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榕霞:多一句愛的關懷,多一分勝的希望

日記撰寫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胃腸外科 許榕霞主管護師

日記撰寫日期:2020年3月27日


3月27日,是我們來到武漢的第50天,作為國家醫療隊,我們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131人的隊伍依然堅守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區。每天沉浸在忙碌的工作中,不覺流光偷換;而回想起在武漢的日子,回想起同患者相處的點點滴滴,又是思緒悠長。


逸仙戰疫日記|許榕霞:多一句愛的關懷,多一分勝的希望

許榕霞主管護師(左二)與同事合影


2月6日晚上,看到群裡招募人員前往武漢支援消息,心中熱血澎湃,恨不得立刻報名,然而,始終猶豫不決——丈夫才做完手術,昨天剛剛拆線,傷口還疼,咳嗽腰痛,我十分擔心他是否能照顧好自己和兒子。丈夫看出了我對前往前線戰疫的渴望,反覆對我說:“沒事,我會照顧自己和兒子。你去吧,去幫助別人,也鍛鍊自己。武漢是重疫區,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一定要平安歸來,我和兒子在家等你歸來!”

丈夫的話使我立下了報名的決心,舍小家為大家,多一個人就多一分勝利的希望。抱著這樣的想法,我終於在報名截止前提交了申請,搭上了援鄂的“末班車”。因為還在鄉下,收拾行李趕回廣州後什麼都沒買,十分倉促,幸好有洪護長、劉護長、何護長幫我準備行囊;許院長、周主任、邱主任和各位護長又在武漢為我們調配,為我們做好後勤保障,這才使武漢之行物資充足,“糧草兵馬”齊備。


逸仙戰疫日記|許榕霞:多一句愛的關懷,多一分勝的希望

許榕霞主管護師正在護理患者


回想剛開始工作時,我們對病人、對病情都尚不熟悉,心中並非沒有忐忑,但憑藉一顆真心,憑藉一身經驗,我們很快和病人打成一片,將病魔打入下風。

記得那是2月13日,開始工作的第三天,由於人手不足,本來應該上主班的我決定與另一名同事分管病人。進入病房後,我發現部分患者午飯僅僅吃了寥寥幾口,不由得擔心起來,便問其中一位阿姨為什麼吃的這麼少,是不是不合胃口或是身體不適。她說自己有糖尿病,不能喝粥,而飯又幹,不好下嚥,實在吃不下;同時,她還擔心血糖高,不敢多吃。我告訴阿姨,我會去幫她問問有沒有容易消化的麵食,但如果沒有,還是要吃飯的。不吃飯就會免疫力下降,難以和病毒做鬥爭,所以一定要多吃。至於血糖問題,醫護人員會用相應的胰島素量幫她控制血糖,不用太過擔心。旁邊的患者也幫著勸她,說現在是生命要緊,不吃飯抵抗力會下降,病就很難好。我補充道,還要多喝水,有利於血糖平穩,排出毒素。

這一補充,又引出了阿姨的另一樁心事。原來,她怕經常上廁所不方便,麻煩護士,便連水都不敢喝。聽到這話,我心裡很是觸動,原來我們為患者做的一件件小事,他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不僅是我們關心他們,他們也在愛護著我們。我趕緊拿了一杯溫水放在阿姨的桌前,又將保溫瓶裝滿,一邊忙一邊同阿姨講:“您按鈴就可以,我們來幫你。您有什麼需求,要及時和我們反映。這樣我們的工作才更加有效,您的身體也能好的更快。”晚上派餐時,我留心督促她多吃飯和多喝水。等我收拾到她的床位,阿姨像小孩子般興奮地跟我說,“姑娘你看,我吃了很多!”我打開一看,飯菜吃了五分之三,便很替她高興,連連鼓勵阿姨:“堅持吃飯,就是勝利!希望早日在病房外看見你!”。


逸仙戰疫日記|許榕霞:多一句愛的關懷,多一分勝的希望

許榕霞主管護師


2月19日的早上,我帶了一些水果去醫院,給29房的大哥和爺爺。292床易大哥開玩笑跟我說:“你知道我今天出院,特意送蘋果給我讓我平安出院的嗎?”我回答道:“原來蘋果還有這個意義啊?我是見你們沒有水果吃,帶點給您吃,補充一下維生素C。恭喜您出院,祝您身體健康,一路平安。”簡單的對話,卻給病房帶來了輕鬆和希望。易大哥走前特意交待我們:“你們一定要多關注293的餘爹爹呀。他一個老人家在這裡,沒人照顧,多點關心他老人家!”我向易大哥鄭重承諾:“我會的,作為一個醫護人員,我會照顧好他的。你放心,也感謝作這段時間幫忙照顧餘爹爹,減輕我們很多工作,謝謝你,大哥!”

出院後,易大哥還經常問我們什麼時候能走,餘爹爹近況如何,叮囑我們多注意防護、吃飽一點,有空再來武漢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守望相助,攜手同行,這是聖人的道理,更是每一個武漢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的行動。這樣質樸的關懷、無私的幫助,給每一個人帶來溫暖,帶來感動,帶來了戰勝病魔的勇氣和希望,春天已經醞釀在每一個善良的人心中。

在病區,我們不僅和病人親如一家,同事之間也建立起深厚的革命戰友情誼。經過兩天緊密培訓後,我進入到協和醫院西院14樓危重症病區。還記得剛進病房的我們,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對當地語言交流的障礙,感到忐忑與力不從心。但是,正因為有協和醫院護理同行的配合、廣西同行隊伍的支持,還有後勤人員的關懷,讓我們迅速進入工作狀態。例如,協和醫院的護長給我們準備了換衣服和休息的地方,總叫我們吃飯,吃點心、喝牛奶;護理同行聽說我們戴N95導致面部勒損,就拿出剪好的多愛膚,讓我們貼在鼻子上;廣西隊伍的兩位男護士,總是搶著做粗活重活。還有負責消毒隔離的古老師,臨出發前總告誡我:“做事不要急、慢慢來,還有多帶護手霜,保護好自己的手。穿上防護服,走快一點都會喘,要慢慢適應,別急躁……”正是有無數好同事、好領導的幫扶,我們的工作才能順利進行。這樣深厚的戰友情,我將一生深藏。

“四十三天,望中猶記,烽火戰疫路。”一路走來,有艱辛,有不捨,有快樂,有悲傷。很多時候,我們多關心一下,就溫暖了病人惶恐的內心;多問一句,就發現瞭解決問題的關鍵;多盡一份力,就加快了戰勝病魔的腳步;多拉一把同事,就增進了戰友的感情。種種努力,滴滴心血,無悔無愧,只為我們早日重逢,在春暖花開的街頭,在陽光普照的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