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景亦美 居業兩相宜——回看榆林創建中國宜居城市這五年


人和景亦美 居業兩相宜——回看榆林創建中國宜居城市這五年

自2015年啟動創建中國宜居城市工作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市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財政收入、就業率和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占就業總人口的比例等五項體現城市經濟富裕程度的指標,成立由市發改委牽頭的工作小組,全力落實各項具體工作,打造宜居宜業、人和景美、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城市。

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在“創宜”工作中,我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部署和要求,大力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其間,我市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建立生態文明建設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給各縣市區下達年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任務,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研究相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同時由相關部門牽頭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工作。2017年制定出臺《榆林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17—2020年)》,積極推進清潔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目前中心城區已建成6處汽車專用充電站。從2013年起,全面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累計投入資金7.8億元,每年綠化造林60多萬畝,治沙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此外,我市還嚴格執行《榆林市規劃管理暫行辦法》,全面建立了城市規劃、發展重大決策徵詢意見的制度,不斷完善編制規劃工作,使規劃的編制更合理、更科學。

持續發力穩就業促發展

近年來,我市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深化金融服務推動榆林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在榆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和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助推榆林小微和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具體工作中,我市利用現有匯智協同創業孵化服務中心、電商產業孵化園、榆林學院創業孵化基地平臺,積極為創業者提供項目發佈、創業培訓、融資貸款、專家指導、技術諮詢、法律維權、事務代理等“一站式”服務。

截至目前,已累計入孵創業實體948個,成功孵化創業實體298個,目前在孵創業實體346個,累計帶動就業2135人。

此外,我市還先後與16所高校聯合組建了“榆林市產學研合作聯盟”,並與全市50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形成了政產學研用多方協同創新機制,進一步促進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全市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提供技術支撐。

打造地方特色產業集群

“資源富集”和“生態脆弱”,曾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既是榆林發展的優勢,又是不可迴避的“痛點”。

“創宜”工作開展以來,“決不能簡單地拿資源換取GDP”是榆林在能源經濟轉型中叫響的“口號”——依託域內豐富的風能、太陽能和煤炭資源,我市大力推進以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煤制油、蘭炭等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打造出令人矚目的能源經濟“升級版”。

2019年12月,陝西省與中國科學院簽署共創榆林能源革命創新示範區戰略合作協議,為榆林能源革命創新示範區創建工作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標誌著榆林持續推進煤向電轉化、煤電向載能工業品轉化、煤油氣鹽向化工產品轉化、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有力促進了我市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低碳綠色發展。

同時,《榆林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文本(2019年—2025年)的編制,也宣告文旅產業已成為全市產業戰略格局的重要版圖。近年來,我市精心策劃實施了榆溪樓榆林宋夏曆史文化博物館陳列布展,旨在把榆溪樓打造成弘揚榆林歷史文化,兼具數字文化體驗和流行文化元素展示的標誌性場所;已建成的餘子俊紀念館,同樣兼具文獻、影像、多媒體展示和場景模擬等功能,圖文並茂地講述榆林這座城和餘子俊的故事。

推進榆林特色餐飲工程帶動文旅產業發展方面,我市還整理編印了體現榆林美食特色和悠久歷史的圖文影像資料,併成立市旅遊協會餐飲分會,負責組織全市飯店服務質量提升培訓。

此外,我市還成立了榆林好產品進出口協會,通過評選“榆林好產品”全方位促進榆林特產銷售,並積極參加各類大型展會推廣銷售我市優質特色農產品。

記者 陳靜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