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的陵墓中,竟然发现古黍,玉米是从美洲传来的说法是不对的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三字经》以三字一句,朗朗上口的文法,列举出了我国百姓赖以生存的六种粮食,其中,黍,就是玉米的古称,可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社会各界的人们都普遍认为,玉米是从南美洲引进的,但是近期的一次古墓挖掘却意外推翻了这个观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汉景帝的陵墓中,竟然发现古黍,玉米是从美洲传来的说法是不对的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现代的网络里,曾经流传着这样的一则笑话:在汉朝时,有一位胸怀大志的书生,但是他久试不第,最后饿死在了玉米地里。就是这样的段子,在时人看来,就有两个可笑之处:一是,科举制度在隋唐才开始,汉朝为察举制。另外一点就是,他们认为玉米是一直到一四九二年,哥伦布发现了南美洲后,才由他的船队传到中国的,汉朝根本就没有玉米。

汉景帝的陵墓中,竟然发现古黍,玉米是从美洲传来的说法是不对的

玉米到底是什么时候才在中国有记载呢?翻阅古籍,我们可以从两本药材典籍中找到影踪,第一本是《本草纲目》,由李时珍编撰,这里面明确,详尽地表述了“玉米须”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出生时,哥伦布刚发现了南美洲二十几年,如果这还不算“证据”,那么另一本书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滇南本草》是记载古代地方性中年药的古籍,这其中也有对玉米药用价值的记载,这本书由明代人兰茂编写,可是兰茂在一四七零年就去世了,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这就导致了中国玉米的来源一直是众说纷纭,各种观点相持不下。

汉景帝的陵墓中,竟然发现古黍,玉米是从美洲传来的说法是不对的

历史就是这样的爱开玩笑,谁都想不到,这样的一个争议,却被一个驾崩近两千年的皇帝解开了。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之子,父子两人将西汉王朝推向了“文景之治”的殷盛时期,而一直到了一九九零年,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考古学家才发现了汉景帝阳陵,由于时间久远,这里早已被盗墓者光顾过了。经过考古学家抢救式的挖掘,还是发现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文物制品。并且阳陵的真面目也慢慢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汉景帝的陵墓中,竟然发现古黍,玉米是从美洲传来的说法是不对的

这是一个巨大的墓坑,分为南北两大区,其中共有十四行,二十四个俑坑之多,里面最多的是一种陶俑,这种陶俑和秦兵马俑不同,它们大都为裸体男俑,臂阔腰圆,专家猜测这是为了帮助皇帝镇压地下的阴暗邪气。此外,阳陵中还出土了许多生活器物,从金属到丝织用品应有尽有。

汉景帝的陵墓中,竟然发现古黍,玉米是从美洲传来的说法是不对的

但是要说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发现,那就是墓中有许多粮食的颗粒,而这其中居然有几颗玉米和花生,这就直接地说明了玉米极有可能是很早之前就在华夏大地上存在着的,甚至中国也是原产地之一。可是却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种子很有可能是后人放进去的,于是,考古学家请来了许多农业方面的专家,专家们强强联手,对这些种子做了十分详尽的调查和分析,最后断定:汉景帝阳陵中发现的各种粮食产物,均来自公元前,也就是说,玉米就是那个时候的东西,这一发现,直接将玉米出现在我国的时间,提早了尽两千年之久,也对玉米出现在我国的推论,给出了确切的回答,但是无论如何,哥伦布在南美洲发现的玉米,传入中国,显然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哥伦布的玉米种子只是传到了欧洲而已。

汉景帝的陵墓中,竟然发现古黍,玉米是从美洲传来的说法是不对的

古代中国是否也是玉米的原产地呢?如果不是的话,那玉米究竟是怎么来到了中国呢?一个谜团的破解,注定了新的谜团的产生,而历史的神秘之处也正在于此。相信终有一天,玉米真正的源头终将被考古学家找到,并为世人所知。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