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的哭泣》:绝症面前,是人性与生存的抉择

《世纪的哭泣》是一部由十余位好莱坞明星联合出演的剧情类纪录型片,于1993年上映。曾获美国金球奖、美国电视艾美奖、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等殊荣。

在豆瓣电影仅有300多人评论,但却可以获得8.2分的不错成绩,是一部堪称冷门但非常经典的电影。


《世纪的哭泣》:绝症面前,是人性与生存的抉择

来自豆瓣的评分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题材既少见但又受众人群非常广泛。说题材少见,因为这是一部述说艾滋病发现史的剧情类纪录片;说受众广泛,是因为疾病的防控,是人类生存永恒不变的话题,突显了电影本身的价值意义。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诉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从初次发现未知致命病毒,整个社会陷入恐慌,到如何一步步冲破难关,敢于正视确定并命名为“艾滋病”,开启了与病毒旷日持久斗争的故事。

在发现并确认病毒的过程中,不仅来自科研技术上的难关,还有来自社会、舆论和道德准则带来博弈与压力。最终在科学的真理面前,人们学会了直面危机。

在小编看来,该纪录片是感人至深的,医者的孜孜不倦、艾滋病人的真实情感写照、官僚的不作为、舆论的煽动... 都是这部电影触动人心的所在。

今天笔者就从“剧情发展 人物构造 主题意义”三个方面带领大家读懂此片。在第四部分,我对电影带来的实际意义,进行总结。

《世纪的哭泣》:绝症面前,是人性与生存的抉择

研究团队在一期分析病毒的传播特点

1.三个阶段构成主线,让观众真实感受历史事件还原

电影以病毒研究员Francis艰难的病毒追溯入手,从发现未知致命病毒,到逐步确诊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为传染途径构成故事主线。

首先Francis和他的团队受到非常大的质疑。没有经费和医疗资源的支持下,研究工作举步维艰。而研究员们能做的只有与死神争分夺秒。在飞遍了大半个美国后,终于找到了性接触传播的"零号病人",绘制出了病毒传播路线图谱。

在这个阶段医生们在面对看不到的敌人,病人们渴望生存或者逃避拒不配合,或者精神崩溃。非常现实的反映出了人在面对恐惧时的极端反应,表现出来非常复杂的情感。

其次以为初有成绩的研究员们却深受打击,发现了因接受献血而被传染病毒全新病例,这与之前确诊的传播途径完全不同,他们必须重新来过。困难没有丝毫的减少,甚至血液中心都拒绝提供献血者名单,便于查找病源得请求。

此时此刻,是对信念和责任的考验。媒体已经开始掀起波澜,社会也越来越多人关注,必须尽早确诊传播途径才能将传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才能给公众安心。

《世纪的哭泣》:绝症面前,是人性与生存的抉择

剧中主角Francis团队在打电话寻求帮助

最后,Francis又发现并确诊了母婴传播的途径,终于形成了完整的病毒画像。

结合着病情的发现、研究、确诊顺序,导演采用非常朴实的写实手法拍摄,努力给观众们去还原事件真相。就连在成功确定病毒后,团队间为了追名逐利而闹得四分五裂都真实的拍摄了出来,而不是单纯的大圆满式的结局。

如果说随着病毒的发现规律推进剧情发展,是情理之中。那么接下来大量不同立场的观点就是意料之外了。

《世纪的哭泣》:绝症面前,是人性与生存的抉择

剧中Francis团队的成员们在报纸上发现有用的讯息

2.副线大量不同角度事件见证者的态度,突显戏剧化冲突

逆境中对科学真理坚守的医者、面对未知病毒而绝望哭泣的病人、为了生意而煽动群众情绪的商人、只看重选票而选择无视或妥协的政客... 这些事件的亲历者,编剧都做出了鲜明的人物画像。

这种采用大量事件相关人物观点带入剧中的拍摄手法,非常明显的起到让影片更加丰满、真实的作用。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会把影片中阐述的不同观点自然形成对比,就好像导演构成的一个多面体,阳光照射在上面。却产生了不同颜色光芒。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了科幻小说《三体》,严肃和玩世不恭并存的逻辑、一日为军人终身报效人民的章北海、极度利他主义的程心、甚至是视生存为信念的三体人...他们既是是整个宇宙史的抒写者、又是宇宙中的受难者。

小编无法评论电影中人物行为的是与非,任何一个立场的行为,都无法区用“绝对正确、对他人毫无伤害”这样的话语来形容。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

