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候三大拐點,,不以一時漲跌看A股

核心觀點:A股要全面回暖,需要有疫情因素、美元指數、北向資金流向三大拐點信號的出現形成合力。估值優勢、改革紅利、流動性充沛,三大有利因素在境外市場相對平穩之後必然逐步發酵,成為助推A股向上的巨大動力。

一個月內出現百年不遇的萬點大暴跌,讓沉浸長牛多年的美股投資者從驚喜連連到驚嚇不斷,連帶A股也出現了一波明顯調整,上證指數一度打穿了2月份的低點。雖然“倒春寒”不是那麼令人愉快,但螺旋式上升的股市沒有不可逾越的寒冬。從長期的角度看,美股最大的利好是最近跌得夠快夠多,A股最大的利好則是調整的時間和空間都很充分。美股近期大跌是消化過高估值的泡沫,疫情和油價只是壓垮長牛的“最後一根稻草”,調整是必然,時機是偶然的;而A股受拖累下跌則是長期打底在“黃金坑”內的波折,影響的是牛市啟動的時間,不變的是長期上升的格局。無論A股還是美股,只要認同人類社會是不斷前進發展的投資者,必然就會對調整充分、顯露價值的市場更具有長期信心。

和美股崩跌之後,美聯儲等美國相關部門持續不斷推出重磅救市措施相比,中國更顯得從容淡定。在上週末多個金融管理部門的記者會上,既談到了支持實體經濟的措施,又提及註冊制等改革的方向,更重要是擺事實指出金融體系的穩健,尤其是股市投資者關心的外資流出影響、槓桿資金比例、整體流動性和估值等,清晰完整地展現出A股的長期方向。A股改革的方向不變、長期基本面不變、低估值的事實不變,三個“不變”之下的最佳選擇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在低位區域堅持價值投資、閒錢投資、長期投資。

筆者認為,在低位低估值的基礎上堅定改革、擴大開放,不為一時的波動而動搖,正是A股未來走長牛、慢牛的堅實基礎。這個基礎封殺了A股大幅向下的空間,在境外股市風雨飄搖的時候展現了相對抗跌的韌性,也決定了境內外長期資金不斷增加A股配置比例的趨勢。估值優勢、改革紅利、流動性充沛,三大有利因素在境外市場相對平穩之後,必然逐步發酵,成為助推A股向上的巨大動力。

當然,基礎打牢不等於馬上啟動。筆者認為,A股要全面回暖,需要有三大拐點信號的出現形成合力。

首先是疫情因素,目前中國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一些國家地區還處於確診病例快速增長的階段,導致全球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進而折射到股市的波動中來。未來如果中國以外的主要經濟體疫情獲得有效控制,才會逐步減緩對全球股市的負面影響,形成投資情緒的拐點。這一拐點確認之後,歐美股市對A股的拖累才算真正告一段落。

第二個拐點是美元指數的拐點。近期美股大跌過程中伴隨美元指數飆升破百,反映出全球美元流動性的緊張,這對A股在內的全球股市無疑有重大的負面影響。只有當市場的避險情緒減弱,風險偏好再度上升,持有美元的避險需求下降,全球資金才會往股市方向走。在2008-2009年的金融海嘯中,美元指數和美股道瓊斯指數幾乎呈現百分之百的負相關,隨著美元指數不斷走高,美股持續下挫。直到2009年3月初,二者的拐點才同步出現,美元指數見頂和道瓊斯指數見底的時間僅相差2天(見附圖)。而美股真正止跌企穩,對A股的走強無疑是加分。

第三個拐點則是陸港通北向資金的流向。近期A股的調整伴隨著北向資金的持續流出,雖然絕對金額相比A股的成交量、總市值來說仍然比較有限,但也反映出外資在全球市場動盪中局部撤離A股的現實,對投資者的情緒顯然不是太正面的影響。不過,北向資金的流出屬於特殊情況下的階段性現象,外資對A股的配置還停留在比較低的水平,和A股總市值在全球股市中的地位存在較大落差。因此,未來北向資金“回場”是一定的,如果能連續5個交易日出現淨流入,則基本可確立“回場”勢頭。去年5月,北向資金也一度持續流出,直到6月初在下跌途中連續流入之後才確定指數的低位支撐,其中的波動節奏也值得投資者參考。

實際上,上述三大拐點信號是相輔相成、相互印證的,背後真正的邏輯是反映全球資金重新提升風險偏好,增加對股市的投入;而全球市場一旦企穩,性價比高的A股無疑具備更高的吸引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三大拐點信號出現的時間也越來越近。投資者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耐心,不應以一時漲跌看A股。

靜候三大拐點,,不以一時漲跌看A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