上的綁定聯繫,也註定恆大不僅不能放棄造車,甚至決定恆大必須做最大化整合供應鏈的OEM,雪球得越滾越大。

 虧損32億就覺得恆大造車要玩完,是不是對首富有什麼誤解?

畢竟,如果恆大想拍拍屁股不幹了,天津、江蘇、河南、廣東、陝西、湖南、遼寧等多地省市是不會答應的。

就算再難,恆大也不會放棄造車,何況現在的恆大也並未到了需要割肉止損的地步。

新能源汽車業務在恆大內部,一直擁有較高的優先級,通過恆大集團的董事會架構便能看出這點。

新能源汽車業務,承載了恆大擴展盈利版圖的希望,也承載了恆大將車與房發揮協同效應的希望。

 虧損32億就覺得恆大造車要玩完,是不是對首富有什麼誤解?

恆大停止造車的謠言,終歸是一場鬧劇而已,我們有理由相信恆大會憑藉自身的財力,和全領域的佈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但汽車消費市場終究是非常複雜的,恆大表現如何還需用產品來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