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舉牌四次 險資頻頻舉牌H股說明了什麼?

3月24日及2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上連續發佈了兩則險資舉牌公告,分別是太平人壽舉牌農業銀行H股、中信保誠人壽舉牌中國光大控股H股。加上之前中國人壽於3月20日舉牌中廣核電力H股、太保壽險於3月23日舉牌錦江資本H股,如此一來,一週之內,險資已密集舉牌H股多達4次了。與之前舉牌方均是大型險企相比,這一次,規模並不算大的合資險企中信保誠也加入了險資舉牌的大軍中來了。

險資頻頻舉牌H股,這確實是很吸引市場眼球的一件事情。實際上,險資舉牌H股並不限於眼前的這4次,以今年的險資投資為例,進入2020年之後,險資共舉牌9次,除了1月份的2次舉牌發生在A股市場之外,2月份的3次舉牌事件同樣都發生在H股身上。也即今年險資舉牌9次,有7次是舉牌H股,其中,2月份以來的7次舉牌,都發生在H股身上。舉牌H股成了險資的一大嗜好。


一週舉牌四次 險資頻頻舉牌H股說明了什麼?

這無疑是一件令A股市場倍感尷尬的事情。險資是A股市場上的一大重要主力資金,近年來,A股市場的管理者一直都在鼓動險資積極入市,並希望險資能夠進一步提高資金入市的比例。A股市場的投資者也都對險資加大A股市場入市力度充滿了期待。然而,就在A股市場對保險資金充滿期待的時候,險資確實是在一次又一次地舉牌了,但舉牌的卻是H股股票。而港股市場,似乎並沒有人說過鼓勵險資入市、提高險資入市比例之類的話語。因此,險資舉牌H股,其實是在對A股“打臉”。

險資為什麼要頻頻舉牌H股?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H股的低估值。在全球市場資金利率偏低,美聯儲甚至還推出了零利率的背景下,包括險資在內的所有資金,都面臨著資金保值與增值的壓力。尋找合適的投資品種是機構資金所面臨的一大難題。正是在這種市場環境下,低估值的H股成了險資青睞的投資品種。

這難免會讓A股市場的投資者憤憤不平。因為近年來,一些媒體與市場人士都表示A股市場有估值優勢,市盈率偏低,具有投資價值。比如,截止3月26日,上證指數的平均市盈率水平為13.53倍,深市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水平為25.33倍。與A股歷史上的高市盈率相比,目前A股的市盈率水平確實並不算高。

但問題是,上證指數的市盈率水平並不能真實地反映市場的投資風險。上證指數平均市盈率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由於佔權重很大的銀行股市盈率水平不高的緣故。如工農中建交五大行,3月26日的市盈率水平都在6倍以下,這就大大地拉低了上證指數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實際上,A股其他股票的市盈率水平並不低。以深交所為例,深市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水平為25.33倍,其中中小板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水平為27.16倍,創業板平均市盈率水平為51.13倍,遠高於美股三大指數的平均市盈率水平,3月26日美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股票平均市盈率為24.4倍,是美股三大指數中市盈率最高的。可見A股的估值水平其實並不低。

而且就A股的銀行股來說,雖然在A股中的估值相對偏低,但相對於H股來說,卻又不低了。五大銀行股較之於H股來說,都有一定幅度的溢價。而就同時在A股與港股上市的上市公司來說,3月26日的AH股溢價指數為128.36,這也意味著A股較H股平均溢價28.36%。很顯然,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說,買H股比買A股更划算。保險機構屬於相對成熟的投資機構,資金投向何方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理性的選擇。

尤其是當下,正值上市公司利潤分配之際,買進低估值的H股參與年終分紅可以獲利不錯的投資回報。以今年兩家險資舉牌的農業銀行H股為例,3月26日的收盤價為2.98港元,農行最近三年每年每股分紅不低於0.17元人民幣,以此計算股息率不低於6%(農行A股的股息率要低1個百分點以上),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這是相當具有投資價值的。如此一來,險資頻頻舉牌H股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可見,對於一個股票市場來說,關鍵是要有投資價值。股票具有投資價值,市場資金自然就會滾滾而來,畢竟資金是流動的,也是逐利的。相反,如果股票沒有投資價值,或者投資價值有限的話,這對資金的吸引力就會下降。畢竟機構都不是傻子,沒有人會拿自己的資金來打水漂。因此,讓股票更有投資價值,這是讓更多資金尤其是機構資金參與到市場中來的關鍵,對於A股市場來說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