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足球的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標誌,上世紀90年代,意甲被稱為小世界盃,意大利人的三中衛體系一度風靡全球,但是,隨後442陣型因為他的攻守平衡,而逐漸取代了三中衛,成為這個世界的主流陣型。但是,自從2004年歐洲盃之後,433這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淡出了人們視線的陣容開始重新得到重用,並且在幾次經過變革之後,逐漸成為了一個主流的陣型,其流行程度絲毫不亞於當年的442陣型。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上賽季,歐冠決賽與歐聯杯決賽都是在英格蘭球隊之間展開的,四支歐洲的頂級球隊用的都是433的陣型,這其中除了阿森納用了一個速度快的中鋒與一個前腰打邊鋒稍顯另類之外,其餘3家都是用的標準的433陣型,邊鋒配中鋒,我們可以看到433這種陣型的流行程度以及適應性,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這個陣型的演變史,看看他是如何一步步取代422成為當下足球世界中最為流行的陣型的。

433的演變史,核心位置在不斷變化

其實433陣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他是從較為激進的424演變過來的,在當時的一些球隊看來,中鋒並不是越多越好,反而因為兩個邊路太過於壓上,導致了邊鋒與邊前衛之間空間拉大,導致了這個區域容易被人利用。而中場方面只有2名球員,讓一些充滿藝術氣息的球員。不得不協助防守彌補漏洞,這使得一些技術型的球員的技術能力無法得到最大的釋放,這無疑是足球迷的“不幸”。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任何陣型都是希望可以最大的發揮球員的能力與特點,畢竟運用陣型的是人。所以,有人開始嘗試拿下了一個前鋒,而增加一箇中場協助邊路的防守,解決邊後衛與邊鋒之間的空間問題,同時也減少了邊鋒往返跑的距離。從而讓一些“經典十號”在這個時候得以有了發揮的空間。

82年的巴西隊,那支巴西隊是全世界球迷公認巴西史上最優秀的球隊之一,球隊當時的兩個邊鋒是埃德爾和雷納託,彼時邊鋒的作用還是下底傳中,這就像是一個減輕了防守任務的邊前衛一樣,但是,在那支球隊中真正的核心並非兩個邊鋒,而是有著“白貝利”支持的濟科,一個絕對的“十號選手”。

這種陣型在那個年代開始流行起來,除了巴西隊的濟科之外,還有阿根廷隊的馬拉多納,法國隊的普拉蒂尼,前西德隊的魯梅尼格,烏拉圭隊的弗朗西斯科利,比利時隊的希福。他們都是這個位置上永恆的經典。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邊路球員不停的衝擊禁區兩側,前方有個中鋒壓住禁區,中場兩個掃蕩型的後腰給他們保駕護航,“十號選手”有了從未有過的待遇,他們有足夠的空間去施展自己的傳球才華,展現自己的無敵視野,表達自己的想象力。這一切都得益於這個陣型帶來的持球空間與傳球空間,這個時代的433是絕對屬於“十號選手”的時代。

不過,此後三中衛以及自由人的甚至,讓人們逐漸不懼怕這種陣型了,本身那個年代優秀的中鋒較少,因此其實邊路傳中的成功率不高,所以三中衛即便是放棄邊路防守問題也不大,畢竟在禁區裡是3打1的局面,人數上佔據絕對的優勢,尤其是清道夫這個角色的出現,更是讓433開始在國際足壇絕跡。西雷阿,帕薩雷已經在80年代就已經打出了名堂,而到了90年代,清道夫這個看上去幹“髒活累活”的角色更是得到了主角一樣的光環,薩莫爾的金球獎就是最好的證明。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正是由於清道夫的出現,讓那些“十號”再也不能隨心所欲的發揮了,而一旦你的靈魂遭到了限制,這個陣型的優勢也就不復存在了,相對攻守平衡的442,開始逐漸受到了重視,直到那個充滿神奇的年份2004年。

