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等於“慢性自殺”,這4種氣要不得

生氣等於“慢性自殺”,這4種氣要不得

氣這個東西,不僅會“氣中毒”,還會被“氣死”。《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讓周瑜氣得吐血,氣到舊傷復發,最終不治身亡,年僅36歲。所以說,肺癌患者,我為什麼勸你不要生氣!


癌症是多種誘因造成的疾病,而其中有一條就是精神因素。情緒上的負能量堆積,讓身體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變化。


美國生理學家艾爾瑪•辛吉斯將一支支玻璃管插在攝氏零度、冰與水混合的容器裡,以收集人們不同情緒時呼出來的“水汽”。結果發現,心平氣和時呼出來的汽,凝成的水清澈透明、無色、無雜質。如果生氣,則會出現一種紫色的沉澱物。研究者將這“生氣水”注射到小白鼠身上,幾分鐘後,小白鼠竟然死了。


生氣對小鼠的影響尚且如此,更何況對頭腦高度發達的人類呢。中國古代就有“五情傷五臟”之說,其中“怒傷肝”,肝為人體解毒之器。消極情緒積聚於胸,不得釋放,導致血行瘀滯,容易形成增生之物,久而久之更易形成腫物。所以,中醫角度認為,癌症與生氣密切相關。


這4種氣,要不得


01 悶氣


有氣不發,強憋在心裡,稱為悶氣。自己的身體就像一個垃圾車,每天裝著來自生活中的各種垃圾,不及時倒掉,當垃圾堆滿了自然就會溢出來,去汙染其他的地方。


從前長輩們教導我們凡事學會忍耐,但隱忍換來的卻是自我傷害。講到這,不得不感慨一下,,最近很讓人難過的一個新聞,福建漳州一女子不堪忍受公婆長期的不公對待,留遺書攜帶兩幼子溺亡。該女子的遺書中,多次提及自己三番五次受氣忍耐,最終不得不選擇走上不歸路。


所以說,悶氣要不得,應當及時疏解。


02 怒氣


性格急躁的人,遇事就像一串鞭炮一點就著,隨時隨地都可以爆發怒氣。五行養生指出,怒傷肝,憤怒使肝氣不調,胸脅脹痛。人體也會分泌一種“兒茶酚胺”的物質,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相應增加,這就是我們為啥總說“生氣容易變老、變醜”。


03 怨氣


怨氣多因自認為遭遇不公而生。埋怨他人,並不能帶來半分益處,反而使自己健康受損,得不償失。與其埋怨他人,不如調整自我情緒。心有牛糞者,視人皆牛糞;心有如來者,視人皆如來。醜化對方,只能帶來短暫的快感,理解他人,原諒自己,才能收穫平和的心境。


04 賭氣


何為“賭”,贏了傷害對方,輸了傷害自己。我們實在沒必要拿自己的身體健康當做賭注。


我們給大家分享一個佛家關於生氣的故事:


古代有位婦人總為一些雞毛蒜皮小事生氣,於是她去找高僧求救。高僧聽了她的講述,把她領到一間禪房,落鎖而去。


婦人氣得破口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又開始哀求,高僧依然置若罔聞。婦人沉默了,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只為自己生氣,我怎麼會來這個鬼地方受罪?”“連自己都不肯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還生氣嗎?”婦人說:“不生氣了?”“為什麼?”高僧問。婦人答道:“氣也沒辦法啊!”高僧又離開了。


當高僧第三次來門前,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高僧笑道:“你還知道值不值得,看來心中還有氣恨。”


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問道:“大師,什麼是氣?”高僧將手中茶水傾灑一地,婦人頓悟,叩謝而去。

我們的生命就像高僧手中的一杯茶水,轉瞬即逝。光陰如此美妙,我們又何必為了小事花費時間去生氣呢?


遇上“氣”,我們又當如何?



不過,生活中難免還是會有“氣事”出現,當我們生氣時,如果快速消氣呢?


01 按摩“洩氣穴”


人體中有不少穴位和“氣”相關。當感覺自己十分生氣時,按摩“太沖穴”能夠快速讓人神清氣爽,心平氣和;按摩“勞宮穴”1~2分鐘,能夠清心火;按摩“足三里”可以排濁順氣;按摩“湧泉穴”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按摩“百會穴”有助於緩解氣極上頭。


02 三思制怒法


一思是否有理,二思發怒的後果,三思替代的方法。給自己一個思考的時間,負面情緒就不容易立馬控制住自己。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心智實驗室研究表明,當你倍感壓力時,閱讀能使壓力水平降低68%,聽音樂能降低61%,喝茶或咖啡能降低54%,散步能降低42%。
所以,有些氣能不生就不生,實在不行就轉移注意力,讓它緩一緩,或許再回想起來就不是個事兒。


03 調息法


感覺自己快要生氣時,閉上眼睛,保持精神集中,深吸一口氣數“一”,呼氣再默數“二”,數到十之後再從頭開始,慢慢地拋掉胡思亂想,還能練習注意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