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崩瓦解——明末三代"荒唐"

(一)万历十五年

明朝是一个算不上短命的王朝,它的国祚时间甚至在中国历史上排的上名次。但它实在算不上一个"运气好"的王朝。当然,所有的王朝都会经历一场十分悲惨的大动乱,然后苟延残喘,然后走向衰落,直到灭亡。古代的封建王朝除了宋朝以外,都是由于爆发自内而外的农民起义或者其他起义而覆灭的。今天要讲的明朝也不例外。

明朝灭亡的原因十分复杂。直接原因很明显,是源于李自成起义。而其他的因素综合复杂地作用在一起。其隐蔽性欺骗性很强。有言论称明朝亡其实是亡于万历,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每一件事情都有前因后果,这是一种历史上的"蝴蝶效应",一切皆有联系。

万历是朱翊钧皇帝的年号。

朱翊钧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计四十八年。要想了解明朝走向衰落的因素,必然涉及到万历朝。万历朝时,皇权十分集中,而且没有被阉党分走。所以万历朝的中心人物就是朱翊钧。可以好不夸张的说,朱翊钧决定了明朝的衰亡,虽然历史是唯物主义的,是有规律可循而不是取决于某个人的。但上面这句话确实是有些道理的。

土崩瓦解——明末三代

朱翊钧的童年是不幸的。他十岁丧父登基,李太后和内阁的张居正共同掌权。李太后可以全权代表皇帝,张居正兼有皇权和相权。朱翊钧十岁时并没有掌权,那时的他还要成长。但仅仅十岁的他在明后叶的儒学大兴盛之中,凭借着父亲的威望树立了权威。尽管历史没有记载,但可以推测出那时十岁的他已经比同龄人大大的成熟了,他应该是一个冷峻、懵懂、的少年。

朱翊钧很信任张居正,当然只是在张居正活着的时候。当然只局限于那时不懂得"皇权"和"相权"的他。朱翊钧给了张首辅一个信任,也给了张首辅最高的权力。但是一个人是停止不住历史的滚滚向前的车轮的。

土崩瓦解——明末三代

张居正的政见几乎没用。明朝的问题一步步地扩大,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流民问题威胁财政。小冰河时期正在走向顶峰,天灾人祸滚滚而来……

土崩瓦解——明末三代

我敢说,如果万历和崇祯一样热爱政治,热爱国家,明朝的灭亡可以推迟几十年甚至根本不会发生。

万历十五年,朱翊钧再一次祭扫之后回到家。从那以后他再也没上朝,甚至没有召见大臣。这三十几年里,明朝几乎变成一个"共和国",皇帝再也没有出过面,几乎所有事情都由内阁诸大臣决定。这样的现象,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连皇帝都不上朝了,自然会产生一种惶恐的感觉,致使局势变得错综复杂。

而那之后的中国经济竟然相反的繁荣。尽管自然灾害摧残了农业,但商业在宽松的社会环境里崛起了。

(二)木匠皇帝

朱翊钧的儿子在为了近一个月,死了。

朱翊钧的孙子即皇帝位,是为天启帝。

很不幸,在当皇帝上,朱由校比朱翊钧还要差。他本人没有文化,只能靠文人治国。自己渐渐成为了"象征意义"上的皇帝。

土崩瓦解——明末三代

天启朝的开始就是那么荒唐,所以后人戏谑为"木匠"皇帝。朱由校抛弃了一切皇帝的身份。天启朝在明末是思想解放的时期。王阳明的新学说已经广为传播,市民阶层,工商业手工业者阶层的思想越来越开放了。当时的文化、道德伦理氛围是有史以来最为开明的时期之一。加上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也会进一步促进思想发展。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明朝的历史可能要被改写了,思想极度解放,或者全面思想大繁荣必定会整体上引发思想革命,萌发出新主义的雏形,可是,没有。这一次和上一次不同,不是皇帝在左右本朝的政局了,朱由校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这一次是皇权的"变相"集中。为什么说"变相"呢?因为这次皇权集中不是正常的,是有一些集团利用皇权,加重皇权,再窃取皇权。

他们,就是阉党。


(三)阉党


阉党留下大名的也就几十个。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要数魏忠贤了。前文提到,万历朝的主角是朱翊钧,而天启朝的主角不是朱由校,而是魏忠贤。

关于天启朝的皇权相权问题十分扑朔迷离。我认为,这是皇权在明朝达到最顶峰的一次,甚至超越了洪武。这一次,皇权背后的人,不是朱由校,不是太后不是外戚。而是魏忠贤一个人。魏忠贤僭越夺取了皇权,或者说他利用了皇权,因为朱由校不想拥有天下,他只想当名义皇帝。魏忠贤钻了这样一个空子,要想加强皇权,他首先开始了建设武装。锦衣卫,东厂和皇权一样,虽然名义上说是皇帝朱由校的私人武装,皇家武装。但实际上它们已经属于魏忠贤了。魏忠贤使锦衣卫们对自己效忠,去各地清楚反对自己的政治人物,不惜一切代价杀死他们。在东厂下,明朝除了皇帝之外,每一个人都可以合法地死。

土崩瓦解——明末三代

其次是建立恐怖主义、法西斯性质的独裁专挣主义。他利用东厂锦衣卫,去各地打探,窃听,凡发现与自己意见相违背,辱骂不服自己的。魏忠贤都一一杀死。

处决他们不需要理由。

魏忠贤处决朱由校的儿子和妻子也不需要理由。但魏忠贤最后还是没有杀朱翊钧,不是因为他不敢杀,而是因为他觉得没必要。他完全可以捏造一个以为死亡地事实去糊弄过去。但是他没有。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当时魏忠贤第三个措施是震慑非阉党官员。对于那些文人政客,魏忠贤先礼后兵。其实那些官员没有骨气,一开始就有九成人投靠了魏忠贤,甘愿为他上刀山下火海。但总是有一些正义的人宁死也不会像命运低头。

土崩瓦解——明末三代

他们以死报国,渴望用自己的血去唤醒世间反对恐怖专政的声音。可是,并没有。

"六君子"全部惨死于锦衣卫的监狱之中,至死未见天日。魏忠贤没有亲自动手,而是安排了他的下属。据史书记载,六君子至死也没有说过半句假话,口口声声都是在骂阉党。他们有的人舌头断了,有的人腿骨折了,但他们的血是鲜红赤诚的!更悲惨的事情是,从后面的历史来看,他们是明朝最后一批敢站出来,而不是说空话的文官团体。那以后的文官团体,全部变成了只会吵架和讽刺的耍嘴皮子的人,最终由于决策连续失误导致了明朝覆灭。

魏忠贤为什么会这样?其原因不难分析,魏忠贤是阉人,文化低(不识字),他可以说是出生于农民阶级,没有丝毫的素质可言。这种人一旦掌握局面,都会致使历史往不好的方向倾斜。纵观全局,这样的人不少,犹如黄巢、朱温……但也不一定所以农民阶级出身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朱元璋和刘邦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其实这也和他"阉人"的独特身份有关,唐末阉人,汉末阉人以及五代伶人,都是不可付之国家的人。

参考文献

《明史》

《五代史》

《万历十五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