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門新增一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核酸檢測呈陰性

湖北荊門出現的一名無症狀感染者,引發社會關注。3月27日,該患者曾因甲狀腺疾病,乘坐客車到荊門市一醫院(南院區)就醫,次日,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今日,新京報記者從荊門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磷礦鎮政府獲悉,目前,該患者的家屬等密切接觸者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因其他疾病就醫時被確診

3月29日,荊門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報,3月27日,一名甲狀腺疾病患者到荊門市一醫院(南院區)就診入院。3月28日經核酸檢測,結果為新冠肺炎陽性,診斷為無症狀感染者。

通報提到,3月27日上午,患者從鍾祥市磷礦鎮乘坐楊灣至荊門的客車,10時19分到達荊門汽車客運北站,10時24分從荊門汽車客運北站公交站臺乘坐9路公交車(車牌號:鄂H1B193,患者坐於該車左邊倒數第三排),11時7分在象山大道一醫南院站臺下車。沿途共有乘客26人(男性14人、女性12人)。

3月30日下午,磷礦鎮政府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介紹,該無症狀感染者是一名55歲的女性,此前在廣東務工。今年1月16日,其因甲狀腺疾病,前往武漢的一家醫院做了手術,當月18日返回磷礦鎮,其間,未出現任何症狀。

該工作人員稱,3月27日,患者因甲狀腺疾病,前往荊門市就醫。荊門市一醫院的工作人員提到,患者前來就醫時,並不知道自己已感染,進入醫院測體溫也未發現異常。

按照現有規定,患者住院需要進行核酸檢測與CT排查,經檢測,其被發現為無症狀感染者。醫院工作人員介紹,患者仍在醫院觀察治療,到目前為止都未出現任何症狀,狀態良好。

荊門市防疫指揮部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證實,上述患者確實是1月份從武漢返回。對於感染渠道,該工作人員稱,“可能是武漢帶回來的,但是需要專業醫療專家調查和解釋”。

家屬等密切接觸者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目前,荊門市正在排查該無症狀感染者的同乘人員,並進行核酸檢測,採取相應隔離措施。

當地29日發佈的通報,要求與該患者在同一時段、同一車輛乘車的市民(包括與其近距離接觸的人員),主動通過電話向所在村(社區)報告,並自行居家隔離14天。隔離期間,凡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第一時間通過電話向所在村(社區)報告,由村(社區)組織其到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如不主動報告,不及時就診,導致疫情擴散的,將依法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

荊門市防疫指揮部以及磷礦鎮政府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介紹,該名患者的家屬等密切接觸者,已經進行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與患者接觸過的親屬等二三十人,均已隔離。

荊門市防疫指揮部工作人員介紹,根據目前的防控要求,密切接觸者、發熱病人以及住院病患等人群,需進行核酸檢測。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需要到集中隔離點隔離,一般接觸者需居家隔離觀察。

該工作人員稱,當地相關部門正根據公共視頻及社區信息,對該患者同乘人員進行排查,也有多位居民向社區主動報告情況。同時她提到,雖然無症狀感染者具有可能的傳播風險,但公眾無須過度恐慌。“對於居民來說,採用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場所,與他人保持距離等措施,即可起到有效的防範作用”。

多地出現無症狀感染者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指沒有臨床症狀、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的人員。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全國多地已發佈的有關“無症狀感染者”報告,既有境外輸入,也有本地排查發現的病例。

3月17日,四川綿陽一名自西班牙返綿人員,被檢測為無症狀感染者。同日,貴州貴陽也通報了一例無症狀感染者病例,患者曾從英國倫敦經香港返回。本月23日和24日,湖北襄陽和山東青島各發現一例來自菲律賓、英國的無症狀感染者。

3月14日,湖南嶽陽相關工作人員對既往發熱病人篩查排查時,發現密切接觸者中有5名無症狀感染者,當地對這5人及與他們密切接觸的100多人,採取隔離觀察措施。3月30日下午,岳陽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5名無症狀感染者目前均已符合出院條件,密切接觸者也全部被解除隔離措施。

針對“無症狀感染者有沒有傳染性”的問題,3月23日,武漢市衛生健康委組織召開省、市專家諮詢會答覆稱:無症狀感染者也可成為傳染源,具有一定的傳播風險。但是,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基於現有的數據,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由已出現症狀的患者傳播的”,因此無症狀感染者可能不是主要的傳播來源。

鍾南山昨日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目前對國內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瞭解有限,既沒有具體數字,也未有詳盡研究。但他提到,一般來說,無症狀感染者對與其密切接觸的人的傳染率很高,但是中國近期新冠肺炎新確診病例數不僅沒有上升,反而在不斷下降,這可以說明,中國還沒有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

專家:希望迅速啟動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的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系主任魏晟認為,在無症狀感染者問題上保持必要的警惕十分重要,但不必過分恐慌。他認為,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是傳染病流行中的必然現象。

他表示,雖然無症狀感染中存在轉化為確診病例的可能,但目前看來這些人不是新冠肺炎流行的主要傳染源,但無症狀感染者的具體傳染性到底如何,仍需要詳細評估。“我特別希望能夠迅速啟動這方面的研究,搞清楚這個問題,消除大家的疑慮。”

對於“全民篩查無症狀感染者”的觀點,魏晟認為,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他表示,目前在一般人群中去篩查感染者,沒有簡便易行、高靈敏度的方法。武漢具有每天處理兩三萬份樣品的核酸檢測能力,但也無法應對全民篩查的檢測壓力。此外,核酸檢測受採樣技術水平的限制,假陰性比例比較高。“如果今後有十分高效靈敏的方法出現,我們倒是可以進行全民篩查。”

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和研究中心主任醫師蔣榮猛介紹,核酸陽性不一定意味著有傳染性。他介紹稱,通常,患者發病後7至10天,病毒含量增加,傳染性最強,症狀也會逐漸加重。有咳嗽等症狀的患者容易排出病毒,傳染性較強,而無症狀者不太容易排出病毒,因此傳染性較弱。

蔣榮猛表示,只有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和無症狀感染者近距離接觸,才有可能被感染,平時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如1至2米)便可預防。他說,對公眾來說,如果核酸陽性但無任何症狀,不需要特殊治療,配合疾控人員做好隔離和觀察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