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認為國學文化傳承對生活帶來哪些好處?可以舉例說明嗎?

不二蒙教


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其實,這句詩中的“詩書”不僅僅指詩詞之書,更可作為一切優秀傳統文化。“氣自華”,也不僅僅是氣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內在修養、眼界、格局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得到大的提升。

學詩詞,可以提高審美能力。

古詩詞是國學文化的精華,詩詞有平仄規律,念起來不僅朗朗上口,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審美水平。同一件事,古詩詞表達不僅提高了好幾個逼格,更重要的是意象萬千,讓人回味無窮。


如:同樣表達“我愛你”這個意思,用詩詞有很多種表達:

山無稜、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

與君初相見,猶如故人歸。


青青字衿,悠悠我心......

每天換一種說法,幾十天不重複。

學經史,可以提高處事能力。

《論語》《周易》《資治通鑑》等等,這些著作,歷經幾千年,傳承不衰,是因為書中既蘊含修身養性的智慧,也有聞所未聞的見識,更有為人處世的方法。


如,熟讀周易,就會明白“居安思危”“福禍相依”是人生常態,遇事不會再患得患失,只要順勢而為,懂得變通,壞事也會變成好事。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一些企業未能經受住考驗而倒閉,但社交電商卻迅速發展壯大。

學書法,可以提高自身修養。

我始終覺得書法是靈魂的藝術,一個行不端坐不正心不好的人是很難寫出好的書法的,所以練習書法也是在練心,讓自己靜下來,慢慢融入其中,就會感受到書法的樂趣了,久而久之,人的氣質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當然,還有琴棋、戲曲等等國學文化,其實都是從內之外塑造一個人的過程,只要刻苦專研一門,就會受益匪淺。



尤其現在社會,傳統國學熱的情況下,人們對國學越來越重視,高考也加了很多分數,國學已經成為謀生的一種重要方式,所以傳承國學的好處多多。


平哥智慧分享


國學範疇較廣,主要經典集中於儒道釋三家。儒家孔子言傳身教,不說其深厚的文化經典,就孔子一生堅持最初的理想,不因自己際遇而移心,對於現在我們所倡導的“不忘初心”也有現實意義。佛教經典《金剛經》,裡面充滿了宇宙運動變化觀,恩格思說:人類到了釋迦牟尼時代,才有了辯證思維。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網絡中,各種左的思想,右的傾向,以至互撕鬥嘴,大家都認為自己的才是真理,最後不歡而散。而佛陀說:不站在自己的立場,不站在對方的立場,不站在眾生的立場…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才可能發現真理。這與孔子論詩之“思無邪”道理有相似之處。文化文化,歸根到底就是讓人心文明化,如果在現實中一個高文憑的人,他卻沒有人文關懷,自私自以為是,甚至為一己利益而殘害大眾,你能說他文化高嗎?所以學國學文化經典,就是學其中的人文情懷的精華。


可園夜話


國學,實屬人文學科,是教化人,提高人自身修養的學問。相較自然學科是以認識研究改造自然為目的不同,國學陳述研究的對象其實就是人。國學,廣義來講是中國的傳統學問,思想,哲學,藝術,文化,詩歌,文學歷史,中醫等等包羅萬象。狹義來說,國學分四大門類,經史子集。舉其一例試說明國學何以是陳述研究人的學問。《大學》有言: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段文字簡而言之就是如何提高自身修養。以人為陳述研究對象。至於治國安邦,規範社會,有序倫理,養心適性也是人生應有義。總而言之,國學涉及到主要思想,儒釋道法等無不以人為基本研窮對家的,我們傳承國學,往小了說是尋求心靈的安妥,往大里說是為了社會的和諧發展。至於自然科學的研究,固然為推動世界的文明進步立下汗馬功勞,但人畢竟不是吃飽穿暖就能滿足的動物。


江洲寧靜A


為什麼要學國學文化呢?學國學文化會不會落伍?學國學文化太難了吧?諸如此類的說法司空見慣。那麼作為一個現代人,是否要學國學文化呢,,國學範圍很廣,該怎麼學?

