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為什麼晁蓋和吳用最終會形同陌路?

天香雲外飄


吳用是小知識分子,吳用和阮氏三雄等最大的區別就是知識分子與魯莽武夫的區別。

眾所周知晁蓋不是一個優秀的首領,實際上就是一個莽夫,一個只會講義的好漢。實際上晁蓋連做強盜都不合格。

晁蓋第一次掌握梁山大權,兄弟們下上打劫,晁蓋竟然下令不傷人命,這對於一個強盜來說是很莫名其妙的命令。

魯莽武夫講究的不過是一個義字,而知識分子就會謀求利益。岳飛說文官不愛錢,五官不怕死。吳用自然而然會尋求自己的利益。

宋江和晁蓋,宋江肯定優於晁蓋,同時宋江也更對的上吳用的胃口。宋江上山後,吳用對宋江的支持不遺餘力,從祝家莊等一系列擴張,吳用甚至親自帥軍來援可以清楚看到這一點。

晁蓋一群人整天醉生夢死,在回過神來的時候才發現宋江立下一個規定,有功績才能有一個好位置。於是晁蓋急了,這一票兄弟的座位跟晁蓋綁在一起,而吳用早已經改換門庭。晁蓋甚至說出:“賢弟,我不是搶你的功勞。”所以晁蓋此次出兵連白勝都用上了,吳用卻如同空氣般消失。找你張良陳平開始,出征帶謀士已成定律。事出反常必有妖,晁蓋明顯感覺自己的地位不牢固,就如林沖上山王倫的心態一般。從晁蓋與阮氏三雄的話語中不難看出晁蓋當時心理的矛盾。


橘子影視秀


解勸雷橫和劉唐時,吳用尋思道:“晁蓋我都是自幼結交,但有些事,便和我相議計較。他的親眷相識,我都知道,不曾見有這個外甥。”

據此,我們能得到以下三點重要的訊息:一、晁蓋和吳用是發小,是多年的老友;二、晁蓋十分信任吳用,讚賞他的人品、學識和智謀;三、晁蓋和吳用的關係十分親密,到了通家之好的地步。

果然,吳用一開口詢問劉唐的底細和目的,晁蓋立馬就和盤托出了,並將自己的“陰謀”也說了出來。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時,吳用才首次見到宋江,並說出了這樣的話:“只聞宋押司大名,小生卻不曾得會。雖是住居咫尺,無緣難得見面。”

可見,吳用知道宋江的大名,也想與之相交,但一直沒有機會。畢竟,宋江是官府的人,而吳用只是鄉村教師,沒有身份,也不是宋江青睞的好漢。晁蓋呢,是個保正,居住在鄉村,精神上反而矮吳用一頭。

晁蓋是個性情中人,對吳用等三人說:“你三位還不知哩!我們不是他來時,性命只在咫尺休了!”“虧殺這個兄弟,擔著血海也似干係,來報與我們。”

就這樣,宋江也成了吳用的救命惡人。

那麼吳用後來為何親宋遠晁呢?我個人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宋江是吳用的救命恩人,前面已經說過。晁蓋呢,好友而已,合作伙伴而已。

二、晁蓋是好漢不假,但胸無大志。宋江胸有百萬兵,志在建功立業,吳用呢,想當陳平,也想顯名身後:他們二人志同道合,義氣相投。

三、晁蓋是個大老粗,宋江是個文人,很顯然,吳用跟晁蓋關係好不假,但沒有太多的共同語言。宋江呢,才是吳用渴慕的知己。

四、晁蓋不適合當領導,而宋江有明君的潛質,懂權謀。晁蓋待人,一念赤誠,眼裡容不得沙子。宋江呢,審時度勢,拉攏人心,做事滴水不漏。晁蓋只想當個山大王,而宋江想讓梁山徹底改頭換面,弟兄們都能獲得榮華富貴。

五、大勢所趨,梁山好漢幾乎都是宋江的人,日後宋江必定會取代晁蓋,成為梁山之主。吳用是個精細人,良禽擇木而棲,晚動不如早動。若論感情,吳用肯定跟晁蓋更親密些,可吳用這人原本就比較冷血,凡事利字當先,併為之不折手段。

六、小說雖沒有明寫,但以宋江的性格,他必定會去拉攏吳用。宋江聲稱得了無字天書,並拉著吳用一起研讀,宣告吳用徹底投入了宋江的懷抱。

梁山上,大家都是兄弟,既然都是兄弟,那麼吳用選擇跟宋江親密自然也無可厚非,不必受什麼指責。我們總會誤以為梁山好漢相互之間都是生死兄弟,情深義重,其實不然,宋江和吳用的“無情”便是明證。

梁山的精神紐帶是義氣,吳用雖然遠離了晁蓋,但並沒有遠離義氣。想當初,吳用追隨晁蓋是為了謀奪生辰綱,不曾想最後落草為寇。吳用不甘心了此一生,而宋江給了他一條明路,那就是招安。綜上所述,如果我們是吳用,也會做出同樣的抉擇。


上頭派掌門


吳用鼓動林沖火併殺死王倫,晁蓋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吳用對同為科舉同道的王倫都不能容忍,一定要讓林沖下死手。

