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東:600駐村幹部鄉村扶貧忙

紅網時刻 通訊員 劉國慶 彭新武 記者 王敏 衡陽報道

春分時節,祁山青翠欲滴,白河岸桃紅柳綠,放眼祁東大地,從黃花菜地裡,到歸陽工業園區,到處活躍著駐村幹部的身影,在脫貧攻堅最前線,他們默默付出,讓一個個貧困小村莊舊貌換新顏。

祁東縣委書記杜登峰介紹,祁東雖然已經脫貧摘帽,全縣254支駐村工作隊、569名駐村幹部,繼續下沉到村組,幫扶到農家,是他們的默默堅守,讓這個曾經的省級貧困縣煥發出勃勃生機,推動著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繪就更美畫卷。

群眾哪家有困難,駐村幹部先知曉

祁东:600驻村干部乡村扶贫忙

駐橋石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到貧困戶家瞭解情況。

在祁東縣鄉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群眾哪家有困難,駐村幹部先知曉。”

記者瞭解到,該縣駐村幹部吃住全在村,真正做到與貧困群眾打成一片。祁東縣委副書記、縣駐村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周志敏介紹道,“扶貧要做到精準滴灌,把黨和人民的關心送到百姓心田”。

2019年7月,是鳳歧坪鄉嘉達村村民最開心的日子,該村共有7名農家孩子考上了大學。收到錄取通知書,羅海軍、羅賢成兩個寒門學子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據瞭解,羅海軍的母親是一級殘疾,患有精神病,全靠父親養家餬口;羅賢成的父親也是一級殘疾,患有精神病,一家五口的生活十分困難。得知這一情況後,駐村工作隊隊員們在分享喜悅的同時,開始為兩個孩子的學費操心,向社會各界發出助學倡議。一時間,縣稅務局、縣工商聯會、華融湘江銀行、湘窖酒業等愛心單位紛紛慷慨解囊,捐助金額達23000元,創下該村乃至鳳歧坪鄉歷史之最!同時,也讓7個山坳坳裡的寒門孩子順利踏進了大學之門。

鄉村變了樣,青年脫了單

祁东:600驻村干部乡村扶贫忙

美麗的村部。

改變鄉村舊貌,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從而激起人民群眾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期盼。

步雲橋鎮橋石村地處祁東與邵東交界之地,由原朝日村、坪上村合併而成,山多、人稀、田少。通過駐村幫扶,該村2016年已順利摘掉貧困村帽子。截至2019年,該村貧困發生率已由30%降低至0.1%,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新農村。

因為貧困,曾經的橋石村還是一個“婚嫁困難村”。以前,從村裡到縣城,必須早上4點起來趕車,往往摸黑出、摸黑回,群眾戲稱“兩頭黑”。小孩上學遇漲洪水時,全靠老師一個一個抱過去。駐村工作隊通過積極爭取資金,從根本上改善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400餘萬元完成村連心路、入村主幹路、進組公路、半山環村公路等公路建設,並全部安裝太陽能路燈;爭取項目資金100餘萬元,用於該村洩洪渠護砌;爭取200餘萬元,興建橋石觀光旅遊休閒木棧道,形成橋石村瀑布、溶洞、古銀杏樹、橋石泉、木棧道為一體的鄉村旅遊風景線……村級交通、文化旅遊和公共服務全面加強。如今村美、景靚,人均純收入遠遠超過脫貧標準線,橋石村已成為當地青年嫁娶的熱門村莊。

打造產業鏈,農民穩增收

祁东:600驻村干部乡村扶贫忙

組隊單位、鎮村幹部與工作隊研究對橋石村貧困戶的幫扶措施。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脫貧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黨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這是習總書記的殷殷囑託。祁東縣駐村工作隊始終牢記這句囑託,以村支“兩委”成員為砥柱,以黨員組長為助力,帶領全村百姓奔向致富路。

要讓群眾真正脫貧,必須要有自己的產業鏈。“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特色產業項目計劃、每個貧困戶都納入脫貧致富項目。”縣扶貧辦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個駐村工作隊都協助幫扶村製作脫貧攻堅組織架構圖、貧困戶幫扶任務分解表、扶貧資金管理使用規定、貧困戶識別退出程序圖和扶貧駐村工作隊標識牌。工作隊抓住持續穩定增收這個核心,圍繞發展特色種植、生態養殖、鄉村旅遊、加工服務等方面實現全面脫貧。

該縣白地市鎮黃花場村由政府貼息,為36戶農戶辦理小額貸款100多萬元;落實全村39戶貧困戶的分貸統還工作,每戶連續3年可獲得每人每年1000元的分紅。以江南華興公司為主體成立西蘭花種植合作社,在全村流轉土地300畝,簽約吸收貧困戶73戶228人加入合作社,每年可以享受200元產業分紅。太和堂鎮良村的駐村工作隊長申春生,根據良村山林面積較大的自然資源優勢,幫助產業帶頭人打通一條通往高山生態養殖場的沙石路,為農戶發展上規模的牛、羊養殖場提供條件,共養殖牛、羊800多頭,每戶年均可增收2萬元以上。

祁東縣委副書記、縣長彭麗堂說,祁東縣已脫貧摘帽,恰恰表明我們站在新的起點,決戰決勝依然在路上。近600名駐村幹部正和鄉親們一道,向著全面小康堅定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