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子的降暑神器,由於太過開放被後世禁用

三伏酷暑,即使什麼都不做都讓人感覺極其的不舒服,在這種難熬的日子裡,用現在的一句玩笑話說那就是,“我的命都是空調給的”。那麼,在古代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的年代,古人又是怎麼應對的呢?

在古代,平民家庭就是一把蒲扇和天然的樹蔭,在貴族家庭,每年冬季的時候會收集冰雪進行窖藏建立“冷庫”,在夏天炎熱的時候就在室內放冰來達到降溫的目的,而在唐朝女性更是發明了一種衣服,在當時稱得上是“降暑神器”。


唐朝女子的降暑神器,由於太過開放被後世禁用

這種衣服在當時稱之為“半臂裳”,也稱“袒胸裝”。 服飾是一個時代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方方面面的具體表現,“袒胸裝”的出現顯示了大唐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的兼容幷包。

當然,除了“袒胸裝”,整個大唐王朝女性的服飾也是種類繁多色彩紛呈,成為中國服飾發展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說起古裝,最傳統的一般指的是漢族的襦裙,襦就是是上衣,而“半臂裳”就是襦的一種,說白了也就是像我們今天穿的半袖衫一樣的衣服,最早的半臂裝是出現在漢魏時期的,不過最開始出現的半臂裝並不是唐朝這種,而只是將普通的襦去掉了一段的袖子,也就是像我們說的七分袖或者五分袖。到了唐朝時期,就對這種“半臂裳”進行了大膽的改進。

唐代的樣式一般是無領對襟的,長度大約到腰部,並且對襟處沒有紐扣固定而是直接用兩根絲帶系起來,這樣一來衣服不僅坦露出了胳膊而且也導致領口比較寬大,女子的胸型得到了很好的顯現。


唐朝女子的降暑神器,由於太過開放被後世禁用

在許多史料記載或者一些唐朝留下的詩文中不難看出,這種“半臂裳”在唐朝女子中十分流行,女子穿著這種酥胸半露的半袖裝也是十分常見的。 和“半臂裳”相比,唐代女性發明瞭一種更為清爽的服裝,名曰“袒胸裝”。

在唐朝,女子的衣著一般是裙、衫、帔的三件套。衫是指袖子窄小,衣長較短的上衣;帔是指披帛,披在身上的,類似於圍巾一樣的東西,多采用輕薄透明的絲綢或者是輕紗製成。纏繞在手臂之間,披在肩膀之上披搭在肩膀上,盡顯女子的嬌柔之美;下身則是極地的長裙,整套衣服不僅將身材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很好的顯示出了女兒家的嬌媚性感。

到了唐朝武則天統治時期,女權更是得到了很好高的提升,直接將裙子提升到了上胸部僅用一根絲帶系起來,“裙”不僅僅是裙,更是直接代替了“衫”,直接裸露出了雙臂、肩膀、和後背胸部也更加突出,再搭配上輕薄透明的帔,女子的著裝就更顯性感,衣服的“涼爽”程度也在古代達到了最高點。


唐朝女子的降暑神器,由於太過開放被後世禁用

隨著唐王朝的結束,這種“不正經”的衣服也淹沒在歷史的煙雲中,到了宋朝程朱理學興起,人們的思想再一次被禁錮,服裝也迴歸“正統”,傳統的漢服慢慢代替了唐朝“清涼”的服飾,即使是在炎炎夏日,女子衣服也是相當保守,以至於到了上不漏臂下不漏足的地步。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著者所有,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