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为国学文化传承对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可以举例说明吗?

不二蒙教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这句诗中的“诗书”不仅仅指诗词之书,更可作为一切优秀传统文化。“气自华”,也不仅仅是气质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内在修养、眼界、格局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得到大的提升。

学诗词,可以提高审美能力。

古诗词是国学文化的精华,诗词有平仄规律,念起来不仅朗朗上口,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审美水平。同一件事,古诗词表达不仅提高了好几个逼格,更重要的是意象万千,让人回味无穷。


如:同样表达“我爱你”这个意思,用诗词有很多种表达: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与君初相见,犹如故人归。


青青字衿,悠悠我心......

每天换一种说法,几十天不重复。

学经史,可以提高处事能力。

《论语》《周易》《资治通鉴》等等,这些著作,历经几千年,传承不衰,是因为书中既蕴含修身养性的智慧,也有闻所未闻的见识,更有为人处世的方法。


如,熟读周易,就会明白“居安思危”“福祸相依”是人生常态,遇事不会再患得患失,只要顺势而为,懂得变通,坏事也会变成好事。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一些企业未能经受住考验而倒闭,但社交电商却迅速发展壮大。

学书法,可以提高自身修养。

我始终觉得书法是灵魂的艺术,一个行不端坐不正心不好的人是很难写出好的书法的,所以练习书法也是在练心,让自己静下来,慢慢融入其中,就会感受到书法的乐趣了,久而久之,人的气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当然,还有琴棋、戏曲等等国学文化,其实都是从内之外塑造一个人的过程,只要刻苦专研一门,就会受益匪浅。



尤其现在社会,传统国学热的情况下,人们对国学越来越重视,高考也加了很多分数,国学已经成为谋生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传承国学的好处多多。


平哥智慧分享


国学范畴较广,主要经典集中于儒道释三家。儒家孔子言传身教,不说其深厚的文化经典,就孔子一生坚持最初的理想,不因自己际遇而移心,对于现在我们所倡导的“不忘初心”也有现实意义。佛教经典《金刚经》,里面充满了宇宙运动变化观,恩格思说:人类到了释迦牟尼时代,才有了辩证思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网络中,各种左的思想,右的倾向,以至互撕斗嘴,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是真理,最后不欢而散。而佛陀说:不站在自己的立场,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不站在众生的立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可能发现真理。这与孔子论诗之“思无邪”道理有相似之处。文化文化,归根到底就是让人心文明化,如果在现实中一个高文凭的人,他却没有人文关怀,自私自以为是,甚至为一己利益而残害大众,你能说他文化高吗?所以学国学文化经典,就是学其中的人文情怀的精华。


可园夜话


国学,实属人文学科,是教化人,提高人自身修养的学问。相较自然学科是以认识研究改造自然为目的不同,国学陈述研究的对象其实就是人。国学,广义来讲是中国的传统学问,思想,哲学,艺术,文化,诗歌,文学历史,中医等等包罗万象。狭义来说,国学分四大门类,经史子集。举其一例试说明国学何以是陈述研究人的学问。《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段文字简而言之就是如何提高自身修养。以人为陈述研究对象。至于治国安邦,规范社会,有序伦理,养心适性也是人生应有义。总而言之,国学涉及到主要思想,儒释道法等无不以人为基本研穷对家的,我们传承国学,往小了说是寻求心灵的安妥,往大里说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至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固然为推动世界的文明进步立下汗马功劳,但人毕竟不是吃饱穿暖就能满足的动物。


江洲宁静A


为什么要学国学文化呢?学国学文化会不会落伍?学国学文化太难了吧?诸如此类的说法司空见惯。那么作为一个现代人,是否要学国学文化呢,,国学范围很广,该怎么学?