這的確是是一個黑馬“味道”很濃的年份,歐洲盃開幕前,波爾圖剛剛成為歐冠改制後的第一個非五大聯賽的冠軍,而希臘隊在葡萄牙上演的神話,成了歐洲盃歷史唯一能夠與北歐童話媲美的奇蹟。不過,這不是重點,當時打進歐洲盃四強的球隊中,有3支球隊採用的是4231的陣型,分別是冠軍希臘隊,亞軍葡萄牙隊以及黃金一代的捷克隊。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4231其實就是433陣型的雛形,只不過相對而言更加保守一些,對於邊路球員的定位還是偏向於輔助,此時的陣容核心從第二個“3”的中間,變成了第一個“3”的中間。這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2005-2006賽季的阿森納,亨利作為單箭頭,率領著剛剛賣走維埃拉的年輕的阿森納創造了隊史上最佳的歐冠戰績,尤其是在伯納烏的那個單騎闖關,讓他徹底封神,一人單挑皇馬眾星,再依靠全隊的防守封殺皇馬的進攻,433或者說是4231的威力已經出具崢嶸,而在世界盃上,老邁的法國隊再度依靠著這個陣型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打進了決賽,亨利在淘汰賽中一劍封喉,讓擁有前場“F4”的衛冕冠軍巴西隊回家。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但是,這樣的設置,讓箭頭前鋒在鋒線上顯得孤立無援,跑動距離也很大,因此此時催生了兩種變化,一種是迴歸雙中鋒戰術,比如切爾西在打了2年的433之後,引進了舍瓦之後,打起了雙中鋒,德羅巴的進球能力被開發出來,單賽季打進了20個進球,而在之後的2009-2010賽季他更是打進了29個進球,這2個賽季切爾西打得都是雙中鋒戰術,鋒線上有人支援之後德羅巴的進球得以被開發,而他在切爾西除了這2個賽季之外,都是單中鋒戰術,進球最多不過是12個,絕對算不上高效。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而另一種變化是由裡傑卡爾德改進的,他在上任之後把小羅移到了邊鋒的位置之上,讓德科頂替了小羅在中間的位置,當然,他給了小羅足夠的活動空間,不僅僅是把左邊路給他,這讓巴薩大獲成功。而人們發現,真正讓433發揮威力的或許正是邊鋒內切,從此邊路球員成為了戰術的核心,左腳踢右路,右腳踢左路成了一種常態,這樣的踢法直到現在都是主流,433正是成為了最流行的陣型。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433陣型的演變史,戰術核心從中場到中鋒再到如今的邊鋒,不斷的變化,邊路球員也歷史性的從配角逐漸變成了主角。

效率與功利足球的興起,讓433大受歡迎

我們通過上面的內容,從戰術核心的角度瞭解了433的戰術演變,那麼一度消失了近20年的433陣型是如何被拾起來的呢?我們在探究這個原因的時候,不得不提到兩個詞語——效率與功利足球。

其實,這2個詞是一個意思,因為追求效率所以才有了更加功利的踢法,比賽的節奏儘管更快了,進球儘管更多了,但是比賽的內容卻更好了,過多的進攻回合數無法彌補比賽內容的缺失,估計現在很多球迷會覺得即便是一場5-6球的對攻大戰,都不如當年尤文“1-0”式的勝利來得精彩,比賽的精彩程度其實與進球數不能完全對等。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博斯曼法案後,中小俱樂部無法對抗來自於四大聯賽的頂級豪門對於自家球星的吸引力。波爾圖之前,最後一個非五大聯賽的歐冠冠軍是阿賈克斯,在奪冠之後阿賈克斯就被瓜分殆盡,這是豪門球隊第一次嚐到了“博斯曼法案”的甜頭。強弱對比更加明顯的情況下,讓2種現象幾乎絕跡——以弱勝強與經典逆轉。實力上的差距,讓豪門球隊一旦取得了領先,就很容易掌控局勢,尤文圖斯甚至把這種1-0式的勝利發揮到了極致。

