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盈為虧,淨虧4億,國內馬拉松第一股智美體育路在何方?

3月30日,國內馬拉松上市第一股智美體育集團發佈了2019年全年業績公告。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底,智美體育收入1.59億元,相比2018年下降幅度達65.1%,毛利潤為-0.28億元,相比2018年下降幅度達122.1%,公司擁有人年度利潤為-4.84億元,公司運營轉盈為虧。


轉盈為虧,淨虧4億,國內馬拉松第一股智美體育路在何方?


在收入組成方面,智美體育收入分為賽事運營及營銷收入和體育服務收入,均為與體育相關的業務。賽事運營及營銷收入指的是企業贊助收入,體育服務收入指的是賽事舉辦收入、直播及節目製作收入、個體消費收入及計時服務收入,面向對象是政府、馬拉松參賽者和媒體公司。

去年,賽事運營及營銷收入為0.74億元,相比2018年下降幅度為58.7%,體育服務收入為0.85億元,相比2018年下降幅度為55.8%。

財報顯示,賽事運營及營銷收入下降的原因為不再具備“奔跑中國”馬拉松系列賽的獨家運營權導致的馬拉松運營場次減少以及經濟發展趨緩導致的贊助商投入減少。

轉盈為虧,淨虧4億,國內馬拉松第一股智美體育路在何方?

智美體育七年發展歷程

2013年7月11日,智美體育,那時名字還叫做智美控股在香港上市。當年,他們運營的馬拉松賽事有如今知名的杭州馬拉松和廣州馬拉松。2013年國內馬拉松賽事據田協統計共有39場,智美就擁有了2座大城市馬拉松賽事的運營權。

並且,他們還擁有中華龍舟大賽2014-2018年運營權,這項比賽全年共有8站,是中國級別最高的龍舟賽事,每年還會有外國隊伍參與,並且在央視進行直播。

此外,智美還擁有非體育業務,他們的老本行廣告代理也是業務的一部分,是央視新聞頻道數個節目的廣告代理。當時,智美顯示了多元化的經營思路,中國熱氣球公開賽、2013國際摩聯花式極限摩托世界錦標賽,央視一檔經濟類訪談節目也由他們運營。

2013年智美的收入達到了6.9億元,體育和節目成為了公司的主要盈利點。

2014年,《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發佈,力爭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智美也開始向體育方向傾斜。在那一年,他們獲得了中視體育娛樂有限公司2014-2018年全年馬拉松系列賽的合作運營權,合作馬拉松賽事場次達13場,運營了杭州及廣州馬拉松,並開始運營自己創造的“四季跑”跑步活動。同時,他們在全國13個地方運營了中華龍舟大賽。

2014年智美的收入增長了15.8%,達到了8.04億元,主要來自賽事運營的收入增長。而智美影視節目的收入減少了7%。

2015年,智美的名稱變為了智美體育集團,更加彰顯了他們向體育方向的轉變。

除了杭州與廣州馬拉松,他們又運營了昆明、瀋陽和長沙等地的馬拉松賽事。田協認證的馬拉松賽事達到了134場,增長了接近3倍。同時,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跑步活動“四季跑”發展到了25個城市,他們又將生意發展到籃球領域,推出了城市籃球聯賽CBL,在全國10所城市展開。

由於影視節目收入減少了39%,智美的收入減少了15.3%,只有6.81億,而智美賽事運營的收入再次實現高增長,增幅達到了36.4%,達到了3.45億。

轉盈為虧,淨虧4億,國內馬拉松第一股智美體育路在何方?

2016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放緩造成的對於廣告行業的衝擊,智美開始逐步放棄影視節目版塊業務。同年7月,國家體育總局正式印發了《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確定了十三五期間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的目標。智美也逐步加碼體育產業項目,運營了十餘場馬拉松賽事。

這時,國內馬拉松賽事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田協認證賽事達到328場,增長了145%,而規模賽事數量更是達到了1321場。

同時,他們也獲得了2016-2019年NBL籃球聯賽的商業運營權。但是此前運營的“四季跑”賽事在媒體報道中消失了,財報中也沒有像往常一樣具體提及運營了多少場比賽。

與2015年一樣,也是由於影視節目收入減少,智美的收入為4.8億元,相比2015年減少了29.4%,賽事運營業務收入增長了28.9%,達到了4.45億元。

2017年,“奔跑中國”馬拉松系列賽誕生了。這個由中央電視臺和中國田協聯合主辦的國家級賽事品牌,由智美獨家運營。

轉盈為虧,淨虧4億,國內馬拉松第一股智美體育路在何方?

2017年“奔跑中國”共有16站比賽,其中包括北京、杭州、廣州等地的馬拉松賽事,這裡邊既有智美自己運營的賽事,也有其負責營銷的賽事。

智美徹底告別了發家的廣告業務,所有收入均來自體育收入,收入下降9.4%,總計3.7億元。更加值得關注的是,智美的體育業務全部來自馬拉松賽事,去年剛剛獲得的NBL籃球聯賽運營業務也被其出售。


轉盈為虧,淨虧4億,國內馬拉松第一股智美體育路在何方?

危機也在此時到來,2018年,智美失去了杭州和廣州馬拉松的運營權,運營多年的賽事被阿里體育和中奧路跑搶走。但得益於“奔跑中國”的28場賽事,利用“奔跑中國”賽事可以上央視直播的優勢,智美的收入實現了增長。

但是臨近年尾的蘇州太湖馬拉松遞國旗干擾比賽正常進行事件,讓其站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蘇州太湖馬拉松也被田協取消了年度賽事等級評定資格,作為賽事運營的智美也因此收到田協警告處罰。

2018年國內總共有1920場規模賽事,越來越多的賽事讓選手有了更多的選擇,智美進入早的優勢逐漸被消耗殆盡,其他賽事公司更加受到消費者的稱讚。

得益於眾多賽事的運行,智美2018年的收入增長了22.6%,達到了4.55億元。由於賽事運營場次增加,相應的收入增幅達到了68.8%,達到了1.91億元。

2019年,智美失去了“奔跑中國”的運營權,也讓其收入更加陷入低谷。同時,為了奪得濟南馬拉松的運營權,智美更是用出了“0元”競標,不要政府出錢的方法獲得賽事運營權,據悉這筆金額為1200萬元。這也讓其放棄了國內馬拉松賽事最大的一筆收入來源。

轉盈為虧,淨虧4億,國內馬拉松第一股智美體育路在何方?

智美作為國內馬拉松領域公司的先行者,率先開展賽事運營服務,成為第一個成功上市公司,從多元業務到聚焦與體育業務再到集中於馬拉松業務,從多到一的轉變,沒能讓其成為最專業的馬拉松運營公司,反而由於自身的失誤失去了“奔跑中國”的運營權,讓其陷入如今的低谷。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馬拉松賽事紛紛暫停,智美的日子想必更加難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