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桔鄉路——江西省尋烏公路發展40年回眸

天道酬勤,日新月異。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尋烏公路如一顆璀璨明珠,嵌在贛南大地史書裡,沐浴著改革開放的瓊漿玉液。


  尋烏縣位於江西東南端,居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故土,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從事過偉大的革命實踐,被譽為“中國蜜桔之鄉”。40年風風雨雨,尋烏公路人篳路藍縷,披荊斬棘,以銳意進取的拼搏精神,開拓創新的工作思路,忘我投入的工作熱情,團結帶領全局幹部職工用心血和汗水鋪就了一條條平坦、寬敞、安全、舒適的康莊大道。
  公路的變遷
  回首70年代末,尋烏公路分局養護的200公里盡是砂石路,好路率僅有30%。那時尋烏去贛州,要經過“三座大山”,即尋烏的基隆山、太陽關和安遠的高雲山,坐車要一天,早上出發,晚上才能到贛州。而且公路路面狹小、技術等級差、養護等級低、抗災能力弱,嚴重製約尋烏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鼓舞下,“要致富,先修路”已成為尋烏人民的共識,尋烏公路分局把改造公路技術等級作為發展縣城經濟和擺脫貧困的首要地位來抓。88年冬,鋪築了尋烏縣城至河嶺的第一條水泥路;90年代初,在尋坪線縣城至長舉鋪築了第一條柏油路,有效地提高了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抗災能力。在90年代採取“政府貸款,公路部門還本”的辦法,重點對國省公路進行技術改造。從此,尋烏公路的建設投資逐年增加,建設規模逐年擴大,行路難的問題逐年得到解決。在1998年底,尋烏的公路投資近億元,使該縣的二級路達到29公里,油路42.2公里,改建橋樑3196/13座,新建涵洞249道,其中206國道石排至南橋路段的改造,為尋烏填補了無二級路的空白。95年尋坪線油路的全面竣工,實現了江西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地至縣”通油路的宏偉目標;太南和尋松線100多座橋涵的改造,結束了該縣腐朽木橋涵的歷史;206國道尋烏黎坑至會昌盤古路段二級路的動工興建,使尋烏境內的206國道結束了砂石路的歷史;2015年底206國道繞城公路的竣工通車,緩解了尋烏城區日益增長的交通壓力,同時也結束了尋烏縣206線60年“國道當街道”的歷史。隨著“中央蘇區”的振興發展和贛州市委、市政府的公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再次給尋烏帶來公路建設和升級改造的空前發展機遇。2016年5月19日,全長38.122公里,概算總投資4.3559億元的G236尋烏縣城至虎石段公路改建工程全面開工;同年12月9日,全長19公里的S458尋烏南橋至吊神排公路改建工程全面開工(包括濟廣高速公路尋烏南互通連接線平面交叉口改建工程和南橋至青龍巖景觀大道拓寬工程);2017年9月下旬,尋烏通往安遠全長31.5公里的G358尋烏蛇子嶺至蓑衣坳路面改造工程全面開工。昔日蹣跚步履愁,今朝風馳任我遊。這40年間,尋烏公路事業走向輝煌。40年前國道66.78公里,發展到現在的124.22公里;省道從35.46公里發展到61.884公里,管養里程178.296公里中148.525為二級公路。公路的建設給當地經濟帶來飛速的發展,2017年尋烏實現生產總值708160萬元,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339752萬元,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3966元。

  工具的更替
  “口罩手套木耥子,一瘸一拐一步走”說的就是砂石路養護工人掃路的情景。40年前的養護工具比較簡單和落後,主要有糞箕、八仔耙、木耥、T字膠掃帚、木板車、鋼釺、鐵鎬、木桶、鋤頭、鐵錘、鐵鍬等工具,如今大都分工具都被淘汰,砂石路特有的八仔耙、木樘、T字膠掃帚等工具可以進公路“博物館”了。40年前修路全靠揮鍬掄鎬、手抬肩扛。如今公路建設有推土機、挖掘機、平地機、路面破碎機、壓路機、大型攤鋪機等設備一應俱全;公路養護有運料車、割灌除草機、路面清掃路車、多功能養護車、灑水車、清縫機、手扶平板夯、手扶搖動壓路機等配備;路政管理有公路巡查檢測系統、公路網絡信息平臺等智能監控系統,公路網絡服務功能日趨成熟,人民群眾的出行有了更好的服務保障。

滄海桑田桔鄉路——江西省尋烏公路發展40年回眸


  環境的改變
  40年前該局的20個道班全是50年代和60年代興建的土木結構的老道班,92%的道班不通電,86%的道班沒有水井,道班的基礎設施不配套,職工生活單調。在當地流傳著“有女不嫁養路郎,一年四季守空房。面朝黃土背朝天,滿身灰土滾上床”的打油詩,充分表達了當時養路工人艱辛的生活寫照。90年代末期,該局對基層道班進行了改建,基本實現“三電”(電燈、電扇、電視),“四個一”(每個職工一間房子、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張凳子)“五有”(有水井、浴室、菜地、豬欄、魚塘)。如今的道班逐漸被新型的公寓式、舒適型道班和公路驛站所取代,目前正在建設的上坪道班設施完好,功能齊全,是職工生活的港灣;河角公路驛站內設便民服務區、停車洗車區、加水區、充電區及辦公區,既是一個集便民、服務、休閒為一體的公路驛站,又是一個全天候為公路服務的應急保障基地。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充分反映了養護工人艱苦的工作環境,大量的灰塵一直困擾著養護工人,矽肺病成為當時養護工人時刻防範的職業病,隨著路面的改造和升級,矽肺病再次載入養護工人職業病的史冊。

滄海桑田桔鄉路——江西省尋烏公路發展40年回眸


  四十年櫛風沐雨,
  四十年春華秋實。
  尋烏公路人承載前輩的夢想,肩負歷史的使命;用歲月描繪天塹虹橋,用汗水點綴經緯通衢;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