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本智:愛心傳承“一把刀” 懸壺濟世醫蒼生


說起湖南省新邵縣迎光衛生院的彭本智,方圓幾十裡的老百姓可謂人盡皆知,高坪、羅洪、七江、迎光、龍溪鋪、巖口、慄坪等周邊村民大部分都找他看過病,絕對是附近幾個鄉鎮公認的“名醫”。


彭本智,男,1952年出生,主治醫師,中共黨員,迎光鄉黨代表,原迎光鄉衛生院院長,2012年退休後至今仍然返聘在衛生院工作。他工作兢兢業業,醫術精湛,救治了無數的患者,是老百姓口中公認的迎光鄉“一把刀”,曾多次被評為衛生系統的“先進工作者”。
立志從醫 敬業奉獻

彭本智是迎光鄉峰江村人,世代務農,但是他從小立志從醫。16歲就進入迎光鄉衛生院賣藥,經過自己的勤苦自學,26歲那年考入邵陽衛校,畢業後放棄了縣城的工作崗位,毅然回到迎光鄉衛生院擔任外科醫生。1988年,到新邵人民醫院進修外科,那時候基層衛生院的手術醫生緊缺,醫療設備不齊全,但是他憑藉自己的精湛醫術,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有時候一天三四臺手術,忙得筋疲力盡,一回家就只想躺著睡覺。回憶起自己的從醫之路,彭本智不由發出感嘆:“工作一輩子,總覺得工作太忙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病人身上,根本沒時間去考慮自己的生活,現在出門不便,年近七旬還來考駕照,也是出於無奈呀!”


彭本智:愛心傳承“一把刀” 懸壺濟世醫蒼生



大醫精誠 救死扶傷
“誰曰華佗無再世,妙手回春又重生。”80年代中期,集中村彭某有一天突然肚子疼痛難忍,汗如雨下,他的兒子揹著他來到衛生院找到彭本智。彭本智診斷為絞窄性腸梗阻,必須馬上手術,考慮到病情嚴重,建議他去邵陽中心醫院,但是他們父子都說:“我們相信你,請你幫忙做手術吧!”由於患者隨時有生命危險,彭本智內心掙扎了幾十秒:做,有一定風險,到時候也許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不做,病人去邵陽的路上就可能會出意外。他最後還是決定自己做手術,並立即進行,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搶救,病人終於成功脫險。他說:“如果當時再晚一點,估計性命難保。”這位患者術後70多歲才去世,生命延長了20餘年。
生命所繫,性命相托。彭本智說:“作為一名醫生,幫助患者排憂解難,減少病痛,挽救生命,是我們責任。從業以來,自己也數不清救治過多少危重病人了。”在彭本智擔任院長20年期間,非常重視技術力量的培養,當時的迎光衛生院醫生技術高、力量強,在全縣鄉鎮衛生院中排名遙遙領先,附近鄉鎮如:隆回高坪、羅洪、七江、巖口、龍溪鋪十字路、巨口鋪慄坪等許多患者都慕名前來就醫。


有句俗話:醫生越老越吃香。彭本智退休後,很多的病人來醫院,點名只找彭本智看病。2012年,本來家庭條件優越,應該安享晚年的他,返聘在迎光鄉衛生院外科門診,返聘後仍然和年輕醫生一樣,按醫院規定輪流值夜班,通宵達旦的工作,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接待病人數十人。
資深的麻醉醫生曾曉霞介紹:“老院長是老百姓心中的好醫生,他工作兢兢業業,醫術精湛,大到胃次全切術,腎切除,胃取石等,小到剖宮術、闌尾切除術等,救治了無數的病患,當時邵陽中心醫院都不敢相信基層衛生院能完成這麼多的手術。以前,我們衛生院一個月有30多臺手術,平均每天一臺,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個晚上做兩臺剖宮產手術,由於當時醫療設備欠缺,只有一個手術包,在忙完第一臺手術後,又臨時打包消毒,進行第二臺手術,第二臺手術結束後天已經亮了。”
父子同心 愛心傳承
彭本智家庭是一個大家族,直系親屬達五六十人,大家都特別敬佩他。自工作以來,他嚴於律己,清正廉潔,兩個兒子在他的言傳身教下,秉承家訓,正直立身,養成了“少說多做”的踏實作風,靠自食其力和奮鬥拼搏,都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長子彭長征,中共黨員,新邵縣人大常委會委員,現任彭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商會會長,是一位充滿愛心的成功人士,致富後不忘做公益。2019年,彭長征在水口村舉辦的“敬老愛親”公德教育活動上,向水口村80歲以上的老人40餘人捐贈了價值5萬元的優質棉被和現金,集中村修路捐資5萬,捐資3萬救助峰江村重病困難家庭。

次子彭寶豐,迎光鄉衛生院現任院長,中共黨員,縣黨代表、縣政協委員。在他任職期間,迎光鄉衛生院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醫療環境大大改善。尤其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迎光鄉通過摸底,湖北省返鄉人員355人,其中從武漢返鄉人員達到327人,是全縣之最,工作量大。1月31日晚9時左右,他接到上級緊急通知,得知水東村5組一位武漢返鄉人員彭某被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一收到消息,帶領幾個職工第一時間趕到確診患者家中採取緊急防控措施。疫情就是命令,面對當前工作任務緊迫,彭寶豐將全院的骨幹醫生分組,自己帶隊兩班倒到15個村進行問診,通過量體溫、消毒、宣傳醫務保健知識等,來提升基層群眾的自我防護意識。全鄉共有3名確診病例(均為一臺車上返鄉),治癒出院3人,沒有發生第二代傳染病例。抗戰疫情期間自大年初一連續一個多月沒有回新邵的家,勇於擔當、出色的工作成績得到上級肯定。
彭本智從醫50餘載,視患者如親人,視醫院如家庭,把自己的青春年華無私奉獻給了醫療事業,奉獻給了迎光鄉,在平凡的崗位上,他譜寫了一曲無私奉獻的樂曲。(孫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