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張圖教你學會看工痕內部的“灰”,是古玉鑑定中提升眼力的法寶

工痕內部有包漿,具體表現為附著物,也稱“灰”,本文闡述之。

一、產生原因

有一句俗語,“當發生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用在古玉上面,同樣如此。古玉深埋地下,會受到土壤的侵蝕,而土壤是沒有選擇的,古玉的任何一個部位,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

5張圖教你學會看工痕內部的“灰”,是古玉鑑定中提升眼力的法寶

由於這個原因,我們發現,古玉的整體皮殼,一定是和諧一致的,不能出現有的地方新,有的地方舊。這就是“工上自然態”,古玉先有了工痕,然後才入土,因此工痕處,必定受到同等程度的侵蝕。而老玉新工,是先有了整體的皮殼,後進行加工,工痕必定破壞皮殼的整體性,導致斷沁、破皮等情況。

二、工痕特徵

5張圖教你學會看工痕內部的“灰”,是古玉鑑定中提升眼力的法寶

陰刻線是最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根據上面的成因,土壤在侵蝕玉器表面時,不經選擇,同等對待,而陰刻線,是最容易藏汙納垢的處所。於是在陰刻線溝底,往往會留下附著物,很難清除。這些附著物,也就是“灰”,這是工痕的包漿,一定要學會認真識別。

5張圖教你學會看工痕內部的“灰”,是古玉鑑定中提升眼力的法寶

我們再來看現代仿品。上圖是現代機器工作用下的陰刻線,可明顯看到,陰線內部乾乾淨淨,沒有灰。要警惕現代人為用泥土粘在溝槽內,偽造出灰,但往往欲蓋彌彰,刻意造作。

三、鑑定要點

一般在陰刻線包漿鑑定時,要用到放大鏡觀察,這些附著物,大多數是土,土中有沙,甚至有古菌絲等,可以類比小時候在農村野外撿到的石塊縫隙,裡面的殘留物,非常自然。

5張圖教你學會看工痕內部的“灰”,是古玉鑑定中提升眼力的法寶

有些溝槽內除了土壤,也會有硃砂,這跟墓葬環境有關。這些附著物十分牢固,短時間很難去掉,筆者認為不需要清理,這是歲月留下的自然痕跡,是最美的藏匿者。

5張圖教你學會看工痕內部的“灰”,是古玉鑑定中提升眼力的法寶

並非所有陰線槽內都有明顯的灰,這跟墓葬環境關係很大,比如漢代依山為陵的墓葬出土古玉,由於是石頭墓,土壤很少,所以玉器表面很乾淨,光潔如新。再如西周一面坡陰線,由於大坡面很難存灰,一般都很乾淨,沒有明顯的汙垢存在。

希望本文能對您的鑑定有所幫助,歡迎關注轉發,咱們一起養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