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醫療迴歸“人本位”,孕育多種創新商業模式

數字化醫療迴歸“人本位”,孕育多種創新商業模式 | 前沿課堂

3月26日20點,由鈦媒體、鈦客專家主辦,華為雲WeLink提供直播技術支持的“企業戰疫”公開課第二季,“潛流”——疫情後的行業結構性變化與機會,通過線上直播形式開展。

在2020新冠肺炎疫情到來之時,醫療資源緊張、線下診療變得不再方便,基於互聯網、AI等新技術的數字化醫療提供了遠程會診、在線診療等服務,極大助力各醫療機構抗擊疫情。

隨著經濟社會生產恢復正常,數字化醫療市場需求會持續激發,一個數字化醫療時代也正加速到來。

此前,在“企業戰疫”前沿課堂第一季,中國醫藥信息學會電子病歷與電子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金雄對未來數字化醫療生態進行了梳理並對疫情之後將會出現的數字醫療生態展開分享。

“企業戰疫”前沿課堂第二季,陳金雄進一步講解未來數字化醫療生態下有哪些市場機會,並且該如何找準商業模式。

從“病本位”到“人本位”,數字化醫療重構醫患關係

現有醫學模式,已經從生理醫學模式向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5P醫學模式即預防性(Preventive)、預測性(Predictive) 、個性化(Personalized) 、參與性(Participatory) 、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會成為發展方向。

在此基礎上,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會給未來醫療發展帶來哪些改變呢?

首先就是數據化,以數據驅動醫療。同時,在線化,很多醫療的業務場景會轉移到線上;還有智能化,利用先進的物聯網和AI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信息互通與診療的智能決策。另外移動化、無邊界等特性,也給未來醫療帶來巨大發展潛力。

陳金雄表示,此次疫情期間,人們都不方便去醫院,醫療的在線化、移動化特徵更加明顯,也對數字化醫療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

他認為,新技術一定會重構門診、醫生、醫院醫院,乃至重構醫療,其中關鍵一點是鏈接方式發生改變。舉個例子,像滴滴、優步為什麼會重構出行市場,就是因為人與車輛的鏈接方式從線下轉到線上,未來醫療也是一樣的道理。

傳統的醫療服務模式下,患者跟醫療服務的鏈接就靠線下的醫院,但有了互聯網技術之後,渠道從線下轉到線上,包括其他醫療機構和網上轉診等。在這種趨勢下,假若傳統醫療機構,特別是中小型醫療機構不擁抱互聯網新技術,還是“守株待兔”式地被動提供服務,未來勢必會遭到淘汰。

鏈接方式的變化,將給現有醫療模式帶來深刻變革。

線下門診是一個很重要的流量入口,大多數患者住院之前都要經過診療,才能對症下藥。有了互聯網技術之後,很多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都可以通過線上門診來解決,線下門診形態也將發生質的變化。

同時,傳統住院方式發生改變。有了可穿戴設備和輕便型數字化設備之後,有些生命體徵觀察未必需要再住院,居家監測即可完成。當然,危重症、需要手術的病人,還是需要線下的生命體徵觀察及護理人員的照顧,所以也不能否認傳統醫療的價值。

另外,醫生的服務模式也在改變,原來醫生可能只服務於一家醫療機構,但現在可以通過互聯網建立自己的業內口碑,為不同醫療機構提供服務。

陳金雄認為,數字化醫療以病人為中心,以健康為核心,從“病本位”轉向“人本位”,從“治病”轉向“治病人”。患者可以進行更多自我管理和參與,更便捷地鏈接醫生,包括無邊界的醫療協同,整個醫院服務形式多樣化,再加上第三方醫療機構的崛起,包括遠程診療服務大幅度提升。此外,以患者治療後的健康改善情況為評估對象的“價值付費”(VBS),也是一個發展趨勢。

陳金雄舉了一個例子,前不久美國公佈了《治癒法案》,該法案將建立醫療服務和信息技術應用的新生態環境,讓患者和醫護人員更方便獲取和分享信息,以及明確使用現代科技,包括電腦、智能手機App、互聯網等合法合規性。另外,提高醫療保健服務的透明度,獲得醫療服務的自由度以及服務質量和成本的知情度。