也許有一天吳用也會對身邊的結義兄弟做同樣的事情。

所以,晁蓋對吳用只能採取若即若離,慢慢形同陌路的方式。

而吳用也很自覺,但吳用終究懷恨在心,不是久居人下受委屈之人,遲早要報復回來。


布衣之徐


格局不同,晁蓋只想做一個山大王,跟兄弟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在上梁山以後,吳用也看出他的心思 ,從法場救宋江開始,他就已經和宋江“情投意合”,最後幫助宋江做上第二把交椅他也功不可沒,宋江一心想要盡忠報國,光宗耀祖,摘去草寇的帽子,這也符合作為一介書生吳用的價值觀,與其說是吳用幫助宋江做詔安的努力還不如說是吳用投其所好以便達成自己的目的



仟蟻


讀《水滸傳》,比較傷感的是梁山好漢的結局。歷朝歷代都有造反起義的,大部分都被鎮壓下去了。像黃巾軍、黃巢等起義軍是規模比較大的,最終也沒有成功。由起義到打天下做皇帝,劉邦和朱元璋才是成功的典範。《水滸傳》裡的宋江等人顯然生不逢時,沒有成為英雄。至於說晁蓋和吳用最終形同陌路,那是有些誇張了。吳用和阮氏兄弟等人跟隨晁蓋劫生辰綱,反抗官府,來到梁山創業,那關係不是輕易能分離的。吳用後來和宋江關係密切,應該是所見略同,願意追隨宋江。

《水滸傳》裡的梁山,有點像唐朝的瓦崗寨。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以翟讓為首的英雄好漢聚義瓦崗寨,戰鬥力很強,有一定規模,但要成大事還欠缺很多。瓦崗寨的大發展,是在貴族李密加入後。李密很有雄心和韜略,對翟讓說不能再小打小鬧了。他招納各路義軍,帶兵攻城略地,向著稱王稱霸的目標邁進。後來,翟讓把瓦崗寨頭把交椅讓給了李密,將李密推上魏公的位置,自己當他的屬下。可惜的是,在瓦崗軍發展迅猛的時候,翟讓的舊部鼓勵他奪回權力,李密得知後,就除掉了翟讓。後來,李密先後依附於王世充,投降了唐朝,因有反叛意圖,被李淵殺了。而瓦崗寨的大將秦叔寶、徐世勣、羅士信、程咬金等人陸續歸順唐朝,在李世民麾下成為開國將領,青史留名。

梁山起義軍的發展壯大,顯然是在宋江加入後。在這方面,晁蓋有點像翟讓,宋江類似李密。後來,宋江的威望超過了晁蓋,軍師吳用也傾向於宋江。不過,晁蓋先戰死,而且梁山也不可能像瓦崗寨那樣內訌。那麼,在宋江當了一把手後,梁山向何處去?佔山為王或當流寇不會是他們的目標,以往起義軍的結局說明了那樣沒有前途。所以,招安成為宋江等人必然的選擇,但他們的結局可不如瓦崗寨那幫人。宋江、盧俊義像李密一樣被殺,吳用、花榮隨宋江而去。試想像他們這樣的首領,朝廷一定會嚴密防範的,不會有好結局的。梁山修成正果的人不多,還不如隱居山野。


瀾石記


道不同不相為謀,在智取生辰綱後,二人的目標就變了。

當然,若宋江不上梁山,沒有人可以取代晁蓋的話,吳用仍然不會跟晁蓋鬧崩的。晁蓋為人豪爽,義薄雲天,他想的是大塊吃肉、大口喝酒,論秤分金銀,所以晁蓋起名為聚義廳,聚江湖義氣,大家一起瀟灑,而在取了生辰綱後,晁蓋目標已經基本達成了,落草為寇對他來說並不丟人,只要自己過得好就夠了,活的十分現實。

而後上梁山的宋江就與晁蓋不同了,相比之下陰險狡詐,在殺了閻婆惜後並未直接上梁山而是靠著自己的人脈聚集了大把兄弟,上了梁山沒多久宋江的人氣就遠超晁蓋了。而在曾頭市晁蓋死後不久,宋江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忠君臣之義,而且豎杏黃旗替天行道。宋江一心擴張梁山實力,希望引起朝廷注意,然後招安梁山眾人,封官加爵,福廕後代。

很顯然,宋江的做法更符合吳用心理。故吳用的背叛也是理所當然的。


星途史話


有人問《水滸傳》中吳用為何背叛共患難的晁蓋?在我看來,這個說法值得商榷,有三點錯誤之處:其一,從個人感情來說,吳用對晁蓋本來就是隻有利用而已,從來也沒有真正從內心把晁蓋尊為主子,所以,不存在背叛之說;其二,從客觀形勢來說,晁蓋在梁山上被宋江取而代之,是梁山形勢發展的選擇,吳用只不過是順應了這種形勢而已,所以,也談不上背叛之說;其三,吳用和晁蓋算不上“共患難”的戰友,在上梁山前,吳用完全是利用了晁蓋,談不上“共患難”;上梁山後,吳用屢屢力挺宋江而打壓晁蓋,這就更談不上“共患難”了。

