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房市將變成由剛需者主宰的買方市場


房市將變成由剛需者主宰的買方市場


中國房地產行業近二十幾年瘋狂地野蠻式的擴張,書寫了一個行業"只漲不跌"的傳奇神話。特別是08年、17年這兩個時間節點,簡直是百年不遇的機會,少部分人一夜之間成了暴發戶,而大部分人坐失良機,節節望房興嘆,無法入市。

疫情之後,房市將變成由剛需者主宰的買方市場

不過,現在情況有了根本性的轉機。

疫情之後,房市將變成由剛需者主宰的買方市場

一是國家房產大政導向明確。

十九大以來,始終堅持"住房不炒",不再把刺激房地產行業作為拉動經濟的主要手段。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局面來之不易,決不能輕易被政策變動斷送。儘管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我國經濟增長面臨極大困難,但在政府推動經濟復甦的各種政策選項中,"炒熱"房地產市場,並不是一個可行的選項。一些地方政府疫情期間臨時出臺的"寬鬆政策","墨跡"還未乾,就很快又被撤了下來,未能逃過"一日遊"的命運。說明高層決策的堅定性。

疫情之後,房市將變成由剛需者主宰的買方市場

疫情之後,房市將變成由剛需者主宰的買方市場

二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民眾對於投資不再狂熱,理性迴歸。

疫性發生以後,多數人的投資風險意識增強,認為持有現金更有價值,才是王道。根據第三方市場機構克瑞爾的數據,2月份前100大開發商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33%,這說明需求降幅極大,房價大跌成基本面。民眾不再炒房,僅剩剛需者有意願入市,而剛需者購買能力有限,沒有實力支撐高房價,房價只有回跌到他們的承受力範疇之內,他們才會出手。所以,從現在開始,房地產行業將從賣方市場被迫轉向買方市場。

疫情之後,房市將變成由剛需者主宰的買方市場

三是受疫情影響,房地產開發投資衰退。

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將長時間處於衰退低迷,維持低增長階段,房地產資金鍊已出現嚴重問題,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2020年以來全國已有近百餘家房地產相關企業破產清算。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房地產開發和投資的情況,1-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115億元,同比下降16.3%。其中,住宅投資7318億元,下降16.0%。

疫情之後,房市將變成由剛需者主宰的買方市場

四是實業家的預判給民眾指明瞭投資和努力的方向。

馬雲早就提出了未來"房價如蔥"的預言;曹德旺認為,高房價會影響國內的整個實體經濟運行,雖然很多"專家"說房地產才是實體經濟的基礎,但現狀是房價的"高度"終究沒有把控好,導致地產經濟泡沫太大,對經濟的持續發展產生反面的影響。他多次提出讓親戚把多餘的房子賣掉,因為他認為房子是用來住的,沒必要囤著浪費資源。

疫情之後,房市將變成由剛需者主宰的買方市場


疫情之後,房市將變成由剛需者主宰的買方市場


五是地產大鱷紛紛棄市,敲響了房市衰退的警鐘。

2015年左右,先有李嘉誠拋售內地房產,兩年之後,萬達王健林緊隨其後,其中中渝置地張松年的比李嘉誠"跑"得還要徹底,拋售內地百億物業,全部轉投境外。這說明,之前的兩三年,房地產行業的衰退警鐘就已經敲響了,只是貪心的投資商還心存僥倖,從一線城市轉戰二線三線四線城市,甚至小縣城,再賭一把,藉助棚改項目,把這些區域的房價再推漲虛高了一把,把綁在自己脖子上的枷鎖勒得更緊了一些,喪失了逃生的時機。

疫情之後,房市將變成由剛需者主宰的買方市場

六是學者理性透視現狀,增強了剛需者從容入市主宰市場的信心。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創始院長李稻葵表示,幾個月後,會有新的一輪房地產需求。但這需求不是炒作,是剛性的需求,是調整需求。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推出相關項目。通過這個機制帶來未來一兩年一大批的房地產交易。但這不一定意味著價格的上升。未來兩年地產會變得比較積極,因為是剛需者主宰的市場,但價格是去泡沫化的,將回跌趨穩,接近實際。

無論有沒有現在的新冠疫情特殊情況發生,房地產未來全面收縮的局面是無法改變的,這不是受現在的情況影響,而是受房地產自身的以及房地產定位變化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