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老師中班數學教案《數字寶寶》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2.發現生活中的數字,知道數字無處不在。

  3.運用數字進行遊戲活動,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兩行五列表格一張,藏有數字的表格一張。

  2.數字排列圖若干。

  3.數字連線畫、筆人手一份。

屈老師中班數學教案《數字寶寶》


活動過程:

  一、猜想數字,激發興趣

  1. 出示空表格,讓幼兒數數有幾個格子。(10個)

  “小朋友你們喜歡捉迷藏嗎?喜歡。今天有幾個數字寶寶要和我們捉迷藏,你們想不想玩?(想)”

  2.出示藏有數字的表格

  “你們看每個格子裡都躲著一個不同的數字,它要小朋友的亮眼睛給找出來,誰來找一找。”

  3.老師引導幼兒逐一尋找藏著的數字。

  4.幼兒完整地讀數字兩遍。

  二、用不同的方法給數字排隊

  1. 讓小朋友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數字。

  “小朋友這10個數字中誰最大,誰最小?(9最大,0最小)”

  2.讓小朋友給數字從小到大排序

  “小朋友我們來給數字排排隊,要求從小到大排,誰來排一排?”

  3.讓小朋友給數字從大到小排

  “剛才小朋友真能幹,把數字從小到大排隊,現在誰能它倒過來排一排?”

  4.讓小朋友想想還有什麼不同的排法

  “小朋友你們還想到什麼排法嗎?”老師出示幾張排列圖標,問幼兒像什麼?

  三、在日常生活中數字的用處

  1. 讓小朋友找出平時接觸的數字

  “小朋友你們平時在家裡或其它位子看到過,用到過這些數字嗎?誰來講一件。”

  2. 老師出示相關的數字實物

  “小朋友你們看這些是什麼?上面有數字嗎?你知道這些數字有什麼用嗎?”小朋友逐一回答後老師總結(有些數字是告訴我們時間的,比如說鬧鐘上的數字,日曆上的數字。有些數字是告訴我們位子的,比如說小朋友在幼兒園茶杯擺放的位子,書目錄上的數字。有些數字是告訴我們數量多少的,比如說藥瓶上的數字,飲料上的數字。)

  四、遊戲活動

  1.老師出示數字連線畫:小朋友你們看我這張紙上有很多數字,這些數字裡都藏著一個小動物,小朋友想不想把它找出來?(想)那我教你一個方法,老師演示從小到大連線。

  2. 幼兒動手操作,老師巡導

  3. 問找到小動物了嗎?是什麼?請你把找小動物的本領告訴班裡其他的小朋友吧。

  課後延伸:

  讓幼兒回教室找數字。

課後反思:

  因剛接班不久對幼兒掌握數學方面知識的瞭解不是很清楚。所以我設計一節以遊戲形式為主的課,以此來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我以捉迷藏導入課題,小朋友積極性很高,對數字也很有興趣。在後面的操作過程中,我選了個別幼兒操作,讓其他幼兒的等待的時間過長,假如我把它改成每人操作,也許小朋友對數字就更感興趣了。在生活中找數字時,準備材料不夠充足,沒能很好的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幼兒連線畫時有些幼兒找不到數字點,假如我把點改成彩色點,就會引起幼兒的注意,連線就更完美,也就會一下找到數字中的小動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