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桐城

乡土桐城 | 鸟鸣于野


鸟鸣于野

文|吴鲜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城市鸟声。这么多年以来,我都一直坚定地认为:鸟鸣于野,声发自然。


鸟鸣于野?哪儿都会有鸟鸣,干吗非得一定鸟鸣于野呢?妻不解,问我。我耐心地向妻解释道:这涉及到事物的本身属性。鸟儿,鸟鸣之声,实乃自然之产物与精灵也。它们的鸣叫之声本就该出现在旷野。空旷,自由,清脆,清欢。旷野无垠,天高地阔,振翅高飞,自由自在,声发自然,其声清越。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无独有偶,环境也会造就鸟鸣于野的那一份固有的辽阔与独特的幽远。乡间鸟声,城市鸟声,所谓言为心声,鸟儿的心声不正在于其鸣叫么?季节,气候,职责,本能。飞翔一路,鸟声一路。《诗经》早已有云:黄鸟于飞,其鸣于雚。雚者,乃多年生藤类植物也,大多生长在野外。鸟儿们停驻其上,或鸣或叫或啼或歌,其时,鸟儿们无疑都是开心快乐的。其鸣之状其鸣之态,无疑亦是轻松自如的。正可谓——天高任鸟飞。心情好了,其声必佳。千里莺啼绿映红。春和景明,鸟语花香。而这一切的前提都在于:于野而歌,其鸣在野。


乡土桐城 | 鸟鸣于野


我有过在乡间生活的经历,对鸟鸣于野,记忆深刻。儿时,乡间,晨起,黄昏,房前屋后,天空之下,旷野之上,到处都是鸟声一地,那时候的生态环境很好,鸟儿们生活的空间和条件也极为优渥。仪态万方,千回百转,四季传唱,此起彼伏,应声而和,鸟声清越,于我而言,至今难忘。后来,进入了城市,成天价地与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打着交道,我就很少再能听到任何往昔之鸟声一路了。但每个清晨的到来,总还会有那么一两声鸟鸣于野之声似有若无地传入我的耳鼓。这,无非是在昭示着新的一天又一次的来临。城市黎明在鸟鸣声中醒来?是的,我常常问自己,你还喜欢鸟声么?鸟声一地,从未苍老?是吧,或许是吧!明显的,我感到底气不足。城市鸟声,大多会带给人们一种太急促太焦虑太惶恐的感觉,环境使然?是的,城市一旦醒来,瞬间便会吞噬一切,包括哪怕仅存的一两声鸟鸣之声。城市之大之广之吞噬能力之强,连鸟声也在劫难逃。鸟声都去了哪里呀?哪里才能听得到鸟声一地呢?我常常在黄昏到来之际,孑立在城市家中的阳台之上,一动不动地遥望起远方的天空来,努力地去一路找寻珍藏于心中的那一份久违的念想——鸟鸣于野。


那就下楼去走走吧!走向城市的边缘,走进辽阔的旷野,走到鸟鸣于野的自然之中去。世界很大,亦很小。大到无边无际,小到能装进世人的心里。既然来了,就好好地享受吧!竹林归鸟,之于黄昏的意象辽阔,氤氲唯美。鸟儿归林,我回家,我和鸟儿一起回家。从旷野中来,到旷野中去,这么多年以来,我从终点仿佛一次次的又回到了起点。当年梦想开始的地方,居然成了人到中年之我——梦想的归宿之地。想想真是可笑,世人还不如一只鸟儿,总在一路拼命地飞翔,飞呀飞,总想着飞向心中的远方,却怎么的也始终飞不出那么一番又一番人为的设置。人在江湖,鸟鸣于野,这看似并没有什么太多直接的关联,但,实际上,鸟儿与世人,无不都在一路地行走找寻停驻回眸,兀兀穷年,执念尔尔,守望相依,概莫能外。


鸟儿的远方在旷野,我梦中的远方又会在哪里呢?此心安处是吾乡?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也许都是,或许都不是,斯时于我,已然不再那么重要了。往事如风,一切都随风。风会带来什么?风又会带走什么?鸟鸣于野,在野的仅仅只是那些个与我儿时一路相伴而飞的一只又一只的鸟儿么?其中,是否还包括有我从城市归来的那一颗近乡情更怯的心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唧唧,叽叽,咕咕,滴滴,啾啾……这些个都是我所熟悉的鸟声啊!这是来自乡间的鸟声,而非城市的鸟声。清脆,清越,清欢,优雅,闲适,自在。啊哈哈……我一路呼唤着鸟儿们,但鸟儿们却不再应答于我。鸟儿们都去了哪里呀?我四顾茫然。在旷野哩!灵魂在第一时间跳了出来,悄无声息地跃上了枝头,并示意于我——快去找找吧!找回自由,找回快乐。那一刻,我猛的幡然醒悟,原来如此,鸟鸣于野,一直都在那里哩,一路等我。我信步走上前去,一路向鸟儿们致敬,一路向着鸟鸣于野进发,一路之上,日光甚好,月光甚好,我之心情,亦大好。


鸟鸣于野,回季唱和。一路都在指引着我回家的路。鸟儿始终都在高处,鸟声一路从未苍老。一年又一年哟!于我而言: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我又一次地踏上了回家的路,鸟鸣于野,声发自然,一路相伴,从未缺席。我不禁在心中默默地想念起:之于那年岁月,鸟鸣于野,一个乡村少年,赤足奔跑在无人的旷野之上,只为去看鸟儿一路飞过那无边的旷野,只为去静心聆听那天籁般的鸟声一地。鸟鸣于野,执念于心,守望经年,从未改变!


乡土桐城 | 鸟鸣于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