從書籍經典講,四書五經,諸子百家,都屬於國學,簡言之中國本土文化,五千年來傳承不絕者皆是。也叫傳統文化。

流傳最廣,影響最大者當為儒學、道學及西來之佛學,此三者範圍最廣大。學倫理道德離不開儒家文化,學修道練功離不開道家文化,學善忍因果離不開佛家文化。此外諸如法家、農家、陰陽家、雜家都亦可學之,個人所好所取。

而今小學推廣三字經、弟子規,小朋友通過背誦經典,學會了常用禮節。改變了不好的習性。

曾有一個少女中學未畢業就出外打工,不是家長不管,而是管不了,少女任性固執不聽父母言。幾經周折終於到一個公司上班,巧的是老闆是一個傳統文化愛好者,新員工培訓期間必須背弟子規,工作期間嚴格按照弟子規規範員工言行,不定期召開員工分享會議。很多員工在這個公司哭過、後悔過,因為自己過去的不懂事。

少女假期回家了,父母並沒有因為她久未回家而激動,出乎意料的是少女回家后里裡外外收拾的有條有理,說話彬彬有禮,很有分寸。不獨自家人驚訝,街坊鄰居也都大吃一驚,怎麼會這樣?

少女眼含熱淚跪在父母面前,以前沒有聽你們的話,自以為是,今天才知道過去的自己是多麼的傻。轉變,從弟子規開始。

還有一個小朋友,每天聽昔時賢文,某鄰居來找媽媽談話,說某人怎麼怎麼樣?某人怎麼怎麼樣?小男孩一臉不屑,偷偷給媽媽說:“媽媽不要跟她說話了,她不好。”

“為什麼呢?”“昔時賢文說了,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她背後說別人壞話就不好。”一個小孩子竟然說出這樣的話,這可是很多成年人都想不到的啊。

養生文化,比如太極拳,可以強身健體,舒經活絡。看似緩慢的運動,卻有著驚人的鍛鍊效果。多年前跟師傅連太極功夫,練放鬆和呼吸。半年後基本掌握要領,有點驕傲的在客廳裡跳,“阿耶”一下,閃腰了,疼的一動不敢動,家人扶著躺在沙發上休息。半天不見好轉,就和師父聯繫說明。師傅說說練起勢,練放鬆。於是咬著牙站起來開始練太極拳起勢和放鬆,一遍一遍...半小時後不覺得疼,上下樓梯可以跑步了。

孩子寫字不好看,暑假期間報名學書法,一期下來沒有多少效果,會握筆而已,第二年繼續報名,三年了,寫字能寫毛筆字,寫作業的字也好看了,並且不再浮躁發脾氣,遇到什麼事會冷靜考慮了。這大概就是傳統文化的好處吧。(標題是國學文化傳承對生活帶來哪些好處?)這些都屬於國學,不算是跑題吧。

所以說,中國傳統文化值得傳承和弘揚,更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汲取營養。不論你是小朋友還是大朋友,哪怕是人過中年也不晚,活到老學到老,只要學,就一定有好處!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


南山易人易學


所謂國學文化也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是經歷了五千年曆史的淘洗而沉澱下來的中華文化精華。傳承國學文化,有利於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中蘊藏著的精神文化觀和價值觀,培養青少年正確的思想文化道德觀念、審美情趣及濃厚的家國情懷,其意義十分重大。例如:

1.詩歌的傳承

詩歌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其語音精練優美,富有節奏感且意韻深遠、耐人尋味。所以國家教育部門大力推廣詩歌的學習及傳誦,各地掀起了一股學習傳誦詩歌的浪潮,也因此培養了一大批熱愛詩歌、誦讀詩歌、創作詩歌的愛好者。他們吟哦優秀的詩歌作品而沉浸於詩歌之美、詩歌之情、詩歌之韻。自然而然的,他們的道德情操、思想觀念、文化素養也就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2.弘揚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是中國人才有的文化特質。近來,教育部也大力開展書法的學習和推廣活動,要求各校開設書法學習課,並把書法知識作為以後中考及高考必考的內容,這是非常正確的政策,尤其是對於廣大的青少年學生意義重大。

1.培養耐性。書法學習需持之以恆,忌一日曝而十日寒。通過日積月累的堅持,逐漸形成了一種刻苦、耐勞、甘於寂寞、不懈堅持的好品質。

2.陶冶情趣。書法是有美感的,其中不乏充滿了動靜、急緩、鬆緊的韻律美,以及跌宕騰挪的力量美。所以好的書法對於青少年的審美觀及生活情趣的培養,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通過書法練習,讓他們感受書法之美,欣賞書法之美。

總之,傳承國學,意義重大。無論是詩歌、書法或是其它優秀傳統文化形式,我們都要不遺餘力的傳承及弘揚,讓其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鄭標龍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存留下來的國度,中國國學文化體系龐大,隨著社會發展與歷史變革,國學文化作為中國人對自我本源文化的認同和血脈中最重要的文化基因組成部分,國學文化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所涉及的範圍也越來越廣,小到個人生活,大到國家治理與民族團結。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精衛填海等中國古代神話故事,

教育我們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敢於戰鬥,用智慧來應對客觀條件的不確定性,不能像西方一樣遇到大事就向上帝和神靈祈禱,所謂“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