从书籍经典讲,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都属于国学,简言之中国本土文化,五千年来传承不绝者皆是。也叫传统文化。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者当为儒学、道学及西来之佛学,此三者范围最广大。学伦理道德离不开儒家文化,学修道练功离不开道家文化,学善忍因果离不开佛家文化。此外诸如法家、农家、阴阳家、杂家都亦可学之,个人所好所取。

而今小学推广三字经、弟子规,小朋友通过背诵经典,学会了常用礼节。改变了不好的习性。

曾有一个少女中学未毕业就出外打工,不是家长不管,而是管不了,少女任性固执不听父母言。几经周折终于到一个公司上班,巧的是老板是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新员工培训期间必须背弟子规,工作期间严格按照弟子规规范员工言行,不定期召开员工分享会议。很多员工在这个公司哭过、后悔过,因为自己过去的不懂事。

少女假期回家了,父母并没有因为她久未回家而激动,出乎意料的是少女回家后里里外外收拾的有条有理,说话彬彬有礼,很有分寸。不独自家人惊讶,街坊邻居也都大吃一惊,怎么会这样?

少女眼含热泪跪在父母面前,以前没有听你们的话,自以为是,今天才知道过去的自己是多么的傻。转变,从弟子规开始。

还有一个小朋友,每天听昔时贤文,某邻居来找妈妈谈话,说某人怎么怎么样?某人怎么怎么样?小男孩一脸不屑,偷偷给妈妈说:“妈妈不要跟她说话了,她不好。”

“为什么呢?”“昔时贤文说了,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她背后说别人坏话就不好。”一个小孩子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这可是很多成年人都想不到的啊。

养生文化,比如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舒经活络。看似缓慢的运动,却有着惊人的锻炼效果。多年前跟师傅连太极功夫,练放松和呼吸。半年后基本掌握要领,有点骄傲的在客厅里跳,“阿耶”一下,闪腰了,疼的一动不敢动,家人扶着躺在沙发上休息。半天不见好转,就和师父联系说明。师傅说说练起势,练放松。于是咬着牙站起来开始练太极拳起势和放松,一遍一遍...半小时后不觉得疼,上下楼梯可以跑步了。

孩子写字不好看,暑假期间报名学书法,一期下来没有多少效果,会握笔而已,第二年继续报名,三年了,写字能写毛笔字,写作业的字也好看了,并且不再浮躁发脾气,遇到什么事会冷静考虑了。这大概就是传统文化的好处吧。(标题是国学文化传承对生活带来哪些好处?)这些都属于国学,不算是跑题吧。

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值得传承和弘扬,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汲取营养。不论你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哪怕是人过中年也不晚,活到老学到老,只要学,就一定有好处!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


南山易人易学


所谓国学文化也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经历了五千年历史的淘洗而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精华。传承国学文化,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中蕴藏着的精神文化观和价值观,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及浓厚的家国情怀,其意义十分重大。例如:

1.诗歌的传承

诗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其语音精练优美,富有节奏感且意韵深远、耐人寻味。所以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推广诗歌的学习及传诵,各地掀起了一股学习传诵诗歌的浪潮,也因此培养了一大批热爱诗歌、诵读诗歌、创作诗歌的爱好者。他们吟哦优秀的诗歌作品而沉浸于诗歌之美、诗歌之情、诗歌之韵。自然而然的,他们的道德情操、思想观念、文化素养也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2.弘扬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是中国人才有的文化特质。近来,教育部也大力开展书法的学习和推广活动,要求各校开设书法学习课,并把书法知识作为以后中考及高考必考的内容,这是非常正确的政策,尤其是对于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意义重大。

1.培养耐性。书法学习需持之以恒,忌一日曝而十日寒。通过日积月累的坚持,逐渐形成了一种刻苦、耐劳、甘于寂寞、不懈坚持的好品质。

2.陶冶情趣。书法是有美感的,其中不乏充满了动静、急缓、松紧的韵律美,以及跌宕腾挪的力量美。所以好的书法对于青少年的审美观及生活情趣的培养,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书法练习,让他们感受书法之美,欣赏书法之美。

总之,传承国学,意义重大。无论是诗歌、书法或是其它优秀传统文化形式,我们都要不遗余力的传承及弘扬,让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郑标龙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存留下来的国度,中国国学文化体系庞大,随着社会发展与历史变革,国学文化作为中国人对自我本源文化的认同和血脉中最重要的文化基因组成部分,国学文化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小到个人生活,大到国家治理与民族团结。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教育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敢于战斗,用智慧来应对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不能像西方一样遇到大事就向上帝和神灵祈祷,所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

