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男孩在舅舅婚禮致辭:會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6歲男孩在舅舅婚禮致辭:會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作者/素一

排版/豆丁媽


“比翼從此添雙翅,連理於今有合枝,琴瑟和鳴鴛鴦棲,同心同結永相系”。

對仗工整,寓意美好,你能想象這麼美的婚禮致辭,是出自一個6歲男孩的口嗎?

近日,一個小男孩在舅舅婚禮上“致辭”的視頻上了微博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他颱風穩重,出口成章,頻頻爆金句。

一邊送祝福,一邊不忘用領導的口吻,肯定舅舅為消防事業做出的貢獻,一板一眼,太有領導風範了。


6歲男孩在舅舅婚禮致辭:會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網友們評論:


“這小寶貝太有才了!”

“小寶貝長大了考新聞主持得了,口才真棒!”


也有網友心生羨慕:同樣是養娃,我家6歲的娃像個悶葫蘆,半天說不出一句好聽的話,人家的娃……嘖嘖!

是啊,家裡有個會表達的孩子,實在是太爽了,可以想象,每天活在萌娃的妙語連珠中,做父母的有多幸福!

更令父母欣慰的是,會表達的孩子,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會充滿自信,顯得輕鬆自在。


而這點,不正是為人父母所期盼的嗎?


6歲男孩在舅舅婚禮致辭:會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蘇格拉底說:“世間有一種能力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偉業,並獲得世人的認識,那就是令人喜悅的說話能力。

良好的表達能力,是一個人打開世界的敲門磚,也是他行走於世的金字招牌。

一個自小就會表達的孩子,他的未來一定不會差。


01

不會說話的孩子吃虧在眼前


前幾天傍晚,帶著女兒在院子裡玩耍,當看到別的小朋友一起開心地玩遊戲時,她拉著我的手說:“媽媽,我想跟她們玩。”

我說,那就去唄,自己過去跟小姐姐們說。

女兒扭捏著說不敢。我再三鼓勵她才往前靠了靠。

結果半天才憋出一句話來,聲音低得就像蚊子似的,臉漲得通紅。

那些正玩得起興的小夥伴們根本沒有顧上她,她只好垂著頭失落地走回來,眼裡寫滿了委屈。

看到這一幕我心痛死了!

一個不敢、不會表達的孩子,失卻了多少本該擁有的歡樂 ,她說不出自己想說的話,進不了自己想融入的圈子。

更令人擔憂的是,長此以往會封鎖自己想交際的心門,形成自卑人格,長大之後在職場上也難免吃虧。

林肯說:“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業的需要,一個不會說話的人,無疑是一個失敗者。”


6歲男孩在舅舅婚禮致辭:會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中國合夥人》中鄧超飾演的孟曉駿,他是海歸精英知識分子,但當他要給同學辦理簽證時,卻緊張得說不出話來,最後只得尷尬離場。

而黃曉明飾演的“土鱉”成冬青,雖然沒有留過洋,卻憑著自己的好口才成為了三個合夥人中的核心人物。

一個美國政要說過,個性和口才能力,比外語知識和哈佛大學的文憑更為重要。

一個表達能力差的人,受盡委屈百口莫辯;胸有成竹卻口裡難言。

不會表達的人,註定在人生的道路上諸多阻力;而會表達的人,會更輕鬆地贏取未來。


02

會說話的孩子未來有多賺

剛剛過去的金雞獎,黃渤再次因為“會說話“上熱搜。

在頒獎典禮上他調侃自己和鄧超說:“這麼多大腕,何德何能,讓我和鄧超做主持呢?導演告訴我:因為你們倆沒有提名,別人要忙著準備獲獎感言。”

話說完,臺上臺下一派歡騰。

會說話的人,三言兩語就營造了輕鬆歡樂的現場氣氛。

也因此,一向高人氣的黃渤憑“會說話”這個軟實力,再次圈一大波粉。

有一期《快樂大本營》邀請了黃子佼,黃子佼在節目中面對主持人何炅說“我出道28年第一次上何炅老師的節目,我一直懷疑你封殺了我28年。”