弱小的球隊無法從硬實力上對抗豪門,只能在戰術上多下功夫,“大巴車”戰術應運而生,而這種戰術的鼻祖正是穆里尼奧與他的波爾圖。相對於當年的另一支黑馬摩納哥,波爾圖在攻擊線上幾乎沒有明星。摩納哥當時攻擊線有莫倫特斯以及久利,羅滕這樣的明星球員,而波爾圖的精英則都在中後場,卡瓦略,費雷拉,蒂亞戈,馬尼切,德科大概是唯一一個攻擊型的明星球員了,但是穩固了中後場的波爾圖,卻最終笑到了最後,這是功利足球第一次勝利。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不過,彼時的穆里尼奧還沒有用433陣型,他鐘愛的是442,而且波爾圖的比賽節奏也不是很快,畢竟攻擊線上實力有限,所以他不敢打得太過快速,只能等待對手犯錯。而歐洲盃上我們說過,四強中有三家用了4231的陣型,這或許給了穆里尼奧啟示,雖然我們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穆里尼奧是從當年的歐洲盃後得到的啟發,但是,就是在那一年,他去了切爾西,然後打起了433的陣型。

其實,捷克與葡萄牙採用433(或者叫做4231)陣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畢竟,他們在攻擊線上雖然明星眾多,但是防線上卻星光暗淡,我們完全可以用頭重腳輕來形容這兩支球隊。捷克當時擁有內德維德,波博斯基以及羅西基的前衛線組合,鋒線上有揚科勒,巴羅什,可是有誰還記得當時捷克的主力中衛是誰呢?同樣的,葡萄牙擁有C羅跟菲戈兩個頂級邊翼以及鋒線上的保萊塔,但是後防線上雖然是波爾圖的歐冠冠軍組合,但是畢竟還都是一群沒有五大聯賽經驗的球員。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因此,相對緊湊的433陣型,讓他們的防守在人數與空間上佔據了優勢。不過,仍有一個問題,就是無論是希臘,還是葡萄牙以及捷克,邊路在絕對速度上還不是很快,對於邊路選手的開發還不是很足,更重要的是,他們依然把中鋒當成第一終結點,穆里尼奧開始對於這種戰術做出了改進。

在切爾西兩連冠期間,德羅巴的進球數不多,第一個賽季10球,第二個賽季12球,這絕對不是適應性的問題,以德羅巴的能力,不可能兩個賽季打出這樣的數據,這隻能說是戰術的傾斜性問題。畢竟,雖然2006-2007賽季切爾西打得不好,但是舍瓦的加入,讓德羅巴在鋒線上有了支援,進球數也就水漲船高了。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當然,這不是我們的重點,我們要討論的是,穆里尼奧在433方面取得的成功,他成功的把效率加入到了足球元素中,不再在中場做出任何的過渡。切爾西的陣容中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十號球員”,這是一種反傳統的打法,拿球之後,快速的把球打到邊路去找羅本與達夫(喬科爾),利用德羅巴在禁區內的牽制作用,不再讓邊鋒進行下底傳中,而是更多的嘗試內切直接攻擊球門,禁區外圍還有埃辛與蘭帕德這樣的遠射高手,防守穩健,進攻簡潔,穆里尼奧的433大獲成功。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與此同時,在另一個賽場上,巴薩也在裡傑卡爾德的手下迎來了爆發。原本小羅的引進是為了頂替他的老大哥里瓦爾多的,但是裡傑卡爾德並沒有讓小羅出現在前腰的位置上面,而是打了左邊鋒,與相對靈活的埃託奧頻頻換位,衝擊禁區,小羅獲得了更高的戰術地位,巴西人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