诗词歌赋,明清小说等文化典籍,是培养“祖国的花朵”最佳的精神食粮;儒释道的思想精髓,在潜移默化地帮助我们修养德行,遵守孝道,学会尊重,宽容大度,恪己守心,成就道德,做一个真正的人。

中医是几千年来无数辈医者继承、创新发展而来的,中医四诊“ 望闻问切 ”至今依然是中医辩证施治的重要依据。很多杂疑难症、瘟疫痢疾以及治疗各种方案等,中医典籍都有记载。现在的拔火罐、针灸、中草药对缓解和治愈疾病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书画是中国文化的艺术瑰宝,书画艺术是生命与人格的统一,也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其境界一样是神采、骨力与意志,集哲学、文学、美学于一体,在培养人的艺术修养、审美、认识自我、抒发情感和为人处事方面都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国学文化作为一个大范围的概念,涵盖古代哲学、历史地理、宗教、文学、政治经济文化、农学、书画音乐等诸多方面。


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它自古至今一直都在发光发热,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拜金主义思想盛行、数典忘祖的小丑行径等充斥的现代社会,我们依然需要国学文化发挥其教育塑造功能。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只有塑造牢固,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民族自强,国家兴盛。



文中子


简单讲 国学文化的传承从道德层面上讲会让明辨是非、规范礼义,对待朋友、长辈、子女乃至国家突出义、孝、教、忠,尤其老子的《道德经》则是人类社会五千年、万变不离其宗


张扬43795370


国学文化无处不在,她早已融进了我们中国人的血液,也必将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 比如说工作和学习中时,我们应该经常复习,才会有更多的进益。这就是国学文化中所说的: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其实这也是时下比较流行的“复盘”。

  • 比如说当我们困顿时,我们要慎独,要洁身自好;而当我们显达时,要更多的去帮助别人。这就是国学文化中所说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比如说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要懂得推己及人,这就是国学文化中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比如说我们常常说要懂得及时孝敬父母,懂得关心父母,这就是国学文化中说的: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比如说我们常常教育自己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事,常常教育自己要坚持自己心中的底线,捍卫生命的道义。这就是国学文化中的:

1.尽人事,听天命。

2.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 比如说我们常常说老师要有个老师的样子,学生要有个学生的样子 ,员工要有个员工的样子,领导要有个领导的样子。这就是国学文化中的:

1在其位,谋其政。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可能你没有意识到国学文化其实无处不在,但却在时时刻刻身体力行的实践着,教我们为人处事,安身立命。

个人浅见 ,我是问天下津,期待与您交流。


问天下津


所谓国学文化也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经历了五千年历史的淘洗而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精华。传承国学文化,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中蕴藏着的精神文化观和价值观,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及浓厚的家国情怀,其意义十分重大。例如:

1.诗歌的传承

诗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其语音精练优美,富有节奏感且意韵深远、耐人寻味。所以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推广诗歌的学习及传诵,各地掀起了一股学习传诵诗歌的浪潮,也因此培养了一大批热爱诗歌、诵读诗歌、创作诗歌的爱好者。他们吟哦优秀的诗歌作品而沉浸于诗歌之美、诗歌之情、诗歌之韵。自然而然的,他们的道德情操、思想观念、文化素养也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2.弘扬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是中国人才有的文化特质。近来,教育部也大力开展书法的学习和推广活动,要求各校开设书法学习课,并把书法知识作为以后中考及高考必考的内容,这是非常正确的政策,尤其是对于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意义重大。

1.培养耐性。书法学习需持之以恒,忌一日曝而十日寒。通过日积月累的坚持,逐渐形成了一种刻苦、耐劳、甘于寂寞、不懈坚持的好品质。

2.陶冶情趣。书法是有美感的,其中不乏充满了动静、急缓、松紧的韵律美,以及跌宕腾挪的力量美。所以好的书法对于青少年的审美观及生活情趣的培养,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书法练习,让他们感受书法之美,欣赏书法之美。

总之,传承国学,意义重大。无论是诗歌、书法或是其它优秀传统文化形式,我们都要不遗余力的传承及弘扬,让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刘敦杰


中国的国学文化,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如人们常说的,一部《论语》治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