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職場,如何改變對方的態度或行為?

疫情失業後的覆盤(第五天) 3月28日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的職業生涯也按下了暫停鍵,歷經疫情及整個市場大勢的洗禮,我有了足夠的時間對自己的過往進行復盤。“吾日三省吾身”、“吃一塹,長一智”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及感悟整理出身在職場,如何改變對方的態度和行為,與大家分享、探討:

1.實事求是。做不到的事情請不要承諾。忘記自己的利益,關注對方的利益;

職場是以工作結果輸出為導向,無論是檢驗結果,還是監控過程,都會涉及跨部門協同作戰。在這個鏈條輸出過程中,一切要以實事求是,不帶個人情感因素,不偏不倚,客觀、平衡為原則。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受情緒、氛圍的影響按捺不住說出口。說出去的話如同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還會給人留下你說話、做事不嚴謹的印象。

我在一家擬上市公司就職時,每個季度公司都會組織、策劃全體員工、相關的行業協會、優質經銷商、當地的一些相關的媒體路演活動,旨在展示公司企業文化、經營實力、塑造品牌知名度。但我們在組織策劃活動時,這些都隻字不提,我及團隊成員只講我們是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如何和上、下游保持高度協同、共贏、力出一孔,確保各個環節及工作順暢,完全忘記自己的利益。加上舞臺、燈光、氛圍的造勢,每次路演活動都非常的成功,對身心都是一種洗禮。但也正是這樣的造勢及氛圍也會讓人大腦不受控,特別是創造人站在舞臺上受萬人注目時,說話就更要謹慎了!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CEO在一次路演活動氛圍最高潮的時候突然在舞臺上承諾給員工提供早餐、要把公司食堂打造成星級餐廳,讓所有員工吃的開心,幹得順心!當時現場氛圍火爆,掌聲齊鳴,而身為策劃人兼主持人的我站在舞臺的一角卻有些擔憂,因為當時公司硬件條件還不能實現,我擔心活動結束後員工問我什麼時候實現,我如何去回答?好在歷經種種努力及資源的合理調配,我們在第一季度做出的承諾,終於在第三季度結束時給全體員工實現。

2.目的明確。清楚知道你希望對方做什麼;

下達、描述工作指令時,要清晰、準確的表述你希望對方做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效果,目標精確!指令不精準,效果表述不清晰都會讓人產生不同的理解,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理解不同、執行力就會有偏差,目標的達成就會打折。

3.有同理心。捫心自問什麼是對方真正的需求;

具備同理心,也是高情商的一種體現。瞭解和清楚對方的內心真正的需求,可以讓工作、溝通事半功倍。

身在職場,如何改變對方的態度或行為?

具備同理心,可以和自己和解,與他人友好相處

4.換位思考。想一想對方幫你做事能得到哪些好處;

5.利益交換。找到上述好處與對方需求的結合點;

6.表明態度。提出需求的時候,向對方說明他如何能從中受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多想想對方幫你做事能得到哪些好處,並協同一起去實現,能贏得個人職場魅力。

身在職場,如何改變對方的態度或行為?

利益與需求的共生就是共贏

“人之患,好為人師”,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剋制自己去糾正別人的慾望!

有一定生活經歷的人,也會發現以上感悟也同樣適合於生活,適用於夫妻、戀人、朋友之間,區別在於度的把握和分寸的拿捏。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軌跡,受家庭、教育、工作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價值觀、理念會有一些偏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