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語言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身體語言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摘要:真的有93%的交流是非語言交流嗎?

人們常說,在人際溝通中,超過93%的交流是非語言的。考慮到我們在遣詞造句上所付出的努力(即我們的口頭交流),這個統計數字真的準確嗎?

01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這個被廣泛引用的研究結果的歷史。雖然很少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但它來自於Mehrabian和Wiener在1967年進行的一項研究。在他們的實驗中,研究人員以中性、消極或積極的語氣給被試讀一系列單詞(如“親愛的”、“甜蜜的”、“真的”、“野蠻的”和“走開”),並給被試呈現各種與詞義一致或不一致的面部表情的照片。

他們要求被試基於所聽到的單詞聲音以及從照片上看到的表情,來判斷單詞所表達的意思。他們發現,只有7%的判斷是基於單詞實際意義,38%的判斷是基於語氣,55%的判斷是基於面部表情(即總共有93%的非語言判斷)。考慮到這項研究的方法,難怪被試很大程度上忽視了這些詞的詞義,而密切關注非語言線索(因為他們知道這些詞是有其他意義的)。

02

這是否意味著非語言交流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重要呢?答案在於:我們感覺別人所說的話語,與他們的意圖是否一致。

該研究的合著者Albert Mehrabian後來寫道:“當口語表達的態度,和姿勢表達的態度之間存在不一致時,姿勢成分應該在推斷總體態度時起主導作用。”換句話說,當一個人說的話語與他們的非語言信號一致時,我們很可能會把注意力完全放在這些話上。只有在懷疑別人的話語與其非語言信號不一致的情況下,我們才會“傾聽”非語言交流。

03

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溝通,避免誤解呢?答案是:

在你的語言信息和非語言信息之間建立一致性。如果你說你感到悲傷,請確保你的面部表情與你所說的話一致。如果你說你快樂,請讓你的語調和身體語言也表達出快樂。你的口頭語言與身體語言越一致,你得到的信任就會越多,你精心選擇的詞語就會越重要。


References

Mehrabian, A., & Wiener, M. (1967). Decoding of inconsistent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1), 109–114.

(注:本文有對原文進行增刪。)

翻譯:唐詩

來源:Psychology Today《The Body Language Myt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