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A到B你會怎麼走?

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你很可能選擇道路a,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地球人都知道。看似直接簡單省力,實際走起來卻不一定,因為你沒有對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障礙做充分合理的預估,而走道路b、c卻有可能後發而先至。

你覺得是時候給孩子開展科學啟蒙了。孩子站在A點,科學就是B點。你很可能選擇簡單直接省事兒的辦法——給孩子報個班。或者更直接點,拿本初中物理課本,直接講解給孩子聽。

簡單直接粗暴的方法並不是不可以,如果孩子有慧根,對科學現象興趣濃厚,有強大的內驅力,直接給孩子喂物理學定律公式都沒問題。但是更普遍的情況是,在孩子還沒有準備好、科學啟蒙敏感期遲遲沒有到來的情況下,老爸老媽已經等不及了,再晚就追不上別人家的孩子了,而採用看似直接便捷的課堂式或填鴨式的學習方式,但有可能欲速而不達,反而會讓孩子對科學產生牴觸和厭惡情緒。

不同的學科,啟蒙方式也不同。如果是練琴或練球,語言暴力(只要不是肢體暴力)我都覺得沒問題。而科學這門學科,可以學得艱深而枯燥,也可以玩得不亦樂乎,取決於方法,也就是上面說的路徑。比如,和孩子一起做實驗就是玩科學的捷徑。今天給各位爸媽介紹

另一條引導孩子進入科學殿堂的捷徑——科學歷史,適合喜歡歷史的孩子。

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科學史話

適合喜歡聽演義評書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喜歡聽四大名著廣播劇、或者某叔某爸的某某演義有聲故事,或者牛娃一枚、直接讀白話文的明清演義,那麼可以嘗試給孩子讀一些科學史話。最經典的就是這本《數理化通俗演義》(簡稱《演義》),堪稱科學和歷史的完美結合。

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這是一本從興趣入手的軟教材,採用的明清演義章回體,共有71回。作者用深入淺出的語言、旁徵博引的案例,講述了從公元前500年到二十世紀70年代、2000多年間的重大科學發明和技術突破,以及這些發明和突破背後科學家的傳奇經歷和生動故事。

你也許會以為作者只是用章回體作為噱頭,其實 演義該有的要素這本書都有。比如,說到《三國》《水滸》這些明清演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眾多的人物,這本《演義》裡面就是一堆科學家;有了人物就有事件,比如關羽溫酒斬華雄、諸葛亮七擒孟獲,在這本《演義》裡就是一個個里程碑式的重大發明,比如笛卡爾夢得座標系、祖沖之割圓求π;最後就是那些兵器寶馬,比如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槍,在《演義》裡就是各種科學裝備,比如本生燈、開普勒望遠鏡等。

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你也許又在想,這和書店裡常見的《科學家的故事》或者少兒科普雜誌裡的豆腐乾文章《科學小貼士》有啥區別?《科學家的故事》是孤立的一位位科學家的生平簡介,而《演義》是多位科學家輪番登場,並且科學家之間還有不少對手戲,比如戴維和法拉第、愛迪生和特斯拉、居里夫人和愛因斯坦等等。

《小貼士》只是對科學發明的概要說明,蜻蜓點水,而《演義》對科學理論不只是停留在感性認識,而是把理論體系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都發掘了出來。比如,哥白尼首先提出"日心說",之後第谷通過長期觀測、積累大量行星運動資料,他的高徒開普勒在第谷的精密觀測資料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觀測分析和計算,發表了"開普勒三定律",揭示了行星運動規律。最後,被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頓全盤接受,並在此基礎上推導出萬有引力定律……最終,在這本稱作《演義》的書中向讀者展示了天體動力學的科學史演化進程。

書作者費盡心機,用歷史故事為枯燥的科學知識包上了"一層薄薄的糖衣",或者說,為科學歷史包上了演義的外衣,究竟是為了啥?其根本原因在於,科學有兩面性:其中一面很親民,我們常說科學就在身邊;另一面則很晦澀,建立在高度抽象的理論之上,拒人於千里之外。

從哪一面走近科學,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諸葛亮的八卦陣有八個陣門: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從開、休、生三門入而生,從死、驚、傷門入而死,科普啟蒙也一樣,關鍵看從哪個門把孩子領入,科學歷史就是一扇生門。