他認為,這一法案對我國未來醫療發展有不少借鑑之處。

一方面,患者可以通過手機App等方式,更便捷地查詢和獲取個人保健信息和病例檔案,有利於管理自己的健康,以及選擇更適合的醫療服務。

另一方面,醫療機構、醫生獲取患者健康數據將更為便捷和經濟,依託於第三方數據管理公司,整個醫療信息數據市場將變得炙手可熱。

不過,陳金雄認為,現階段醫療信息數據管理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比如說,醫院將患者的健康數據給到患者,患者可能委託某個數據公司保管自己的病例,在此過程中如果數據洩露,相關的責任方並沒有明晰的界定,就導致推諉情況的發生。所以,這中間應該有一個路徑的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將健康數據委託給數據中心後,在獲得患者授權的情況下,管理機構可以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對數據做一些創新性研究,並將產生的價值回饋給患者,比如為患者購買醫療保險等。如此一來,健康數據不僅有助於患者自身健康管理,也有助於醫療機構對其進行診療,更有助於產生新的研究價值。

一旦整個醫療數據生態建立起來,無疑將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從信息化、數字化到在線化、智能化,數字化醫療市場大有可為

陳金雄認為,從工業4.0的演變,可以一窺數字醫療生態的市場機會。他表示,著名學者許小年教授曾經談到,工業1.0是最傳統的,沒有生產工具,2.0是建立自動化和標準化,3.0是信息化,4.0則是智能化。

可以看出,從工業1.0到工業4.0,有一個清晰發展路徑,是層層推進關係。假若沒有建立自動化和標準化,很難做信息化的轉變,假若信息化做不好,智能化就是一句空談。

回過頭來看數字化醫療的路線圖,傳統醫院相當於工業1.0時代,而在自動化和標準化的2.0時代,醫療機構做得並不算完善,這就導致醫療機構在做3.0時代的信息化時比較吃力,雖然現在正往4.0的智慧醫療發展,但信息化的缺失又成為發展瓶頸。

據他介紹,數字化醫療有幾大特點。第一,由於醫療的特殊性,醫療不會成為純線上的業務,大型檢查、檢驗和手術一定在線下進行,急危重症患者也只能在實體醫療機構救治,因此Online+Offline 會成為主要形式,比如在線上進行診療之後,在線下完成治療。第二,依託實體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B2C模式,這種最為常見。第三,數字化醫療往往受政策影響,需要政府部門帶頭推動。第四,第三方付費的特點,醫保和商保是主要付費方,假如醫療業務沒有做到這一點,很難開展業務,也談不上所謂的商業模式。

陳金雄認為,基於數字醫療的上面幾個特點,實體醫院依然佔據核心的資源和數據,數字化醫院依然是基礎性工程,未來實體醫院將成為基於數據的醫療服務企業,而數據將成為各醫院核心競爭資源。

基於以上認識,數字化醫療有兩大市場機會值得關注。

第一個機會是醫療信息化和數字化,在此基礎上,促進醫療的轉型升級,實現在線化和智能化成為第二大機會。

首先來談醫療信息化和數字化市場。

(1)大中型的醫療機構信息化、數字化的機會。在國家政策推動、內部需求升級、外部環境的刺激以及新技術變革下,由技術驅動、業務驅動、數據驅動的新一代醫院信息系統呼之欲出,具備“部分應用”向“全面應用”轉變、“分散信息”向“數據融合”轉變,“事務處理”向“智能應用”轉變幾大特徵。

(2)除了信息系統建設之外,數據中心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最近幾年,依託於醫院數據中心建設的市場需求,數據公司發展非常迅猛。

数字化医疗回归“人本位”,孕育多种创新商业模式 | 前沿课堂

(3)小型和社區醫療機構的信息化和數字化市場機會,主要包括SaaS(雲HIS、雲PACS)、雲服務、家庭醫生、健康管理。以雲服務為例,醫療機構拍了一個心電圖片子,將數據傳到雲服務平臺上,由上級醫療機構或者第三方機構完成診斷,這方面有較大市場空間。

陳金雄認為,小型和社區醫療機構的信息化主要由政府主導,因此也可以認為這是TO G的市場。

第二個市場機會為在線化和智能化。

在線化方面,目前互聯網醫療有三種類型,B(醫院)TO C,實體醫療機構,以醫為主,對接醫藥;B(醫藥)TO C,即醫藥電商,是藥廠對接醫療機構,面向患者提供藥品服務;C(醫生)TO C,春雨醫生、好大夫則屬於此類,將醫生和患者連接起來,提供信息問診、健康諮詢等服務。