《世纪的哭泣》:绝症面前,是人性与生存的抉择

剧中伊恩·麦克莱恩饰演的角色遭遇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

3.剖析电影主题——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无知与冷漠。

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早已不是第一次面对病毒带来的威胁:鼠疫、天花、西班牙流感...这些曾经杀伤力巨大的疾病,终于在人类的团结和智慧面前被击倒。

然而在找到解药之前,那种看不到黎明的恐惧,正是导演想阐述的: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无知与冷漠。

影片中两次采用对比手法,来证明导演的观点:

第一次是医院的电视机里播放着总统大选胜利庆祝的画面,和片尾的后续介绍中写道:”当总统第一次在公开讲话中提及艾滋危机的时候,已有两万五千名美国人死于艾滋。“

第二次是影片结尾的烛光大游行,气氛肃穆沉重,完全没有了电影开始时万圣节游行的一派狂欢时的盎然。

电影在这里非常好的运用了宏大场面带来的气氛渲染,这是极难掌握的,甚至很多成名的导演都难以驾驭这种拍摄手法。镜头的切换与剪辑,细节的抓拍与全景镜头的切换。 若干演员组成的画面从心理到情绪、从动线到神态必须步调一致。

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公众人物,都需要正面直视科学的真相与潜伏的危机。阳光或许刺眼,但只有行走在阳光下,才没有阴暗的角落。

《世纪的哭泣》:绝症面前,是人性与生存的抉择

剧中研究员们在想办法进到高危场所检验

小说《呼兰河传》中小团圆媳妇的一生同样验证了遭遇无知与冷漠的蹂躏是多悲惨。原本是天真纯洁的少女,先是被婆婆“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的狠了一点,可是不狠哪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的肉体折磨。又被“驱邪”“跳神赶鬼”的伎俩反复精神摧残。死亡在某种意义上对她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

《世纪的哭泣》:绝症面前,是人性与生存的抉择

《呼兰河传》配图,小团圆媳妇被“巫术治病”

4.危机面前,携手并肩。

在影片的片尾处,迈克尔杰克逊、戴安娜王妃都以公益的角度纷纷出镜。这也可以看出此片在拍摄时的影响力之大。

虽然电影已经上映20余年,但现在看来,片中所表述的观点还好不过时。小编也感悟了以下三个观点:

《世纪的哭泣》:绝症面前,是人性与生存的抉择

剧中的插画特写镜头

1.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无论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多么幅员辽阔,但实际上人类文明还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

曾经听过一个关于“天国的阶梯”的故事。那个时候全世界的人还使用同一种语言,因为在交流上毫无障碍,人们可以齐心协力建造一个通往天国的梯子。就在建造即将成功的时候,突然间的语言不通导致无法继续,人们只能四分五裂各奔东西,通往天国的梯子也不得不终止。

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史上发展最快速的阶段,都是最稳定,协同合作最多的时期。我们可以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环境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但是如果将这些思想完美兼容,将会带来最大回报。反之,彼此间越走越远,造就的只有恐慌和战争。

2.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

这是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说过的话。

很多人一辈子都在探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在生活中为欲望所迷失、困惑没这事人类这种动物的本性。

信息爆炸的时代,诱惑变得无处不在。稍微的松懈,就有可能被带入懒惰或者贪婪的深渊,演化成疾病或者其他形式的痛苦。

然而经得起时间验证的,只有坚毅的灵魂。电影中医生在面对病毒时没有退缩,而很多疾病的见证者虽然没有得病,但却被恐惧所击倒了,迷失了方向。

迷茫时不困惑、危机时不慌乱、低潮时不消沉,无往而不胜。

强大的内心才是推动人类砥砺前行的原动力。

3.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有人说,不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来。可就算下一秒面对死亡,那么这一秒也应该生活的轰轰烈烈,充满价值。

人应当通过​不断地内求,挖掘真实的心灵,正视真实的世界,接纳真实的自我,为做自己的主宰者、不留下遗憾而努力生存,来获得真正得价值。

《世纪的哭泣》:绝症面前,是人性与生存的抉择

结束语:

贾樟柯说:有一种电影要求很长时间的积淀,有一种需要闪电般的灵感。

那么这部电影就一定是经历了漫长的素材积累和构思,在一瞬间爆发出来的灵感一蹴而就,从而带给观众巨大的心灵震撼。

《世纪的哭泣》作为纪录片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电影。2个半小时的时长,在你被剧情深深吸引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的非常快。

看完这部电影也会对生命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理解,自然界中蕴藏着事物变迁的力量,涵盖着世界变化的规律,充溢着令人敬畏的神奇与惊险。去努力珍惜每一个点滴,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