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的馬謖很像戰國時期趙國的趙括嗎?

愛旅剪影


是很像,馬稷可以說是另一個趙括,但是他又和趙括有些不同。

1、兩位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嘴強王者”。

一個和親爹談論兵事,作為名將的親爹也難不住他,“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一個也喜好談論兵事,言談有物,哄得諸葛亮與他徹夜長談,“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

2、兩位都是有家族光環籠罩的人

一個的親爹馬服君趙奢是趙國名將,與廉頗、藺相如的地位差不多相等;一個的親哥是劉備的親信,並且與諸葛亮的關係很好,這是他們能得到重用的原因之一。

3、兩位都是照著作業本做題的“解題小能手”,但都沒有絲毫的戰略眼光,這其中又有微妙的差異。

趙括是做題小能手,想當然的羅列了一堆戰場要素然後直接答題,再按照自己寫出的答案強行操作,一旦出現意外則進退失措;馬稷則是有了標準答案但是不想抄作業,一定要另闢蹊徑,卻又能力不足,最終崩盤。


先說趙括。

這位厲害的地方在於,在上戰場前就已經在作業本上寫出了長平之戰的“解法”,因此既沒有理解老將廉頗的戰略意圖,也沒有研究清楚地形。

進了軍營就是一通神操作,先把規章制度改了,再撤換了軍官和吏員,在面臨強敵的情況下,先從上到下來了一波清洗,完全不顧及是否會動搖軍心,是否會導致軍隊編制混亂,是否會引起軍令不暢。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

接著秦軍施小計詐敗,趙括就乾脆利落的放棄老將廉頗千辛萬苦打下來的百里石防線,大軍傾巢出動,讓最會抓戰場時機的白起用小股精兵抄了後路,攻陷了故關,破了百里石防線。

果不其然,本來軍心穩固的趙國大軍經過趙括的操作後軍心不穩,被白起抄了後路,切斷糧道後,立刻“士卒離心”——這個時候趙國和秦國軍隊還沒有進行大規模接觸,按理還沒到崩潰的時候,此時的“離心”顯然是因為此前趙括一系列動搖軍心操作的後果。

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

百里石防線被破,使得趙軍陷入了戰略被動,大糧山——長平關=故關(百里石防線)——丹朱嶺——空倉嶺,這一圈形成了一個對趙軍的包圍圈,可以說到了這個時候趙軍就已經輸了.

然而輸也有不同的輸法,趙括之後的決策說明他完全沒有把握大局的能力,起初幾次輕裝精兵出兵不利就停止進攻,就地防守,就說是擇機突圍,然後就是突圍的時機逝去,直到斷糧一個多月後,趙軍因為飢餓和絕望導致軍心潰散,最終的結果就是全軍覆沒。

趙國的國運一戰就此終結。

再說馬稷。

作為“嘴強王者”的馬稷在這一次北伐中也算被諸葛亮託以重負,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街亭是諸葛亮整個北伐戰略的重中之重。如果用遊戲中的說法就是佔住街亭就是“卡點”。

從圖片中可以看出,街亭是隴山的關隴道、番須道、雞頭道、瓦亭道南下的交匯點,卡住這個地方,能夠獲得巨大的戰略優勢,一個是能夠切斷曹操大軍的後續糧草,二個是牽制住曹軍的大量兵力,面對這個“卡點”,曹軍必須考慮要不要拿下,拿下,則街亭易守難攻,歷史上早有前例,不拿下則腹背受敵,如芒刺背,三個自身有了戰略主動權。

因此,諸葛亮在出徵前就已經對馬稷說了,你好好給我守住這個城,守住了就是勝利。

但是馬稷是誰?

他是一個深受諸葛亮賞識,能和諸葛亮通宵達旦論兵事的“人才”,自信心爆棚,他壓根就沒搞清楚諸葛亮的戰略意圖,自行理解後就是妄自行動。

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命令進城固守,而是按照兵法上所說的佔據上風,想著有了地利能夠一舉拿下張郃,結果就不用說了。

謖違亮節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不下據城。


閒話說歷史


馬謖和趙括有相似之處

1、馬謖和趙括都是曉有名氣的人,都有一定軍事理論知識,都很善談。

2、馬謖和趙括都是由於軍事行動失敗而死於非命。馬謖守街亭沒有守住,被諸葛亮依法處死,趙軍被秦軍包圍,趙括率敢死隊突圍,被秦軍射殺。

3、劉備曾說過馬謖不可重用。趙括的父親趙奢和母親都說過趙括不可重用,把軍隊交給趙括掛帥會毀了國家。馬謖和趙括都有致命的缺點,給所在國家帶來嚴重的損失。

4、趙奢被封“馬服君”,據說後人姓馬,東漢名將馬援是趙奢後代。

5、馬謖和趙括都是歷史上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他倆的教訓常常被人提起,讓人引以為戒。


大白白野


兩個人確實有相似之處.都是過於太自信自作主張的人.趙括在長平之戰讓趙國損失慘重.馬謖在街亭之戰讓屬漢損失慘重.都覺得自己熟讀兵書懂兵法但沒有實際經驗都屬於紙上談兵的人


青春嘉年華666


趙括和馬謖不同,馬謖並非無才能而是失誤鑄大錯。趙括純屬沒有領兵打仗經驗的學院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