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實驗室建設技術方案

​目前PCR應用已得到長足的發展,已成為疫病診斷,疫情控制等方面的有力工具,為了避免在PCR方法中出現汙染及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等現象,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在實驗室環境安全控制上嚴格做到實驗室獨立區域設計,功能分區明確,保證實驗室潔淨環境,人流物流嚴格分流,設計合理的壓力梯度,形成有序的氣流組織方向,切實做到避免交叉汙染。

PCR是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的簡稱,是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用於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作生物體外的特殊DNA複製。

避免汙染是PCR實驗室設計建設首要考慮重點

由於PCR技術的高度敏感性,PCR技術要求高、影響因素多,從樣品製備到結果的產生,任何一處細微的失誤均會造成結果的偏差,導致樣品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

PCR實驗室研究過程中,很多操作都會產生氣溶膠,比如離心、混勻等操作閔。為保證環境安全,PCR實驗室設計建設需獨立區域設計,避免與其餘環境的交叉混雜,下面SICOLAB根據我們做過的工程實例從平面佈局、淨化區域劃分,人物流設計和壓差控制等方面具體介紹。

一、標準規範

《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國家標準GB19489-2008

《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工作規範》衛醫發[2002]8號文

《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管理暫行辦法》衛醫發[2002]10號文

《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設計標準》衛醫發[2002]10號文附件

《基因檢驗實驗室技術要求》國家質監檢驗總局SN/T1193-2003

《潔淨室及相關受控環境-生物汙染控制》國際標準ISO14698

《潔淨廠房設計規範》國家標準GB50073\u001f2013

《潔淨室施工及驗收規範》GB50591-2010

《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國家標準GB/T1883\u001f2002

《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築技術規範》國家標準GB50346-2011《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衛生部(2004-11-12)

PCR實驗室建設技術方案


二、PCR實驗室區域劃分

1、功能劃分

試劑準備區、標本製備區、擴增反應一區、純化區、擴增反應二區、後純化區(如上佈局圖)。

2、SICOLAB設計原則

按國家衛生部的要求,各實驗區域必須是相互獨立的,不能直通,每個獨立實驗區設有專門的閘間供工作人員換工作服和鞋,進入各工作區域必須嚴格遵循單一方向順序,即只能從左邊試劑準備區,標本製備區,擴增反應一區,純化區,擴增反應二區到後純化區,避免發生交叉汙染。

3、為避免樣本間的交叉汙染,房間採取淨化控制,總體設計為10萬級。閘間(緩衝間)設計為正壓區,保證與外界環境隔離,避免從鄰近區域進入本區域的氣溶膠汙染。


PCR實驗室建設技術方案

三、氣流設計

人流物流設計各行其道,避免交叉混雜,整個區域設計一個公用走廊,工作區域之間設計試劑物品傳遞專用窗,做到人物分流。

1、物流:在試劑準備區與標本製備區、標本製備區與PCR擴增區之間,以及擴增區域和純化區之間設計有電子連鎖不鏽鋼傳遞窗,以單向進行試劑、標本等物品傳送,配製的試劑通過單向傳遞窗由試劑準備區傳遞到標本製備區,處理過的標本通過單向傳遞窗由標本製備區傳遞到PCR擴增區,按照工藝流程逐次傳遞,避免返流。單向物品傳送系統既保障了標本試劑不受汙染,又保障了標本試劑不汙染環境。

2、人流:人員通過閘間分別進入各自實驗區域,進出各實驗區域需要在閘間區域更換潔淨工作服,手消毒等。

三、壓差設計

PCR實驗室應設計為負壓潔淨室,通過壓差控制,使整個PCR實驗過程中試劑和標本免受氣溶膠的汙染,並且降低擴增產物對人員和環境的汙染。

各個實驗室與非潔淨區之間的閘間保持正壓,>10Pa,實驗與閘間之間的氣流組織方向為:試劑準備區空氣流向閘間,標本製備區流向閘間,而PCR擴增區氣流方向由閘間流向PCR擴增區,純化區同理;

同時按照試劑單向流方向,各個實驗室之間設計不同壓力梯度來實現單向氣流組織方向,由試劑準備區(+20Pa)、標本製備區(+15Pa)、擴增反應一區(-5Pa)、純化區(-10Pa)、擴增反應二區(-20Pa)、到後純化區(-25Pa)壓力逐漸降低,形成單向負壓壓力梯度。

四、其它安全設施

PCR實驗室為潔淨空調系統,系統形式採用直流系統不迴風,防止交叉汙染;試劑準備間設計超淨臺,保證試劑免受空氣環境汙染;標本製備間設計生物安全櫃,保證標本不汙染室內環境,並保證標本免受環境汙染。

以上為SICOLAB整理,實驗室整體設計建設工程、生物樣本建設工程、GMP環境建設工程、環保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