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深受朱元璋重用,被賜諡號“忠靖”,為何兒子皆不得善終

忠臣,是一個朝廷最需要的,就算皇帝如何賢明都好,還是必須要有忠臣的輔佐,否則他也是有志難酬。而作為忠臣的後代,往往也能得到重用,只要不犯什麼大罪,基本都可以善終。

而明朝有一位功臣,他本人深受朱元璋重用,死後朱元璋還親賜諡號“忠靖”。然而他去世後,子孫非但沒有享福,幾年之後,皆不得善終。到底發生了什麼?

今天說到的這位功臣,名叫何真。他並非一開始就追隨朱元璋,相反,他本來是元朝的一個小官。因為當時反叛元朝的人很多,何真見中原兵荒馬亂,百姓顛沛流離,於是選擇辭官歸鄉。

此人深受朱元璋重用,被賜諡號“忠靖”,為何兒子皆不得善終

他歸鄉以後,在當地組織了一支武裝隊伍,何真帶領這支隊伍保衛家鄉。後來王成等人叛亂,何真率領隊伍平叛,又為元朝驅逐叛將黃常,從而被朝廷授惠州州判一職。

接下來的幾年裡,何真又幫助朝廷奪回廣州,並且鎮守於此。這時候明軍漸漸崛起,先後佔領了江西、浙江、福建等地。何真見狀,便加緊練兵,在他的統領下,部隊發展得更大強大,他已然統轄嶺南大部分地區。

當時就有人建議何真,讓他自立為王,不過何真馬上將此人殺了,以表忠心。朝廷知道後,便再加封何真為資德大夫、行省左丞。

此人深受朱元璋重用,被賜諡號“忠靖”,為何兒子皆不得善終

何真對朝廷忠心耿耿,奈何元朝氣數已盡。最後朱元璋統一中原,建立了新的政權,登基為帝,改國號為大明,年號洪武。

洪武元年,朱元璋任廖永忠為徵南將軍,派他去收復嶺南一帶。廖永忠隨即寫封信給何真,勸他歸降明朝。何真心知元朝大勢已去,也有了歸順之心,便回信給廖永忠,表示自己願意歸降。

何真歸降後,朱元璋並不介意他是前朝舊臣,反而對他十分信任,還升他為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後改任山東行省參政。在此期間,何真一直恪盡己守,雖談不上什麼汗馬功勞,卻也沒犯過任何錯。然而洪武九年,何真選擇辭官歸鄉。

此人深受朱元璋重用,被賜諡號“忠靖”,為何兒子皆不得善終

何真這個人

“在官頗著聲望,尤喜儒術,讀書綴文。”

他與宋濂、方孝孺等人頗為投契。不過這也可以看出,何真並非追求名利之人,所以他在前途一片光明的時候,反而選擇致仕。

即使何真致仕,但朱元璋仍然很看好他。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率領大軍出征雲南。同時,又讓何真及其次子何貴負責後勤供給,由此可見,朱元璋還是很信任何真的。

最終此戰大獲全勝,朱元璋命傅友德等人班師,留下沐英鎮守雲南。大軍班師回朝後,朱元璋還升了何真的官。不過一年之後,何真再次致仕。這次朱元璋沒有答應,反而又派他和兒子去廣東辦事。回來後,朱元璋授何貴明威將軍、鎮南衛指揮僉事,就連何真的侄子都有獎賞。

此人深受朱元璋重用,被賜諡號“忠靖”,為何兒子皆不得善終

接下來的幾年裡,何真從山西右布政使,調任浙江布政使,然後升任湖廣左布政使。直到洪武二十年,何真第三次致仕。

這個何真也真是的,老闆如此器重他,他卻老想著辭職。不過照後來朱元璋清算功臣的結局來看,何真致仕的選擇反而是對的。這次朱元璋也沒有駁回,而是

“封東莞伯,祿一千五百石,予世券。”

讓他安心回去養老。

致仕三次,好不容易可以真正安享晚年了,誰知一年之後,何真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七歲。朱元璋知道後很傷心,親自為他寫了祭文,還命令百官穿素服三日,並賜諡號“忠靖”。

由此可見,在朱元璋心裡,何真是個忠臣。既然如此,為何何真的兒子皆不得善終呢?

此人深受朱元璋重用,被賜諡號“忠靖”,為何兒子皆不得善終

史書記載:

“子榮嗣。與弟貴及尚寶司丞宏皆坐藍黨死。真弟迪疑禍及己,遂作亂。”

原來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為了加強集權,便藉著涼國公藍玉意圖謀反一事,開始大肆清算功臣,受到牽連的多達上萬人。而何真的幾個兒子,也被判為藍玉黨,受到連坐而死。何真的弟弟何迪,看到侄兒皆受株連,害怕會殃及自身,於是作亂,結果被殺。

朱元璋雖然重用何真,卻也難保不忌憚他,如果他還沒有死的話,說不定也被定為藍玉黨而誅殺了。這就更加可以證明,何真之前屢次致仕,果然是正確的選擇。而他最幸運的不是辭了職,而是早在藍玉案發生前就死了,至少落了個好名聲。

(參考文獻《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