這種問題無論是急忙解釋還是官方回答都會顯得心虛或者沒誠意。

何炅機智地說:“這個,我真的做到了耶,我答應過自己,比我優秀的人我不要請他到臺上來。”

不得不感嘆何老師的功力,一句簡單的話,化解了一場尷尬。

會說話的人總能讓人想靠近,因為跟他們在一起,會得到更大體面的滿足,會更舒心。

6歲男孩在舅舅婚禮致辭:會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蔡康永說:“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會越快樂。”

會說話的人,既愉悅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還一併收割了好人緣。

對於孩子而言,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有個好人緣至關重要。

研究表明,良好的社會關係, 是一個人幸福、開心的源頭,而這一切,正是取決於一個人會不會好好說話。

千萬別小看簡單的一言一語,它才是你贏取未來,解鎖幸福的密碼。


03

孩子會不會說話,關鍵看父母


馬薇薇曾說,好好說話這件事,大學不教,人生必修。

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宜早不宜遲,做父母的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6歲男孩在舅舅婚禮致辭:會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1、積極鼓勵,允許孩子愛說話

孩子往往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不喜歡說出自己的想法。想讓孩子會說話,首先要讓他喜歡上說話。

小侄子是個小話癆,有一天他跟奶奶說:“我昨晚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話沒說完被奶奶打斷了,催他快點吃早餐去學校。

吃完早餐他剛要繼續分享他的夢,奶奶又說:“一個夢有什麼好說的”。就這樣,他失望地閉嘴了。

奶奶的做法並不可取,大大打擊了孩子說話的積極性。當孩子連要表達的機會都被“剝奪”時,他又怎能練就會表達的能力呢?

打斷孩子說話的權力,其實就是在澆滅孩子想說話的熱情,掐斷孩子會說話的翅膀。

2、以身作則,引導孩子練習說話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想要孩子會說話,首先要讓他有詞彙、知識面的儲備。

有一天,我在樓下花園看到鄰居家年僅4歲的小男孩,聲情並茂在給小朋友們講《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把不少大人也吸引來了。

小男孩是怎麼做到的?據他媽媽說是因為爸爸每天給他講孫悟空的故事,他聽多了自己也能講一些。

父母的言傳身教,家庭的耳濡目染,是培養孩子表達能力的最好途徑。


6歲男孩在舅舅婚禮致辭:會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3、創造機會,提升孩子的說話能力

能說話是基本技能,能好好說話才是真本事。

孩子好的口才都是練出來的,它需要做父母創造機會,讓他多鍛鍊。

試想一下,如果不是父母敢放手,讓孩子小試牛刀登臺亮相,文章開頭那位6歲小男孩又怎能在舅舅的婚禮上一展身手呢?

許多人都知道,演員楊冪不僅流量高,言辭也很犀利。

曾經網上流傳出一個楊冪小時候講故事的視頻。

視頻中的小楊冪化了妝,用可愛的京腔流暢地講著故事,稚氣十足,屏幕上還寫著“兒童教學帶”。

可見,楊冪從小就有很多機會鍛鍊膽量、練習口才,才讓她現在能說會道。

卡耐基說:“當眾發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強人的自信心、提升熱忱的有效突破口。”

給孩子當眾好好說話的機會,就是給孩子積攢自信,發掘無限潛能的機會。

抓住孩子的每一次發言機會,尊重孩子的每一次表達,這一點一滴最終會凝聚成無可阻擋的前進力量。

做個用心的爸媽,讓你的孩子帶著伶俐的口齒,滿身的底氣去闖蕩未來的世界,贏取屬於他們的美好人生。


—END—

作者簡介:素一,一切從簡、一切從心的媽媽。

喜歡的話,記得關注我們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