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兵近40年無敗績,威震邊陲,諡號「武穆」,這個知府19歲

帶兵近40年無敗績,威震邊陲,諡號“武穆”,這個知府19歲

19歲,在現在的青年來說,大概就是高中畢業剛上大學一年級的樣子。但在宋朝的時候,曾經有個非常精明能幹的知府,年僅19歲就建功立業,威震邊關,敵人聽到他的名字就膽戰心驚。

曹瑋,字寶臣,河北人,將門之後。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趙光義任命這個年輕的後生擔任了渭州知府。當時的渭州,北面有契丹、西夏,西面有西蕃(即吐蕃,宋代以後稱之為西蕃,讀音為bo,平聲;當地方言叫西蕃,讀音為fan,平聲,也叫蕃子),疆域不寧,戰亂不斷。

帶兵近40年無敗績,威震邊陲,諡號“武穆”,這個知府19歲

宋太宗是和哥哥宋太祖趙匡胤一起草創江山的帝王,素有知人之明,但對於他的這次“不拘一格”的任命,朝野上下都感覺非常疑惑和擔憂,因為這個知府太過於年輕,剛剛年滿19歲。雖說在古代男子15歲就可以馳騁疆場,殺敵立功了,但畢竟擔任郡守、鎮守邊疆、安撫臣民,一個19歲的人總讓人覺得“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極有可能失之於輕率和淺薄。

果然,到任以後,這個年輕的渭州知府不升堂、不議事、不巡視、不辦文,整天要麼是帶領一名青衣小帽的侍從閒遊閒逛,要麼就邀約一兩個象棋愛好者在棋盤上“爭鬥”不已。看到新來的知府大人如此模樣,當時的渭州百姓一片驚慌,大夥紛紛議論,看來朝廷這次是存心不要渭州這片疆土,更不要渭州城20多萬百姓了。很多明眼人立即變賣家產,從渭州逃亡,背井離鄉,去尋找能讓自己稍許安心的地方了。也有幕僚、下屬勸諫曹瑋要以政事為重,留心公務,但曹瑋依舊我行我素,更讓屬下也寒了心。

曹瑋到任的第五天,突然哨兵來報,党項族(西夏)一個頭目帶領3000騎兵奔襲渭州城。邊疆上的郡守一般都是文武雙全,平時就收稅安民,戰時就衝鋒陷陣。按照常規,接到戰報後,知府大人應該立即召集人馬,披掛上陣,殺敵護民。豈料這位新知府卻立即命令衙役,在內堂擺設了幾桌酒宴,邀請屬下和當地的幾個老年人前來赴宴。生死攸關的時節,這知府居然要請人喝酒,讓所有被邀請的人更加感覺怪誕和絕望。但終有一大半被邀請的人還是硬著頭皮來到了宴席。

帶兵近40年無敗績,威震邊陲,諡號“武穆”,這個知府19歲

酒宴開始,知府曹瑋二話不說,先敬了在座的三杯,然後起身說了一句“失陪”,就單槍匹馬出了府衙,直奔敵兵方向。當時很多人都以為這名知府大人應該是逃命去了,很多人還埋怨,知府大人自己逃命也就罷了,為什麼要把大夥召集到一塊,難道是為了讓敵人進城的時候方便砍頭?宴席也頓時一片寧靜,大家都知道這個時候逃命也來不及了,還不如等待命運的降臨。

等了大概半個時辰,府衙門外傳來了一陣馬蹄聲,接著後堂門大開,一個人闖了進來,將一個布包著的西瓜大小的東西扔在了地上。大家抬頭一看,是前面出去的知府曹瑋;再低下頭一看包袱裡的“西瓜”,乖乖不得了,是一顆血淋淋的首級,看樣貌正是党項人。曹瑋先是一聲哈哈大笑,接著說:“這是剛才進攻咱渭州的党項人頭目的首級,已經在這裡了,其餘人馬已經四散逃潰,大家現在可以安心喝酒了吧?”

曹瑋這一次算是一戰成名了,很多人甚至將他與當年“溫酒斬華雄”的“美髯公”關羽相提並論,一些說書人甚至專門為他編寫了故事,繪聲繪色地講述他是如何單槍匹馬迎敵,如何衝入敵陣,一槍將党項頭目刺落馬下,那群党項人嘍囉又是如何哭爹喊娘、尿撒褲襠等等。

帶兵近40年無敗績,威震邊陲,諡號“武穆”,這個知府19歲

曹瑋治軍嚴明,賞罰有信,訓練有方,在很短時間就很大程度提高了當時渭州守軍的戰鬥力,也改善了駐軍和當地百姓的關係,一些軍人騷擾、侵害百姓,被曹瑋嚴厲懲處,一時間與民秋毫無犯。在治理地方方面,曹瑋處事公正,為官廉潔,不加賦、不擾民,不搞團團夥夥,更不橫徵暴斂,作威作福,加重百姓負擔。不長時間,渭州那些原來已經逃亡的人聽到了曹知府的名聲,又回到了家鄉。

曹瑋平生唯一的愛好就是下象棋。有一天曹瑋正在軍營裡與士兵們棋盤廝殺,有人報告說渭州城一名官員投奔西夏去了,建議知府立即派人追捕。豈料曹瑋聽了以後不動聲色,繼續琢磨著棋路。下面的士兵都急了,嘰嘰喳喳地主動要求去抓叛徒,因為這個人是協辦軍務的官員,渭州城的佈防、虛實,全在他的心裡,要是投降西夏,一定會給渭州城帶來不小的麻煩。

大夥一片吵嚷聲裡,曹瑋再也忍不住了,一巴掌拍在棋盤上,大吼一聲:“嚷什麼嚷,這人是我派過去的。真掃我的棋興!”說完之後,臉上又露出懊悔之色,告訴士兵們這只是一時氣急說錯了話,再三告誡大家一定要守口如瓶,不要把這件事傳揚出去。