智能化方面,決策支持、智能診療、智能影像、新藥研究等都屬於此。陳金雄舉例道,在疫情期間,依靠智能化影像技術,在肺部診療的決策支持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陳金雄表示,各企業在這兩大市場機會上的佈局也有特點。第一是全,傳統醫療信息化廠家佔據入口優勢,各種軟件應用做得非常全,提供多樣化的服務。第二個是專,在某一細分領域生根,比傳統廠家做得更加專業、深入。

TO B(G)、TO C基礎上,創新數字化醫療商業模式

在宏觀上,數字化醫療主要有幾種商業模式(見下圖),這裡不做贅述。

数字化医疗回归“人本位”,孕育多种创新商业模式 | 前沿课堂

陳金雄表示,可以對商業模式再進行細分。

首先,TO B(G)HIT企業,即為醫療機構做服務,主要為軟件+服務費(接口費)。由於核心HIS佔據入口優勢,在醫院購買軟件之後,不僅要繳納服務費,而且在後期上其他的軟件,比如PACS,需要支付軟件商的接口費。也就是說,不規範、不標準成為一種商業模式。

他認為,這種商業模式是不健康的,阻礙了數字化醫療的創新發展,他認為未來信息化系統一定是規範化、標準化的。

另外,諸如銀醫模式、TO B的互聯網醫療企業收取的軟件服務費,以及醫療大數據企業給藥企提供數據服務等商業模式也日趨流行。

再來說TO C的數字化醫療企業的盈利模式。患者到平臺看病可以收取診療費,平臺與藥企合作也有部分藥品分成利潤。事實上,還可以挖掘更多商業模式。

以平安好醫生為例,其2019年消費型醫療(如健康檢查、美容護理等)收入達到11.12億元,健康商城(醫療產品電商)收入達到29.02億元,這也是它的收入大頭,健康管理和健康互動業務板塊實現收入1.9億元,這些商業模式都值得借鑑與思考。

最後,陳金雄表示,他去年提出一個概念,叫價值醫療信息化,從按項目付費到按價值付費,這是一片新的藍海市場,期待各醫療機構尤其是民營醫療機構的積極探索。

他是鈦刻專家

陳金雄是醫療信息化長期耕耘者、探索者與佈道者,中國ITvalue發起理事,醫療分會理事長,原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信息化辦公室主任、全軍醫院信息化研究與技術支持基地主任,《邁向智能醫療》、《互聯網+醫療健康》和《互聯網+基因空間》主編。兼任中國醫藥信息學會電子病歷與電子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醫療信息化分會副會長等職。

先後被《計算機世界》評為推動中國信息化突出貢獻獎,被美國《信息週刊》評為全球50個優秀CIO,2018年被動脈網評為年度創新科室主任。

陳金雄現已入駐鈦刻專家App,用戶可以通鈦刻專家App與陳主任進行線上一對一交流諮詢。

数字化医疗回归“人本位”,孕育多种创新商业模式 | 前沿课堂

三月底,隨著國內疫情逐步解除,大多數企業實現復工,大家在重新梳理未來規劃與目標時,也感受到所在的賽道已然出現變化,而隱藏在產業機構深層次的如同大江大河之下的幾股強勁潛流,也隨時可能改變行業走向。

外部環境瞬息萬變,企業內部經歷陣痛。面臨中短期的損失,長期的內功缺乏,企業在數字化建設、內部管理上的問題也被暴露出來。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行業變化,鈦媒體聯合鈦刻專家邀請了數位在行業裡深耕多年的專家進行線上分享。

企業戰疫”前沿課堂第二季回顧

萬億級規模藥店新零售之路

藥王科技創始人兼CEO何思德圍繞藥店新零售話題,帶來概念解讀,以及藥店新零售運營技巧,助力藥店行業升級轉型,搶佔萬億市場。

數字醫療生態的商業模式

中國ITvalue發起理事,醫療分會理事長,中國醫藥信息學會電子病歷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金雄對數字化醫療發展趨勢進行深度解讀,並深入探討行業機會及商業模式。

中小企業變革指南

互聯網財稅專家胡剛圍繞“大平臺+小創客模式,企業通過互聯網平臺財稅優化+靈活用工一年節約500萬元”展開分享,為處於困境當中的創業企業獻計獻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