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校長有話說:其實,讀書不好的娃是來報恩的!

教育不是任由其野蠻生長,更不是靜待花開。而是在孩子成長的時候,多觀察多培養,從小教會孩子為人處事,懂禮貌,不自私。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當然,只要你默默耕耘,做好這一切的努力,花開花謝自然有它的規律。就讓我們收起焦慮,以陪伴孩子成長的姿態,選擇適度地放手,讓孩子順其自然地去成為他自己吧。

這位校長有話說:其實,讀書不好的娃是來報恩的!

每次孩子考試,考的不是很理想的孩子,家長都是愁眉苦臉!

不過,一位校長的講話卻讓許多爸媽得到了安慰,主持人孟非也忍不住在微博上轉發評論稱:“反正是寬慰到我了……轉發的一定是給爸媽的。”

這段精彩的校長講話內容如下↓↓↓↓

這位校長有話說:其實,讀書不好的娃是來報恩的!

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慢慢養。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讀書的資質,有的孩子沒有。沒有資質的孩子是用來報恩的,因為讀書特別好的,將來會去美國、英國、加拿大,見面只能靠視頻,讀書沒資質等我們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載我們去吃牛肉丸,明天載我們去吃海鮮,想想真美好!

說到底都別再羨慕別人家有什麼樣的兒子或女兒,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註定,不必太過強求。用心教育、陪伴成長,學習不好但是孩子心腸好、懂禮貌,聰明,那也是我們家長可愛聽話的好孩子。

這段講話很快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有網友表示:要把這段話保存下來,輔導自家孩子做作業之前先讀三遍。當然,也有一些拒喝雞湯的“反對派”。

只是,無論這段講話是否有道理,它傳遞給我們的更多是一種觀念和心態。

如今,很多家長或許都面臨了一個難題:面對孩子的不盡如人意,我到底是該拼,還是順其自然?

有人說,這是一個全民焦慮的時代。有些家長自從成了父母,就整天活在過度的擔心害怕之中,擔心孩子會身陷危險,擔心孩子的行為會出現偏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可是,我們卻往往忽視了,在家長焦慮的同時,很多孩子也是苦不堪言。

這位校長有話說:其實,讀書不好的娃是來報恩的!

如今家長,大多數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每天給孩子安排滿滿的,其實孩子也很壓抑,每天有無數的事情要做,自己的興趣愛好得不到培養。那麼家長們是否想過我們要培養孩子道品行呢?在社會上一個人品行端正,有禮貌,是不是吃的開?

一、我們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

孩子是一個懂禮貌、不撒嬌、不自私聽話的好孩子,家長就應該很滿足,也不是說家長就不管孩子的學習了,而是不要要求那麼高,這次孩子考試98,下一次94,家長就開始打罵孩子,拿別的孩子對比,你看看別人,你看看你,真是沒用。這一類話,很傷孩子的自尊。

二、育人先育仁

孩子小調皮很爭吵,從小對孩子的品行培養也很重要,孩子可以學習不好,但是孩子不能養成壞習慣,會成為他一生的絆腳石,當孩子7歲之前,品行養成的關鍵期的時候,家長對孩子要留心培養,不要養出個白眼狼,7歲之前還好改,但是7歲之後,孩子可能就不聽你的了,甚至離家出走了。

這位校長有話說:其實,讀書不好的娃是來報恩的!

培養孩子,是作為家長的我們一生的必修課,小時候有小時候的煩惱,大了有大的煩惱,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也要擺正心態。

在孩子成長道路上家長可以給孩子看一些培養行為習慣的繪本,優秀的父母一定不會讓孩子沾染一身壞毛病,看上去是愛護孩子,其實是害了孩子。

在孩子行為習慣開始學習的時候,家長可以藉助一些有利於孩子智力發展的繪本,比如《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這套繪本我在自家孩子小時候就經常讓他學習,因為孩子天生對圖畫感興趣,我在在一旁教導他,把裡面的故事讀給孩子聽,久而久之孩子就學習有禮貌、不撒謊、不自私。

這位校長有話說:其實,讀書不好的娃是來報恩的!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這位校長有話說:其實,讀書不好的娃是來報恩的!

10冊不過是49.9元,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下方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