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方面父母心腸越硬,孩子長大才越容易有出息,父母別捨不得

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己家孩子將來更優秀,在孩子才三五歲就開始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來鍛鍊孩子

。其實大腦學習不是盲目的跟從,也不是強迫孩子去接收一些知識,而是要學會找到規律,利用好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尋找科學的發展孩子智力和開發潛能的方法,據哈佛的兒童行為學家理查德教授團隊的研究發現:孩子一生大腦發育高峰期只有三次,錯過後悔一生。

去年李女士(化名),帶著自己的6歲孩子坐公交去買菜,剛上車一位熱情的小夥子就讓座,孩子說了句謝謝,母親也說了句謝謝。

媽媽便抱著孩子坐在座位上,下一站的時候,上來一個大媽。由於車上人比較多,所以大媽找不到位置。正在這個時候,大媽看到這對母女,於是便走到她們面前,意思很是明顯。然而她在那邊站了有一分鐘左右,這對母女一點都沒反應。

這位大媽脾氣就來了,看著這位孩子的母親說:“現在的年輕人,真是沒有素質,讓座都不讓,道德淪喪。”這位母親就站了起來想跟這位大媽講理,孩子直接跟自己的母親說:“媽媽你肚子裡還有孩子,讓我來保護你們,不要生氣,對我弟弟不好。”

這幾個方面父母心腸越硬,孩子長大才越容易有出息,父母別捨不得

前不久,在微博上看一則新聞,講的是一個美國小孩參加冬令營受傷的故事。小Bob在在和其他孩子進行雪地賽跑時,因為大雪覆蓋地面,不知道路面坑坑窪窪。小Bob所在跑步的位置恰巧是路面最不好的地方。因為積雪的原因,Bob並沒有看見隱藏雪地下的坑,摔倒在地,手臂恰巧磕在了雪裡的石頭上。工作人員叫來醫生,慶幸的是沒有傷到神經,手臂骨折。經過醫生精心的包紮,小Bob居然說要繼續參加比賽,在小Bob敢於冒險的精神支撐下,成功完成了比賽。網友紛紛評論,說孩子父母真狠心,為什麼要讓孩子參加這麼危險的活動,難怪美國人那麼少。但是網友不知道的是,這個孩子自己克服了困難,堅持拿到了千人運動的前50名,這個勇敢的經歷將會是他將來簡歷上精彩的一筆。

有的家庭對待孩子時總寵著疼愛著,不捨得孩子做這個幹那個,以為這樣孩子可以成為出色的人,但卻不想這與孩子成才卻大相徑庭,越走越遠。但是有一些家庭對待孩子就比較嚴厲,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在這三個方面,心腸越硬,將來孩子也更容易有出息,家長不要捨不得。

這幾個方面父母心腸越硬,孩子長大才越容易有出息,父母別捨不得

第一、家長敢於讓孩子去冒險

近代來說,我們國家的家長更喜歡讓孩子在溫室中成長,缺乏冒險精神。相對西方國家的家長對於培養孩子的冒險精神,更加普遍。我們華夏兒女在毅力比外國的孩子更加強大,更具有忍耐力,厚積而薄發。這種優良傳統是我們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不應該消失在父母過度保護中。參加活動,培養孩子冒險精神,孩子以後進入社會,也敢於挑戰機會,成就理想。冒險精神是孩子飛躍人生路上荊棘的“翅膀”;是孩子直上青雲借力的“風”;是孩子抵達成功彼岸的“航帆”,父母不要捨不得。

第二、家長願意讓孩子學會獨立

古人語:“孺子何不以灑掃以待賓客”,連家務事都做不好的孩子,將來怎麼會有出息,怎麼會成為優秀的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現在十幾歲不會生活技能的孩子比比皆是,家長還以為提供好環境讓孩子專注學習,但卻不知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很難和別人相處,處處遭到排斥。因為自己的生活打理不好,總是會給別人帶來麻煩,父母總不能一直跟在孩子身邊。現在有很多寄宿制學校,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寄宿在學校,一週回一次家,從小慢慢的減輕的對擺脫父母的依賴。相比較這樣的孩子,從小就很獨立,在將來成長中,處理事情總是能做的很圓滿,家長很放心孩子出門在外。

這幾個方面父母心腸越硬,孩子長大才越容易有出息,父母別捨不得

第三、家長放開孩子

現在很多家長自己的控制慾很強,喜歡插手孩子自己的生活,比如孩子留長頭髮還是短頭髮,穿什麼樣式的衣服,穿什麼樣式的鞋子等等。舉著為孩子好,讓孩子專心學習等名頭,剝奪孩子自己做主的權利。在父母這種強勢之下,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會遵從父母的意願,沒有主見,沒有獨立的人格,將來很難成為優秀的人。說家長對孩子心腸硬一些,倒不如說家長自己對自己要求嚴一點,控制自己不去控制孩子的人生,學著慢慢放手,這樣才是為孩子好。

孩子6歲前的教育,至關重要!如果你真想做好父母,那就一定要在這六年裡傾心付出。

在孩子成長道路上家長可以給孩子看一些培養行為習慣的繪本,優秀的父母一定不會讓孩子沾染一身壞毛病,看上去是愛護孩子,其實是害了孩子。

在孩子行為習慣開始學習的時候,家長可以藉助一些有利於孩子智力發展的繪本,比如《孩子行為習慣培養》,這套繪本我在自家孩子小時候就經常讓他學習,因為孩子天生對圖畫感興趣,我在在一旁教導他,把裡面的故事讀給孩子聽,久而久之孩子就學習有禮貌、不撒謊、不自私。

這幾個方面父母心腸越硬,孩子長大才越容易有出息,父母別捨不得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這幾個方面父母心腸越硬,孩子長大才越容易有出息,父母別捨不得

10冊不過是49.9元,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

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下方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