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尧”生态米 助残好书记


打造品牌,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在黑龙江省的尚志市,有这样一名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十几年来,他扎根基层,乐享沃土,带领全村285户1290村民,携手走向了致富之路。

他叫费影亮,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毅然回到了他的家乡东安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父老的生活条件。为了能够带领当地农民走出致富的道路,2010年,费影亮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尚志市河东东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绿色大米。

在统一种植以前,因为农户盲目追求产量,大量施肥使得土地"板结”,稻米做出的米饭没有香味、口感不好,只能卖给流动的小商贩,每斤只能卖几块钱。现在,合作社利用尚志市冬季寒冷漫长,有益于土地肥力的恢复;夏季温湿多雨,有利于水稻生长的优势,通过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方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如今东安村的水稻种植已拥有年生产能力2.5万吨,年利润200多万,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地,合作社生产的“迪尧”绿色有机大米,一斤能卖到二、三十块钱,成了全国响当当的大米品牌。


变废为宝,发展第三产业

回收秸秆,既能为国家分忧,杜绝了燃烧秸秆造成的雾霾,又发展了第三产业,将稻草秸杆加工成草编草帘子,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果菜运输等行业。

东安村的草编产业有着几十年的历史。过去村民都在自己家打草帘子,到了秋季,每家每户到处堆积干草,火灾安全隐患非常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费影亮带领村民代表一同动员农户将草垛迁移到村外,既保证村民能正常安居生产,又排除了隐患。2011年,费影亮在草编专业户中发起倡议,由6名党员牵头组建了东安草编专业合作社,2016年成立了尚志市河东东安村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现在全村已拥有草编机械60余台,年纯收入600万元,仅此一项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600人,户均增收达到10万元。


热心助残,村民们的好书记

2016年费影亮当选为东安村党支部书记,为了能偶帮助村里最困难的残疾人群体脱贫致富,他在当地残联的支持下,建立了残疾人产业扶贫基地,残疾人用家中土地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保障他们的稳定收入;给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合作社安排工作岗位,目前共为残疾人提供了工作岗位20多个,每人每年增加收入6000元;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则由合作社分配股分,享受分红,以此来帮助他们增加收入稳定脱贫。

范家屯有一个农户叫马海波,几年前被收割机绞断手臂,为看病他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是村党委帮他建了食杂店,让他的生活有了着落。合作社建立以后,他用家里的三亩地入股,年收入能达到一万多元。为了能够让他额外再多些收入,费影亮还安排他到米厂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家的娃今年就要考大学了,只要村子在,费书记在,啥困难我都不怕。”说到现在的生活时,马海波总是笑呵呵地说。

56岁的智力残疾人陈仁忠家住石咀山,为了生计,父母带着他上山承包了山林,靠看林养鸡为生。有段时间林场电路出了问题,一到天黑,黄鼠狼就跑到鸡窝捣乱,弄得鸡飞狗跳。费影亮知道后,马上派电工修好了电路。考虑到他家上、下山不方面,费影亮还带领村干部帮他家修了条上山的小路。“费书记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以前没有这条路,每次运鸡蛋都累个半死,现在好了,谁要鸡蛋直接开车到山上拉。”在费影亮的帮助下,陈仁忠家顺利脱贫,每次谈到费影亮,陈仁忠母亲总是车轱辘一样的感谢话来回说个不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