詩詞歌賦,明清小說等文化典籍,是培養“祖國的花朵”最佳的精神食糧;儒釋道的思想精髓,在潛移默化地幫助我們修養德行,遵守孝道,學會尊重,寬容大度,恪己守心,成就道德,做一個真正的人。

中醫是幾千年來無數輩醫者繼承、創新發展而來的,中醫四診“ 望聞問切 ”至今依然是中醫辯證施治的重要依據。很多雜疑難症、瘟疫痢疾以及治療各種方案等,中醫典籍都有記載。現在的拔火罐、針灸、中草藥對緩解和治癒疾病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書畫是中國文化的藝術瑰寶,書畫藝術是生命與人格的統一,也蘊含著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其境界一樣是神采、骨力與意志,集哲學、文學、美學於一體,在培養人的藝術修養、審美、認識自我、抒發情感和為人處事方面都有積極正面的影響。

國學文化作為一個大範圍的概念,涵蓋古代哲學、歷史地理、宗教、文學、政治經濟文化、農學、書畫音樂等諸多方面。


作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它自古至今一直都在發光發熱,在這個信息高度發達,拜金主義思想盛行、數典忘祖的小丑行徑等充斥的現代社會,我們依然需要國學文化發揮其教育塑造功能。一個民族的文化根基只有塑造牢固,才能真正實現文化自信,民族自強,國家興盛。



文中子


簡單講 國學文化的傳承從道德層面上講會讓明辨是非、規範禮義,對待朋友、長輩、子女乃至國家突出義、孝、教、忠,尤其老子的《道德經》則是人類社會五千年、萬變不離其宗


張揚43795370


國學文化無處不在,她早已融進了我們中國人的血液,也必將會一代代傳承下去。

  • 比如說工作和學習中時,我們應該經常複習,才會有更多的進益。這就是國學文化中所說的: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其實這也是時下比較流行的“覆盤”。

  • 比如說當我們困頓時,我們要慎獨,要潔身自好;而當我們顯達時,要更多的去幫助別人。這就是國學文化中所說的: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 比如說我們經常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要懂得推己及人,這就是國學文化中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比如說我們常常說要懂得及時孝敬父母,懂得關心父母,這就是國學文化中說的:

1.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3.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 比如說我們常常教育自己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做事,常常教育自己要堅持自己心中的底線,捍衛生命的道義。這就是國學文化中的:

1.盡人事,聽天命。

2.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 比如說我們常常說老師要有個老師的樣子,學生要有個學生的樣子 ,員工要有個員工的樣子,領導要有個領導的樣子。這就是國學文化中的:

1在其位,謀其政。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可能你沒有意識到國學文化其實無處不在,但卻在時時刻刻身體力行的實踐著,教我們為人處事,安身立命。

個人淺見 ,我是問天下津,期待與您交流。


問天下津


所謂國學文化也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是經歷了五千年曆史的淘洗而沉澱下來的中華文化精華。傳承國學文化,有利於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中蘊藏著的精神文化觀和價值觀,培養青少年正確的思想文化道德觀念、審美情趣及濃厚的家國情懷,其意義十分重大。例如:

1.詩歌的傳承

詩歌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其語音精練優美,富有節奏感且意韻深遠、耐人尋味。所以國家教育部門大力推廣詩歌的學習及傳誦,各地掀起了一股學習傳誦詩歌的浪潮,也因此培養了一大批熱愛詩歌、誦讀詩歌、創作詩歌的愛好者。他們吟哦優秀的詩歌作品而沉浸於詩歌之美、詩歌之情、詩歌之韻。自然而然的,他們的道德情操、思想觀念、文化素養也就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2.弘揚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是中國人才有的文化特質。近來,教育部也大力開展書法的學習和推廣活動,要求各校開設書法學習課,並把書法知識作為以後中考及高考必考的內容,這是非常正確的政策,尤其是對於廣大的青少年學生意義重大。

1.培養耐性。書法學習需持之以恆,忌一日曝而十日寒。通過日積月累的堅持,逐漸形成了一種刻苦、耐勞、甘於寂寞、不懈堅持的好品質。

2.陶冶情趣。書法是有美感的,其中不乏充滿了動靜、急緩、鬆緊的韻律美,以及跌宕騰挪的力量美。所以好的書法對於青少年的審美觀及生活情趣的培養,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通過書法練習,讓他們感受書法之美,欣賞書法之美。

總之,傳承國學,意義重大。無論是詩歌、書法或是其它優秀傳統文化形式,我們都要不遺餘力的傳承及弘揚,讓其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劉敦傑


中國的國學文化,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正如人們常說的,一部《論語》治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