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防疫一個月之後,每個人都該思考的問題:如何實現睡後收入

新冠肺炎在中國肆虐一個多月以來,經全民族舉國之力,終於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我們卻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全國上下停工停學,10幾億人一個月時間足不出戶,國家傾盡所能,集中人力、財力、醫療、物資來殲滅疫情。


好在目前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除湖北以外的低風險地區,已經開始有序復工復產,相信不久之後,我們的生活就能恢復正常秩序了。


但不容忽視的是,中國的疫情還沒有結束,新冠肺炎又在全球開始蔓延,日本、韓國、伊朗、意大利,確診病例直線上升,疫情可能會發展到什麼態勢,全球經濟會受到怎樣的衝擊和影響,會不會引起經濟大蕭條,各種預測像陰雲一樣籠罩在人們頭頂。


誰都知道,世界經濟互聯互通,如果全球經濟下行,中國也難以獨善其身。



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還沒等到復工,卻等到企業破產的人比比皆是。目前,企業怕破產、工人怕失業,失業的,怕一直失業。


很多人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沒有了工資收入,你的生活能維持多長時間?


對此,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曾提出,我們國家大多數人都屬於“勤勞而不富有”的現狀,一旦停止勞動,生活便難以為繼。


前幾天,一位四川蜂農,因為他養的蜜蜂採食農藥過量的油菜花粉後,大量中毒死亡,造成數十萬元的損失,丟下一封遺書後,絕望自殺。


有人可能會覺的他真可憐,為了十萬塊錢就想不開了。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只存在底層勞動人民身上,同樣事情也發生在中產階層之間。


大部分看似擁有高學歷、高技能、高工資的中產,其實根本抵不過大城市高昂的房價和生活成本,他們最害怕的,是中年失業或者身患重疾。


前有因為被裁員而跳樓的中興中層員工,後有身患絕症卻遭遇網易流氓辭退的策劃。


不管窮人還是中產,在收入被中斷後一樣脆弱不堪。



《反脆弱》一書中提到,普通人要應對生活中“黑天鵝”事件,槓鈴策略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很簡單,槓鈴策略就是要學會做多手準備,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資源,就像槓鈴一樣,兩頭都有儲備,從而避免滿盤皆輸的局面。


股神巴菲特也說過,如果你沒有找到一個當你睡覺時還在掙錢的方法,你將一直工作到死!


而這,也是我們國人勤勞但不富裕的真正原因。


那普通人怎樣才能做到,不依賴工資收入,也擁有睡後收入,甚至實現財務自由呢?


在家防疫一個月之後,每個人都該思考的問題:如何實現睡後收入


兩個方法:創業、投資。


創業是一方面,但有它的侷限性。我們今天來說投資,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考慮的問題,哪怕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因為,謀劃越早,受益越高。


投資什麼好呢?


我們來看下《股市長線法寶》,它的作者傑里米J.西格爾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經濟學博士、美聯儲和華爾街優秀投資顧問。這本書自出版以來,在全球具有重大影響力,被列為有史以來最好的十大投資著作之一。


在家防疫一個月之後,每個人都該思考的問題:如何實現睡後收入


通過這本書,傑里米J.西格爾將他的長期投資的理念帶給了無數投資者。


歷史數據表明,買入並長期持有股票的策略,能夠隨著時間的流逝打敗其他各種投資品種,包括債券、黃金及其他固定收益資產。


下面這張是本書中最重要的一張圖,也是本書的核心內容:


在家防疫一個月之後,每個人都該思考的問題:如何實現睡後收入


這張圖顯示了用1美元投資各種金融產品,在兩個世紀中所產生的真實收益,包括其間經歷的兩次世界大戰和無數次經濟危機。


我們可以看到,圖中股票的收益曲線,雖然短期波動十分劇烈,但長期卻圍繞著收益趨勢線穩步上升。而其他類型的資產:債券、商品、美元的長期真實收益率,表現得卻不像股票這般穩定。


也就是說,我們平時以為風險最大的股票,長期收益率最為穩定,而我們以為最保險的現金,卻是風險最大的金融產品,因為每年的通貨膨脹,會造成現金的穩定虧損。


這就是我們大多數固守著上一輩人“省錢致富”的天真想法,把錢存到銀行,卻越省越窮的原因。


當然,很多人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其中,大部分選擇把錢投資到房產上來,因為大家覺得,房子是實實在在能看得到的東西,讓人感覺踏實。而且買房早的人在房價上漲過程中,也確實獲利豐厚。


但是買房做投資真的就完全靠譜嗎?未必。在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原來價值600萬美元的花園別墅,只賣150萬美元一套,跌幅達到了75%。


因為,不管房市和股市,都是一樣的道理。當經濟繁榮,預期向好的時候,房價會上漲,但是市場低迷、政策管控出臺的時候,房價也會下跌。


如果用作需求的話,應該果斷去買,哪怕啟用槓桿,也就是借款。但是單純用來投資的話,還是謹慎為好,因為房地產有它最大的弊端,那就是轉讓費用高和變現困難,特別是在市場低迷的時候。


我們再來說這張圖,股票的收益曲線是短期波動最為劇烈的,所以並不適合用來短期投資。想在股市裡一夜暴富的人,往往會一貧如洗,除了給證券公司貢獻交易費,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金錢和精力。



因為股票不是這麼玩兒的,股票有他的規律,適合的是長期投資。


有一位叫劉元生的香港商人,在1988年花了360萬投資萬科的股票,一直持有到現在,中間沒有任何買賣,現在市值大約30多億,賺了近1000倍。


中間當然經歷過無數漲跌,其中2007年的市值已經高達20多億,他沒有賣出;到2008年金融危機時,萬科跌幅高達80%,當時市值減少了16億,他沒有賣出;到2018年1月份,市值變成了60多億,他依然沒有賣出,直到今天,市值還有30多億。


從360萬到30多億,是不是覺的不可思議!其實,算下來年化收益率大約為15%,正是因為這32年時間的積澱,展示出了複利的威力。


可是,問題來了,股市漲跌這麼厲害,我們應該什麼時候買入呢?這麼多的股票,我們應該選擇哪支呢?


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巴菲特有一句話,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目前的情況,就是大多數人開始感覺到恐懼的時刻,說明買入股票的時機就快要到來了。


至於買入的標準是什麼,怎麼選擇優質的股票長期持有,以後的文章裡,我將和大家共同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