帶兵近40年無敗績,威震邊陲,諡號“武穆”,這個知府19歲

當時邊關經常交戰,敵我之間互相派遣探子是常有的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麼。一些士兵和官員也為了圖謀利益或者給自己留後路,會暗地裡和敵人互通信息,對於這點曹瑋是心知肚明的。曹瑋相信自己的手下的士兵裡,一定有党項人派來的奸細,就故意裝作說錯了話,讓奸細把消息傳遞給了西夏,不露痕跡地上演了一出“反間計”。不出所料,半月以後,西夏方面傳來消息,那名投降的渭州官員已經被西夏斬首。不動聲色、兵不血刃就懲處了叛徒,曹瑋看來不只是勇猛強悍,而且是深有謀略。

有一次,曹瑋帶領宋朝軍隊與西蕃軍隊在渭州城郊交戰,宋軍獲勝。西蕃軍隊在渭州劫掠了很多百姓的牛羊,打了敗仗後,就把大群牛羊丟下逃跑了。曹瑋命令士兵將牛羊收攏,驅趕回去,準備還給百姓。部下將領提醒曹瑋,西蕃這次敗退有很多疑點,不像是正常的戰敗,而且丟下牛羊極有可能是誘敵之策,建議曹瑋加以提防,防止西蕃軍隊殺一個回馬槍。

曹瑋聽了以後,命令士兵繼續驅趕牛羊,倘若遇到敵兵回擊,就聽從指揮立即撤退。果然,走了不到十里路,西蕃果然回馬殺來,而且隊伍數量明顯超過前一次。曹瑋鎮定自若,命令軍隊丟棄牛羊迅速回撤。西蕃兵在後面窮追不捨,追了大約三十多里之後,突然四周的山上鼓聲大起,四面裡埋伏的宋朝軍隊一起殺奔過來。自以為得計的西蕃軍尚在沾沾自喜,一下子被殺了個猝不及防,來犯的西蕃軍兩萬多人馬全部被殲滅。

帶兵近40年無敗績,威震邊陲,諡號“武穆”,這個知府19歲

西蕃本來打算給曹瑋的軍隊來一個誘敵深入,然後趁曹瑋驅趕牛羊、解除戒備之後突然追襲,給宋朝軍隊造成重創。豈料曹瑋早已經識破了西蕃兵的計謀,並且將計就計,讓西蕃兵上演了一出全軍覆沒的慘劇。這一戰之後的數年間,西蕃不再敢正視宋朝城池,一方面是元氣大傷,另一方面是懾服於曹瑋的威名。

曹瑋先後兩次擔任渭州知府,任期合起來15年。期間,他曾經鎮守過今天的天水、固原一帶。曹瑋鎮守固原的時候,西蕃兵聽說曹瑋離開了渭州,就故伎重演,再次引兵來犯。當時的渭州守將看到西蕃來襲,就找出一個身材樣貌酷似曹瑋的人,穿上戰甲,騎上戰馬衝出城門,西蕃兵一看又是曹瑋,以為自己聽錯了消息,嚇得大隊人馬倉皇逃竄幾百裡。

曹瑋不但是一名智勇雙全的將領,更是一個具備戰略眼光的軍事家。當時西夏、西蕃、宋朝這段勢力縱橫交錯的區域,有一個天然的地理屏障就是六盤山、關山一脈。從有利的方面說,這是一道天然屏障,山高路險,絕大多數地方非常險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有效阻止了敵人的大規模進攻。從不利的方面說,這種地形也不利於宋朝軍隊將防禦縱深向六盤山、關山一脈的西面推進,宋朝的防禦只能長時間停留在被動防禦、被動應戰的狀態。

帶兵近40年無敗績,威震邊陲,諡號“武穆”,這個知府19歲

曹瑋在鎮守天水、固原、渭州期間,他在六盤山西麓選擇有利地形,修築了一座城池,名叫隴干城,調運重兵把守,積極儲備糧草、軍械、鎧甲等戰備物資,大幅度提升了這個地區的防禦能力,擴大了軍備輻射半徑。隴干城建成以後,宋朝軍隊可以繞過六盤山、關山的阻隔,直接從隴干城補充給養和兵力,減少了運輸成本和戰鬥運動距離,使宋朝的防禦獲得了以逸待勞的優勢。因為這一項戰略性的建設,宋朝與西蕃的邊境線就此向西推進了500多里。

曹瑋是一代名將,也是一代名臣。後來,他調回京城,先後擔任過北院使、南院使、天雄軍節度使、定州路都總管等官職,《楊家將》裡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就是曾經是曹瑋的部下。(注:楊延昭和楊文廣是真實歷史人物,並非小說虛構)

曹瑋一生經歷了三代帝王: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天聖十年(公元1030年),曹瑋病逝,享年58歲。因為其一生功勳卓著,諡號“武穆”。後來,曹瑋配享太廟,名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帶兵近40年無敗績,威震邊陲,諡號“武穆”,這個知府19歲

古人對於諡號是非常慎重的。“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佈德執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武穆”二字是對一個武將品德、能力、功業極高的評價。古代獲得“武穆”將領不多,唐代平定安史之亂、與郭子儀齊名的名將李光弼諡號“武穆”,後來的馬殷、高懷德諡號“武穆”。曹瑋之後,到了南宋時期的,著名愛國將領岳飛諡號也是“武穆”。僅從諡號看,曹瑋一生的成就是非常卓越的。

所以,《宋史》評價曹瑋:“平居甚閒暇,及師出,多奇計,出入神速不可測”,又:“將兵近四十年,未嘗少失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