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5條養娃”軍規“,全家人都要看!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齊上陣,再加上親戚鄰居朋友們”支招“,一旦大家意見不一致,就會給媽媽們帶來很高的溝通成本和巨大的壓力。

今天分享35條育兒軍規,不止媽媽們要看,還要分享給全家人,大家一起看,統一育兒理念,科學養娃。



1. 2個月可以減少夜奶,3個月可以嘗試斷夜奶,寶寶可以睡6-8個小時。


2. 衝配奶粉必須嚴格看說明。水太多會導致寶寶營養不良、體重不增長、低鈉血癥;奶粉太多會導致奶液滲透壓增高,引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出現嘔吐、腹脹、便血、腹瀉、發熱、腸道穿孔。


3. 4個月以後寶寶的“挺舌反應”——當勺子或其他東西伸進嘴裡會本能推出,會逐漸消失,之後可以考慮添加輔食,時間在6個月左右。


4. 6個月左右開始添加輔食,不要用奶瓶,用勺子喂,一次只提供/添加一種新的食物,3天左右觀察無過敏反應後再添加下一種。輔食添加步驟:母乳——輔食——母乳。


5. 8個月左右寶寶可以自己吃東西。輔食要軟、不加鹽,要做完全烹熟的、未加調料的輔食。


6. 6個月以下的寶寶不能喝果汁,1歲以下的寶寶不能喝純牛奶,不能吃蜂蜜。


7. 堅持使用兒童餐椅。可以鍛鍊寶寶的手眼協調,手部的精細動作,還有利於腦發育


8. 寶寶睡覺不用毯子,要用睡袋,預防窒息風險。


9. 寶寶床上不要放任何東西,包括玩具、被子、毯子等,預防窒息風險。


10. 一歲以前仰臥睡覺,不要枕頭。嬰兒的頸椎是平直的,用枕頭會對頸椎造成壓迫。


11. 在學會走路之前,不要給寶寶穿鞋,會影響腳部發育。1歲左右開始學走路,鞋子需要是包頭的、柔軟的,帶柔韌的防滑底,要寬鬆些,第一雙鞋子穿2-3個月就要更換。


12. 在口欲期,寶寶吃手和把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嘗試充分滿足。


13. 寶寶專心玩的時候不能打擾,大人說話要儘量簡潔不要重複,最好也不要看電視。


14. 寶寶從出了月子到上幼兒園之前儘量多戶外運動。每天3-7小時。一歲前後可以引入扭扭車,2歲左右可以引入平衡車、滑板車。


15. 寶寶在前6個月,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防止危險;6個月以後,要開始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對了有獎勵,做不對收回獎勵。明確指令“不要”。但整個過程不要發火、憤怒,寶寶不理解,要始終保持冷靜,多次重複和堅持同樣的規矩。


16. 8-12個月的寶寶如果犯錯,可以進行“平靜中斷”——讓犯了錯誤的寶寶去一個安靜的地方待幾分鐘,遠離其他人、電視、電子產品等,當平靜中斷結束後,向他解釋為什麼這樣的行為是錯的。


17. 不要讓2歲以前的寶寶看電視,超過2歲的寶寶每天看電視不能超過2個小時。


18. 培養寶寶的獨立自理能力。讓他從小習慣自己在固定的地方自己找水喝,洗手找毛巾擦手,所有的生活物品都要按寶寶的尺寸來,讓她自如地在一個安全的環境按自己意願來——塑料馬桶,矮的毛巾掛鉤,低的玩具收納櫃子,喝水的小桌子等。


19. 寶寶的分離焦慮症,從10個月-1歲半開始,2歲逐漸消失,短暫離開時,答應寶寶何時回來就要守承諾,給寶寶安全感。


20. 寶寶會在8-12個月時選擇一件物品,毯子、毛絨玩具或飾品,作為他的移情物,可以準備2個一模一樣的,方便給寶寶更換清洗。


21. 安撫奶嘴可以防止寶寶在睡覺時發生猝死,但不能給奶嘴繫繩子。


22. 寶寶不能離開大人的視線,尤其是外出或者玩耍時,一秒都不行。


23. 不要給寶寶保暖過度。輕則會起熱疹,重則會導致“脫水熱”、“捂悶綜合徵”。


24. 不要擠壓乳腺,會引起乳腺炎。


25. 不要挑破“馬牙”,會引起感染。


26. 不要捆紮寶寶手腳,會導致肢體血流不暢引起缺血壞死。另外,需時刻警惕手套、襪子的線頭將手指、腳趾纏繞,嚴重會導致缺血。


27. 不要隨意親吻寶寶。如果父母正在長口腔潰瘍,或有齲齒、牙齦炎等口腔問題,禁止親吻寶寶、或把嚼碎的食物餵給寶寶。90%以上的成年人體內都攜帶有皰疹病毒,一旦通過親吻或者皮膚滲透進入寶寶體內,會造成致命傷害。


28. 不要親吻寶寶的面部三角區——鼻根和兩口角之間的區域,這個區域血管豐富,口腔、鼻、咽喉、眼等部位的感染都可以擴展到這裡,這個部位有不少血管通往大腦,一旦損傷或感染,病菌就有可能直接傳到大腦,誘發腦膜炎等疾病。


29. 吸菸的人不要親寶寶,抱娃之前要換乾淨衣服。吸菸人的呼吸道、口腔和衣服上都會殘留尼古丁、煙焦油等有毒物質,新生兒對這些物質非常敏感,容易誘發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等。


30. 感冒等需要跟寶寶隔離。當大人有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皮膚病、流行性眼結膜炎、口腔疾病、腸胃疾病、流行性肝炎或者攜帶具傳染性的肝炎病毒等情況時,要與寶寶嚴格隔離。媽媽如果不能隔離,必須24小時戴口罩,接觸寶寶前勤洗手。


31. 不要親吻寶寶的手,因為小寶寶喜歡吮吸手指頭。不要隨意捏寶寶的臉。從商場、人群、複雜的環境中歸來,最好先換乾淨的衣物先洗手再接觸寶寶。


32. 如果寶寶精神狀態好,3、5天不拉(甚至更久),但是大便軟軟的,那就是「攢肚」。攢肚多見於0~3歲的孩子,且攢肚持續時間因人而異。媽媽們無需擔心,也無需特殊干預。


33. 不要把尿。嬰幼兒自助排尿功能要隨著神經系統、尿道括約肌等的發育而逐步完善。如果把尿太早,很可能造成肛脫、肛裂、尿頻。2歲左右幼兒就能很好地自主控制排尿便了。


34. 不要給寶寶加鹽。寶寶日常飲食(母乳、配方奶、輔食)中鈉和碘的含量能滿足需求,因此寶寶1歲以內不需要額外加鹽,1歲以上也無需刻意加鹽。


35. 寶寶坐車一定要坐安全座椅,外出推嬰兒車一定要系安全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