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幼小銜接如何做?

米兜家的小姐姐vlog


其實知識提前教學不是最重要的,這個階段培養娃娃的習慣最重要。

一年級的知識點本來就很少,老師講講完全夠了。

但是行為習慣就不一樣了。

孩子們就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並不會一開始就上課本知識,會用半個月到一個月培養孩子們的行為習慣。鍛鍊坐、站、舉手發言,尤其鍛鍊傾聽習慣。因為這些才是孩子們學習的基礎,也只有這些做得好,娃娃們學習才能進入狀態。學習才能有效果。

銜接的時候與其教孩子拼音數字,不如按照40分鐘鍛鍊孩子靜坐傾聽。給孩子讀課外書,然後結合提問讓他舉手回答之類的。

鍛鍊好這些,娃娃上小學一年級時不僅能飛快進入狀態,而且老師選他做班幹部的幾率非常大。

低年級階段,只要老師給了孩子鍛鍊機會和肯定,學習不可能不好的。


候佳年


我就是一個正在上幼小銜接班的寶寶的家長,從去年九月開始上幼小銜接以來,孩子從拼音,數學加減法,英語繪本,漢字學習等都有了一個全面提高。現在疫情在家,可能需要將孩子的作息時間調整好。例如我們家滿滿早上八點多起床,吃完飯後,活動下聽下音樂後,就開始上幼兒園的網課了。學校有一個課程表,上午一般會佈置拼音,算數,漢字等學習。上完課以後,我還會給她增加一個拼音或者漢字聽寫,加以鞏固。然後中午吃飯和休息。下午兩點多我開始給她進行課外輔導。比如英語繪本,美術等課程。有時候會出卷子練習。在家就是需要家長督促和陪伴。孩子才能跟著走!


滿滿和小寶的媽咪


要找一個專業機構送去學一期課程,培養他的習慣就可以達到銜接的這個作用。

根據廣東省教育廳下發《關於線上教育安排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全省中小學校3月2日起開展線上教育,學生不返校。學生返校時間,將視疫情防控情況,經科學研判後確定,提前向社會發布。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要製作學習卡片。

  學習卡片的作用是將一些零散的時間利用起來,卡片並不一定要很精美,哪怕只是一張紙條,上面一個單詞,或者一個公式都可以,比如:去洗手間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拿著卡片看一下,哪怕是一個單詞或者是一句概念,長時間積累下來,就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第二,要定時整理錯題本。

  不少學生學期之初都是鬥志昂揚、信心滿滿,錯題本也是定時工工整整進行整理,堅持了一段時間,慢慢的就把錯題本忘到腦後了,任何時候錯題本都是我們最好的學習反饋工具,從錯題本中我們能夠找到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錯。


楚小雁數學思維教程


大家好,我是一個頭條創作者,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提問,在答題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 ,以下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事實上,提前教授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培養娃娃的習慣。

  一年級的知識很少,老師也足夠了。

  但是行為習慣不同。

  當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他們不會從課本知識開始,而是會用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來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鍛鍊坐、站、舉手發言,尤其是鍛鍊聽力習慣。因為這些是孩子學習的基礎,只有做好這些,孩子才能進入學習狀態。學習是有效的。

  不要教你的孩子拼音數字,讓你的孩子安靜地坐著聽40分鐘。給孩子讀課外書籍,然後請他舉手回答問題等等。

  有了這些練習,當娃娃進入小學一年級時,它不僅很快進入狀態,而且很有可能老師會選擇他作為班幹部。

  在低年級階段,只要老師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和肯定,學習就不會差。

以上就是屬於我個人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的做頭條,頭條作品能更進一步,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夢想創業課堂—梁敏如


我的同事已經因為“幼小銜接”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其實,疫情期間,在老師與家長的協同努力下,幼小銜接的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

1、首先,弄清楚為什麼有“幼小銜接”這個問題。

因為幼兒園和小學是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的教學模式以及孩子的個人成長路線都是有區別的。搞明白幼與小的不同點,就可以對症下藥了。幼兒園課程密度小,而且以遊戲形式為主,注重讓小朋友在玩中學,培養學習興趣。而小學則有更多課程和科目,以老師上課講授為主,小朋友需要習得知識,學習模式更為正式。

2、其次,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現狀。

孩子能否獨立地完成一些簡單的事情,例如穿衣服、收拾書包等。孩子能否熟練使用紙筆等文具?孩子能否聽從大人的話語並執行?孩子能否主動提出問題或請求幫助(例如上廁所)?這些都是孩子進入一年級以後需要的能力。

3、摸底完成後,家長和老師多溝通,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1)自理能力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很重要,畢竟上小學後,沒有那麼多幼兒園老師和生活阿姨幫忙看顧孩子,家長可以教孩子繫鞋帶、穿衣服褲子、收拾書包等。

(2)學習習慣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紀律觀念,上課時要遵守課堂紀律,按時間上下課等。坐要坐得端正,站要站得筆直。

4、和幼兒園老師溝通獲得更加專業的支持,陪孩子玩玩幼小銜接的遊戲,讀一讀相關的“上學”和“習慣培養”的繪本等。

我相信,給孩子做好了心理準備和能力準備後,幼小銜接不是問題。




我是兜兜的媽媽


所謂幼小銜接包括後面的小初銜接,都是培訓機構為了弄錢製造的噱頭。小學課程設置也好,教材編寫也好,都是考慮了兒童的心智和接受能力的,一年級的教材就是默認孩子沒有接受識字、計數這些方面的培養,按這種水平編寫的教材,即使沒有上過幼兒園的兒童,都是能夠接受的。所以不存在幼小脫節這種情況。


非優秀教師


那就更需要家庭來幫助幼兒做幼小銜接,幼兒園老師應該會分享幼小銜接的相關繪本或者資料給家長,那家長在接受了這些信息後,進行整合,要逐步幫助幼兒調整作息。

比如進了小學就沒有午睡了,那就要逐步調整幼兒的作息時間,縮短下午的午睡時間,直到不午睡。

其次還要讓幼兒適應從遊戲位基本活動到以學習為基本活動,家長要適當增加一些書寫和數學活動,讓幼兒能靜下心來寫寫字並且思考。否則進了小學,幼兒很難集中注意力。

最後要經常和幼兒園老師保持聯繫,向她們取經,畢竟她們比較熟悉幼小銜接的注意點!

祝順利!



晨曦略見


現在的孩子很早就上幼兒園,團隊合作意識已深入孩子的內心。這一點其實是最重要的。孩子對於作息時間已經有了適應能力,家長沒必要有什麼擔心。真正考驗家長的,恐怕是現階段居家防疫。孩子天生好動,又願意集群遊戲,幾天見不到小夥伴,就會心急。怎樣安撫孩子至關重要。可以通過對新聞事件的講解,使孩子們有個清晰的認識,並學會遵守規則。同時要反覆強調,使孩子有自我保護的意識,避免意外,使孩子免受不必要的傷害。最重要的是跟孩子打成一片,有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多跟孩子交流,多陪孩子做做遊戲之類。對於有電子產品依賴性強的孩子要有步驟地糾正,使其每天有規律有節制地接觸。家長更要注意,不要自己回到家裡就玩手機,對孩子疏於交流。家長是孩子的榜樣。


九龍玉春


在此次疫情下,整個學齡段的同學都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其實您真不必太擔心,在此期間保證好孩子的身心健康,培養孩子的課外興趣,比如看書,遊戲,琴棋書畫等,稍微注重一下他的專注力,慢慢引導付出就有回報,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