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來了新的流行術語,比如“社交疏遠”,以及,Zoom?

疫情帶來了新的流行術語,比如“社交疏遠”,以及,Zoom?

2020年,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創造了無數個“驚慌失措”和“萬萬沒想到”。

萬萬沒想到之一,讓“股神”巴菲特口中的“目前活了89歲人生裡只見過一次美股熔斷”從過去時變成了現在進行時。跌到一塌糊塗的美股(熔斷次數開始有點數不清的滋味),抹去了股神800億美元不止,還將亞馬遜老闆暫時從首富位置上拉了下來。

病毒的咚咚腳步,嚇得美股以全軍覆滅般的氣勢飛流直下三千尺,然而有一隻股票似乎“屹立不倒”(至少目前)——Zoom。在過去的一個月,這家公司的股票漲幅超達30%。

新冠病毒的流行帶火了不少新術語,比如“社交疏遠”(social distancing),“在家辦公”(WFH,working from home)……還有,Zoom。萬萬沒想到之二——或者你有沒有想過——疫情從某種程度上拉近了這家公司與Google, Facebook, Uber等的距離?

向動詞演變

“谷歌一下”、“PS(photoshop)一下”、“淘寶一下”、“微信我”、“Uber上班”、“Fedex給你”……相信我們對諸如此類的表達早已習慣,這裡只是隨便列幾個例子,它們無一不是各自領域的老大地位,甚至直接就是某個領域的代名詞。如今,“明天我們還是照舊Zoom嗎?”、“今天你Zoom了嗎?”或許有望加入動詞陣營。

“任何一個品牌名字都有機會成為動詞,只要該品牌所提供的產品/服務是一種很具體的、可重複循環的動作行為,”語言學家安東尼·舒爾(Anthony Shore)說。早在幾年前Uber剛晉級為共享出行的代名詞時,舒爾就接受了《快公司》的採訪,解釋過這麼一種品牌動詞化現象。

“那為什麼像蘋果(這麼優秀的品牌)卻沒有成為流行動詞呢?因為它的業務並不被某種具體的動作行為所定義。”舒爾說,雖然成為動詞是許多品牌夢寐以求的事情,但並不是這樣就意味著能成功。當然很多非動詞品牌也照樣過得很好。

再來看Zoom。視頻會議的確是一項很具體的動作,但這個領域並不像搜索和共享打車出來時那般新鮮和前無來者——事實上在Zoom之前這個概念就已存在,作為“後來者”的Zoom不見得能效仿谷歌和Uber等品牌的動詞化路徑。此外,動詞化未必是Zoom要刻意追求的品牌氣質,對比起成為一個動詞本身,於品牌而言,更重要的,是動詞化所代表的多元內容和豐富場景,是動詞化通過這些內容和場景造就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而疫情似乎在這過程中起了關鍵的推動角色。

疫情带来了新的流行术语,比如“社交疏远”,以及,Zoom?

長期以來,人們對視頻會議的印象更多停留在“商業”、“公司”等場景。因疫情而不得不“在家辦公”的各國和各行各業從業人員,只能依賴視頻會議來解決以往在辦公室面對面的交流,包括Zoom在內的視頻會議軟件首當其衝,火了一把。值得關注的是,Zoom(還有別的視頻軟件亦然)突破了“視頻會議”的單一屬性——或者說高度專注的屬性,成為一種全民現象,正在對教育、娛樂、社交等場景進行全方位覆蓋。除了股價的逆風飛翔,Zoom在谷歌上的搜索熱度也在蹭蹭蹭地往上升。

這種功能的延展(或者說,動作的內涵在變得更豐富、更廣泛),幫助打破“上班的人開會需要用到”的固化印象,讓Zoom等視頻會議軟件參與到日常生活的綜合方面。

在線(……)面面觀

既然在線辦公能用Zoom,在線(娛樂/教育/社交……)也不是不可以。位於洛杉磯的非營利喜劇機構Theatre Unleashed,就在疫情蔓延到美國後,通過Zoom來完成其日常運營,包括團隊開會、朗讀劇本、面向觀眾的線上live show演出等多個環節。比如,在美國時間的3月13日,來自Theatre Unleashed的其中6位演員直接通過Zoom完成了一檔有在線觀眾觀摩的戲劇演出。

這不是唯一的一家藝術機構或藝術家這樣做。

疫情带来了新的流行术语,比如“社交疏远”,以及,Zoom?

[圖片來源:Theater Unleashed提供]

據瞭解,亞特蘭大的木偶藝術中心Center for Puppetry Arts也充分利用了包括Zoom在內的視頻平臺;加州視覺藝術工作室Inspyr Arts藉助Zoom錄製“仿效Netflix”播放模式的視覺藝術指導節目;包括喜劇演員梅麗莎·歌曼(Marissa Goldman)、薩克斯演奏家史蒂夫·切斯勒(Steve Treseler)在內的個人藝術從業者表示,儘管視頻會議算不上無瑕疵的體驗,但都在摸索並使用Zoom完成表演。切斯勒生活在美國疫情的重災區西雅圖,在疫情期間,他通過Zoom開設了樂器課程,供來自各地的線上學生學習。他甚至還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藝術家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如何更好地使用Zoom的技巧。

在回覆《快公司》的一份郵件裡,Zoom如是說:“藝術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不同年齡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帶來愉悅。我們很激動能夠看到,藝術家們通過Zoom來表演和分享,為社區帶來凝聚力,尤其在這樣的時期。”

接受《快公司》採訪的藝術機構和藝術家們均表示,即使疫情結束後,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恢復正常,他們還會繼續使用Zoom。薩克斯演奏家切斯勒表示該平臺很適合為有經驗的音樂家們開創大師班課程甚至是即興創作課程。Theatre Unleashed機構的藝術總監珍·卡夫斯(Jenn Crafts)則提到,像Zoom這樣的技術和平臺會以更多的方式應用到不同的場景,“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藝術也不可或缺。”

疫情带来了新的流行术语,比如“社交疏远”,以及,Zoom?

[圖片來源:Jcomp/iStock;Anika Mikkelson/Unsplash]

原先並不熟知視頻會議軟件的各地家長,如今活生生被在線辦公(要麼就是,被孩子們的在家上課)逼成了會議達人,可謂哭笑不得。我的一位美國同事,從曾經多次拒絕下載Zoom與我開國際會議,到現在對Zoom(還有Google Hangouts等)熟門熟路。他甚至說,讀初中的孩子還會用Zoom跟同學聊天。另外一位同事則提議,小年輕們除了有的沒的閒扯一通,還可以嘗試用Zoom來一場電影約會:約好什麼時間上線一起觀賞哪部電影就是了——還可以把“電影”換成其他活動,自己發揮。

來自時尚潮流網站Refinery29的一篇報道更是指出(並手把手教你策劃),因疫情限制了聚眾,本來準備搞派對的那群男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線下派對搬到Zoom上來,還能邀請更多人出席(比如網紅們就有海量粉絲了)。生日能搞,婚禮也能搞(據說已經有人在策劃Zoom版婚禮了)誰知道呢,接下來人們還會在這上面開發出什麼新場景。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