但是,顯然穆里尼奧的戰術更加受到廣泛的青睞,畢竟小羅那樣的天才太少了,但是類似於埃辛,德羅巴那樣的黑又硬似乎比較容易找到,儘管成色肯定不足,但是,穆里尼奧的這種戰術,更容易讓弱隊發揮。從此之後,弱隊“擺大巴”,收縮防守,前面擺上一個速度快的邊鋒,一個能衝頂的中鋒就夠了,中場根本不需要技術含量,中場甚至是中後衛就專門練習一個技能就行了——長傳找自家的中鋒或者是邊鋒。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這就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世界足壇的主流打法,這種打法在2010年世界盃上發揮到了極致,比賽充斥著1-0,就連荷蘭這樣的技術流代表,也像功利足球妥協,把範德法特放到板凳上,而選擇了德容這樣的“屠夫”,結果他們取得了比2年前更好的成績,也是世界盃歷史的最佳戰績,433的內核變成了防守反擊,內容變得更加簡潔明瞭。

瓜迪奧拉引發433內核質變

而在2009年宇宙巴薩的成功,讓人們見識了“Tiki-Taka”的成功,也更加加劇了人們對於433的鐘愛。但是,當時所有的球隊面對巴薩的時候,依然是老一套的擺大巴,但是這似乎不怎麼有效。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這基於兩方面。第一,巴薩強大的控球優勢本身就讓對手反擊的數量得到了減少;第二,就是瓜迪奧拉採取高位區域防守,壓迫對手在由守轉攻的時候難以傳出高質量的長傳球,甚至會自己失誤。因此,從數量與質量上都極大的壓制了對手的進攻。低位防守反擊的戰術,似乎難以對抗傳控足球。

不過,這期間,兩個英格蘭老帥弗格森與溫格似乎比較大膽,他們都曾經在與巴薩的對抗中採取了較為積極的前場緊逼戰術,曼聯在2011年的歐冠決賽頭10分鐘搶的巴薩找不著北,但是隨後他們放棄了;而隨後一個賽季的歐冠淘汰賽,阿森納主場2-1戰勝巴薩的比賽,被稱作是地球保衛戰,與巴薩搶控球權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但是沒有得到推廣,直到一個德國人的出現——克洛普。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克洛普依然是迄今為止戰勝瓜迪奧拉次數最多的教練,而他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喜歡高位壓迫。他的433壓迫性極強,以前的433中鋒也會壓迫對手,但是那只是騷擾性的,目的不是為了截下皮球,而是給己方佈防提供必要的時間,而克洛普的目的則變成了高壓逼搶,目的就是為了截下皮球。

同樣是433,同樣是高位防守,瓜迪奧拉與克洛普又有不同,瓜迪奧拉的高壓防守講究的是鋒線與中場線的緊逼,而後腰與中衛並不參與,因此,他會在中場與後衛線之間留下大片的空當,因此本賽季屢屢出現曼城被打反擊的情況;而克洛普採取的三條線整體前壓的策略,所以三條線距離保持的很好,被對手打反擊的概率相對較低。

而如今克洛普的這種前壓式的高位防守已經逐漸被廣泛的應用,因此也催生了中後衛的變革,如今除了意甲之外,基本上傳球王都被中衛所佔據,而作為最先推廣這一打法的德國人,自然是先驅者,看看德甲的場均傳球榜吧!除了拜仁的蒂亞戈全都是中衛(本賽季阿拉巴已經成了中衛了),433陣型的內核從低位防守演變成高位防守,又從中場前的緊逼,變成了三條線整體的緊逼,不知道未來433還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深度分析:433的演變歷史

總結: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不敗的陣型,永遠無敵的打法,有的只是此消彼長,各領風騷,433如今雖然仍是大家信奉的主流打法,但是三中衛在意甲大行其道,而本賽季最被看好的利物浦在歐冠中吃到的兩場敗仗——那不勒斯與馬競,全部都是用442的傳統陣型擊敗了紅軍的433,未來433還能風光多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