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型人格”的孩子,父母少操心,心理专家却说:不是好事


导语

懂事的孩子,是每个父母都喜欢的,他们不用父母操心,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很好,不会惹父母生气。

但对于过于懂事的孩子,专家所说:不是好事,这是圣母型人格的一种表现,孩子其实过得一点都不开心。

“圣母型人格”的孩子,父母少操心,心理专家却说:不是好事

案例分析

小妮是小区里面出了名的小甜心,老奶奶和老爷爷都特别喜欢这个小女孩,每次小妮见到有老人家在小区提菜的时候,都会跑过去帮忙。

小妮之所以这么懂事,是因为她的母亲经常会和她说,人们都只喜欢听话懂事的孩子,如果你不听话那么就没有人会喜欢你。

如果家里来了小孩,小妮的母亲总是会让小妮主动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玩,每次别人的父母都会表扬小妮,说她真懂事。

“圣母型人格”的孩子,父母少操心,心理专家却说:不是好事

逐渐的,小妮也很享受这种被人夸赞懂事的感觉。有一次母亲为了奖励小妮,特意买了她最喜欢的玩具,在小妮收到玩具的时候,开心得连觉都睡不着。

过了几天,姑姑和姑姑家的孩子来他们家做客。小妮的妈妈像以往一样招待她们,这时姑姑家孩子看到了沙发上的小妮妈妈新买的那个玩具,于是就拿起来玩,一不小心把玩具弄坏了。那是小妮最喜欢的玩具,她的内心非常的难受,可是妈妈说过小孩要听话,于是她只好忍住泪水,说着没关系。

《可爱的诅咒》里谈到,孩子还小,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强,而且能力也不够,这时孩子在遇到一些没办法改变的事情时,他们有可能会通过妥协来适应这件事情。

小妮的这种懂事,其实是一种妥协,她没有办法改变这件事,也不敢提出赔偿,最后只能妥协,看似懂事,实则是圣母型人格的体现。

“圣母型人格”的孩子,父母少操心,心理专家却说:不是好事

圣母型人格的具体表现

第一:不会拒绝别人

圣母型人格的孩子,他们不懂得拒绝别人,也不敢拒绝别人。因为他们害怕拒绝别人以后,别人会难过。

这些孩子每次遇到需要拒绝别人的事情时,心里都不知道怎么办,到了最后都只有妥协。

第二:为讨好别人,总是单方面的付出

圣母型人格的孩子,早已经习惯了讨好别人,每次看到别人开心的时候,他们也会很开心,似乎他们的使命就是为了让别人开心。

可单方面的付出,是需要代价的,想让别人开心,孩子就要有牺牲,可能是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可能是自己积攒已久的零花钱。不管怎样,孩子的内心其实是难受和不开心的。

“圣母型人格”的孩子,父母少操心,心理专家却说:不是好事

第三:害怕冲突

圣母型人格的孩子遇到一点冲突,心里就已经想要打退堂鼓了,他们害怕遇到冲突,害怕别人生气。

在他们心里,就是希望大家都不吵架,好好相处,为了要让大家开心,这类孩子会选择牺牲掉自己的利益,讨好大家。

产生的原因:

父母的过度批评

专断型的父母,还有控制型的父母,他们对待孩子的时候,都是批评多于表扬,总是不断的批评孩子,打击了孩子。

孩子没有办法改变父母对自己的批评,他们只有去适应,不断的去做得更好,迎合父母。

他们的优秀,不是自愿的优秀,是父母过度批评的产物。最后孩子变成了圣母型人格,对谁都是百般讨好,害怕批评。

“圣母型人格”的孩子,父母少操心,心理专家却说:不是好事

总是要求孩子让着别人

父母的心里都期盼着孩子是一个懂事的人,希望他们做事情的时候,可以多为别人着想,比如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别人。

但是父母忽略了孩子的生理发展,小的时候孩子就是不懂得分享,他们会以自我为中心,父母总是要求孩子让着别人的话,会导致孩子的性格被强行改变,变成圣母型人格。

如何降低圣母型人格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第一:不强求孩子

孩子不爱分享自己的玩具时,父母不要强求孩子,可以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分享,孩子不愿意的情况下,那就不要逼着孩子去分享。

父母如果不尊重孩子,那么孩子就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父母,最后很有可能害了孩子。

“圣母型人格”的孩子,父母少操心,心理专家却说:不是好事

​第二:肯定孩子

父母不要随便去否定孩子的行为,多肯定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孩子都是可以自主的做决定。

比如要不要分享东西给别的小朋友,手里好吃的东西愿不愿意给别人吃。这种事情,完全可以让孩子自行决定,除非是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父母才需要引导一下孩子,以免孩子误入歧途。

总结

赞美孩子,往往比批评更有效,父母要懂得赞美孩子,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孩子才有勇气去面对这个世界,不随便做出妥协的行为。


家家有本育儿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