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們來看一下其他科學史書籍。

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比如這本《科學簡史:偉大科學家的故事》(尼古拉·查爾頓著),內容很系統,並且按照天文、物理、化學、生物等進行了學科分類。但是試讀一下就會發現,全書是以科學發現為主線來闡述科學史,對科學家的介紹完全採用第三人稱,雖然高度尊重史實,但是讀來不免乏味。《演義》則完全"以人為本",一位位科學家化身為故事主角,有衝突有懸念有故事,讀到章末再來個大懸念,吸引讀者接著往下讀。

科學家傳記

如果《三國演義》讀完還不過癮,你大概會去讀《劉備傳》《曹操傳》之類,同樣的,科學史話是對科學歷史長河的全局描述和科學家全體的輪廓描畫,而科學家傳記則深入挖掘某位科學家生平事蹟,通過作者文學性筆觸傳達給讀者。如果說史話偏歷史,那麼傳記就偏文學,自古文史不分家。

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比如前幾年給超超讀過的《牛頓傳》,孩子非常喜歡。在通常的科普書裡,牛頓每次登場就是被蘋果砸到的大科學家,但人家也有童年,也有下河抓魚、上樹掏鳥蛋的經歷。牛頓小時候並沒有那麼牛,是個體弱內向的孩子,但是觀察力和好奇心強,同時喜歡動手做些小東西,他做過水漏鍾、小水車等等。

成年牛頓雖然學識淵博、勤于思考、勇於質疑,但是也有一些缺點,天生表達能力不佳,他上的課幾乎沒人聽。成名後表現出心胸狹隘的一面,從他和胡克以及萊布尼茨的發明權之爭中可見一斑,以及晚年痴迷神學等等。當傳說中科學家走下高高的科學神壇,成為一個有優點也有缺點的活生生的普通人時,就會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產生認同感。能夠接受牛頓這個人、就會不牴觸牛頓的科學理論、就會對牛頓的科學發明產生興趣。

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科學歷史百科全書

從歷史進入科學的途徑,除了史話、傳記,還有百科全書。區別於史話和傳記,百科全書沒有過多的文學性的東東,沒有人物個性、沒有戲劇衝突、沒有懸念驚喜,純粹是科學史實的陳述,但是DK的這本《科學歷史百科全書》還是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相信喜歡歷史的孩子也會喜歡這本書。

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如何有效使用這本書呢,畢竟也是花了不少銀子買回來的,直接讓孩子讀並且規定每天讀N頁?

首先要了解這本書的性質,它不是科普教材,雖然圖片超多,但可讀性不強;這是一本工具書,一本詞典,你會讓孩子捧著一本詞典讀嗎?工具書就要發揮工具書的作用,放在手邊,需要的時候搬出來翻閱。

比如有一次,超超在讀秦文君的《男生賈裡全傳》時,讀到一段關於牛頓、哥白尼、開普勒科學貢獻的一段話,對這幾位科學家科學貢獻的時間先後有些記不清了,我們隨即翻開這本工具書,每頁下方有科學發明大事記,按年代排序,記錄各項科學研究發表的時間。

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同時書末有索引,按拼音排序,可以迅速定位到某位科學家或某項發明在書中的頁碼,問題隨機就得到了解決。

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除了類似詞典的強大檢索功能,書中有很多圖表,用平面圖示的方式來詮釋抽象的物理化學概念,非常直觀易懂。

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文末附常用物理學公式,爸媽可以在這裡找到當年上物理課的感覺。

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另外分享一個小技巧,對於這種有些難度、和孩子有些距離的中高端科普書,要讓孩子自主去讀,就要放在和孩子距離很近的地方。在超超平時做作業的書桌旁有個小書架,容量不大,平時裡面就放這些科普書。

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這是一個非常討教的伎倆,因為隨手可及,他就會有意無意地去翻看,特別是在被強迫做一些無聊的功課時,就更會主動去翻看,雖然這些科普書籍會有一些艱深晦澀,但有圖片圖表,總比做無聊的功課強。

結語

也許上面的那張道路圖應該這樣的。

科學歷史,由歷史進入科學啟蒙的捷徑

科普啟蒙的途徑有很多,科學歷史是一條路、做實驗是一條路、還有親子共讀科學繪本、聽科普音頻、看科普視頻,看科學展覽……道路千萬條,適合最重要!找到那條最適合孩子的科普啟蒙之路,堅持下去,就會看到孩子對學科學的態度轉變、看到從量變到質變的過渡、看到被動到主動的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