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型人格”的孩子,父母少操心,心理專家卻說:不是好事


導語

懂事的孩子,是每個父母都喜歡的,他們不用父母操心,什麼事情都能做得很好,不會惹父母生氣。

但對於過於懂事的孩子,專家所說:不是好事,這是聖母型人格的一種表現,孩子其實過得一點都不開心。

“聖母型人格”的孩子,父母少操心,心理專家卻說:不是好事

案例分析

小妮是小區裡面出了名的小甜心,老奶奶和老爺爺都特別喜歡這個小女孩,每次小妮見到有老人家在小區提菜的時候,都會跑過去幫忙。

小妮之所以這麼懂事,是因為她的母親經常會和她說,人們都只喜歡聽話懂事的孩子,如果你不聽話那麼就沒有人會喜歡你。

如果家裡來了小孩,小妮的母親總是會讓小妮主動把自己的玩具讓給別人玩,每次別人的父母都會表揚小妮,說她真懂事。

“聖母型人格”的孩子,父母少操心,心理專家卻說:不是好事

逐漸的,小妮也很享受這種被人誇讚懂事的感覺。有一次母親為了獎勵小妮,特意買了她最喜歡的玩具,在小妮收到玩具的時候,開心得連覺都睡不著。

過了幾天,姑姑和姑姑家的孩子來他們家做客。小妮的媽媽像以往一樣招待她們,這時姑姑家孩子看到了沙發上的小妮媽媽新買的那個玩具,於是就拿起來玩,一不小心把玩具弄壞了。那是小妮最喜歡的玩具,她的內心非常的難受,可是媽媽說過小孩要聽話,於是她只好忍住淚水,說著沒關係。

《可愛的詛咒》裡談到,孩子還小,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強,而且能力也不夠,這時孩子在遇到一些沒辦法改變的事情時,他們有可能會通過妥協來適應這件事情。

小妮的這種懂事,其實是一種妥協,她沒有辦法改變這件事,也不敢提出賠償,最後只能妥協,看似懂事,實則是聖母型人格的體現。

“聖母型人格”的孩子,父母少操心,心理專家卻說:不是好事

聖母型人格的具體表現

第一:不會拒絕別人

聖母型人格的孩子,他們不懂得拒絕別人,也不敢拒絕別人。因為他們害怕拒絕別人以後,別人會難過。

這些孩子每次遇到需要拒絕別人的事情時,心裡都不知道怎麼辦,到了最後都只有妥協。

第二:為討好別人,總是單方面的付出

聖母型人格的孩子,早已經習慣了討好別人,每次看到別人開心的時候,他們也會很開心,似乎他們的使命就是為了讓別人開心。

可單方面的付出,是需要代價的,想讓別人開心,孩子就要有犧牲,可能是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可能是自己積攢已久的零花錢。不管怎樣,孩子的內心其實是難受和不開心的。

“聖母型人格”的孩子,父母少操心,心理專家卻說:不是好事

第三:害怕衝突

聖母型人格的孩子遇到一點衝突,心裡就已經想要打退堂鼓了,他們害怕遇到衝突,害怕別人生氣。

在他們心裡,就是希望大家都不吵架,好好相處,為了要讓大家開心,這類孩子會選擇犧牲掉自己的利益,討好大家。

產生的原因:

父母的過度批評

專斷型的父母,還有控制型的父母,他們對待孩子的時候,都是批評多於表揚,總是不斷的批評孩子,打擊了孩子。

孩子沒有辦法改變父母對自己的批評,他們只有去適應,不斷的去做得更好,迎合父母。

他們的優秀,不是自願的優秀,是父母過度批評的產物。最後孩子變成了聖母型人格,對誰都是百般討好,害怕批評。

“聖母型人格”的孩子,父母少操心,心理專家卻說:不是好事

總是要求孩子讓著別人

父母的心裡都期盼著孩子是一個懂事的人,希望他們做事情的時候,可以多為別人著想,比如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別人。

但是父母忽略了孩子的生理發展,小的時候孩子就是不懂得分享,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父母總是要求孩子讓著別人的話,會導致孩子的性格被強行改變,變成聖母型人格。

如何降低聖母型人格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第一:不強求孩子

孩子不愛分享自己的玩具時,父母不要強求孩子,可以詢問孩子是否願意分享,孩子不願意的情況下,那就不要逼著孩子去分享。

父母如果不尊重孩子,那麼孩子就只能改變自己來適應父母,最後很有可能害了孩子。

“聖母型人格”的孩子,父母少操心,心理專家卻說:不是好事

​第二:肯定孩子

父母不要隨便去否定孩子的行為,多肯定孩子,放手讓孩子去做。這樣可以很好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孩子都是可以自主的做決定。

比如要不要分享東西給別的小朋友,手裡好吃的東西願不願意給別人吃。這種事情,完全可以讓孩子自行決定,除非是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父母才需要引導一下孩子,以免孩子誤入歧途。

總結

讚美孩子,往往比批評更有效,父母要懂得讚美孩子,增加他們的自信心,這樣孩子才有勇氣去面對這個世界,不隨便做出妥協的行為。


家家有本育兒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