吳用

其一,從個人感情來說,吳用對晁蓋本來就是隻有利用而已,從來也沒有真正從內心把晁蓋尊為主子,所以,不存在背叛之說。

吳用和晁蓋自由結交,晁蓋但凡有什麼事,總要找吳用商量問計。吳用內心是頗有些瞧不起晁蓋的,因為晁蓋遇事沒主見,從小就是這樣,否則也不至於但凡有事就要找吳用商量問計了。吳用和劉唐一樣,認定了梁中書的生辰綱是天上掉下來的富貴,不取白不取。吳用只不過是個鄉村的教書先生,想取生辰綱又哪有這個號召力呢?自然想到了發小晁蓋,吳用也太瞭解這個發小了,吳用有十成的把握能利用晁蓋,倘若劫成功了,晁蓋仗義疏財的人,必然不會虧待了吳用;倘若失敗,晁蓋是首犯,吳用只是從犯,天塌下來有晁蓋頂著。

晁蓋

上了梁山之後,晁蓋對吳用還是像小時候一樣,但凡有事還是先找吳用商量問計。說是商量問計,實際上全都是由吳用拿了主意。比如林沖火併了王倫之後,和眾人一起推舉晁蓋做了梁山之主。幾個月後濟州府官軍來攻打梁山,晁蓋大驚,趕緊問計吳用,官軍將至,如何迎敵?然後全是吳用調度,沒晁蓋什麼事兒了,晁蓋就是個“名譽梁山之主”,真正作主的,反倒是吳用。這樣的晁蓋,吳用能尊他為主?只能是除了利用,還是利用。

宋江

其二,從客觀形勢來說,晁蓋在梁山上被宋江取而代之,是梁山形勢發展的選擇,吳用只不過是順應了這種形勢而已,所以,也談不上背叛之說。

宋江還沒上梁山時,表面上是晁蓋做了梁山之主,實際上,梁山上的大事都是吳用說了算。且看宋江在江州遭到黃文炳的陷害,連同戴宗一起被打入了死囚牢,性命只在旦夕之間。梁山晁蓋聽聞訊息,趕緊問計吳用,怎生去救,有何良策?由此看來晁蓋率領梁山上的頭領十六人,外帶一百餘嘍囉,千里奔赴江州劫法場救下宋江,完全是吳用的主意了。晁蓋實在就是個傀儡而已。宋江得救之後,主張藉此機會殺了黃文炳以消了自己心頭之恨,晁蓋反對無效,乖乖聽了宋江號令,和眾人一起殺了黃文炳,才回了梁山。

林沖

宋江上了梁山之後,每每遇到大事,要麼晁蓋還沒開口說話,先就被宋江搶過話頭,早早定下了調子,此事該如何如何辦理,眾人異口同聲說“哥哥說得是”,接下來就是分派眾人工作任務,誰幹這個,誰幹那個,眾人領了任務下山,就沒晁蓋什麼事兒了。即便是晁蓋惱怒之下,終於搶先奪得了話語權,結果還是被宋江帶頭給全盤否定,宋江認為該幹嗎就幹嗎,晁蓋說了也等於沒說。縱觀晁蓋如此表現,宋江沒來時,吳用說了算;宋江來了後,宋江說了算。這樣的晁蓋,假如不會早晚被宋江取而代之,才叫咄咄怪事了!這怎麼能說吳用背叛晁蓋呢?

楊雄

其三,吳用和晁蓋算不上“共患難”的戰友,在上梁山前,吳用完全是利用了晁蓋,談不上“共患難”;上梁山後,吳用屢屢力挺宋江而打壓晁蓋,這就更談不上“共患難”了。

至於說吳用和晁蓋“共患難”,則更是沒有的事情了。在上梁山之前,吳用對晁蓋完全只是利用而已。晁蓋是鄆城縣東溪村的保正,祖上是本縣本鄉富戶,可謂家資豐厚,又兼勇武過人,江湖好漢送他一個“托塔天王”的名號,可見晁蓋明明就是個雄霸一方的土財主,小日子過得十分滋潤。晁蓋其實是最沒有必要劫生辰綱的人,但吳用十分了解晁蓋,也太會算計。先勾起晁蓋對生辰綱的貪念,再不斷用高帽子吹捧晁蓋,晁蓋本就缺乏主見,結果,他就成了劫生辰綱的頭頭。吳用這樣利用晁蓋,他們倆能談得上“共患難”嗎?

石秀

晁蓋吳用上梁山後,尤其是宋江上了梁山之後,吳用就幾乎都是力挺宋江而打壓晁蓋了。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對楊雄、石秀投奔梁山問題的處理上。晁蓋認為以往梁山上的兄弟們個個都有豪傑的光彩,豈能容忍楊雄、石秀、時遷等人冒著梁山的名義,幹出偷雞摸狗的事情來?便威風十足呼喝著要斬了楊雄、石秀二人。可見晁蓋處事既不精細,又很顢頇。宋江當場駁回,不但要救出時遷,還要趁機攻打祝家莊。吳用一言挑破,公明哥哥之言最好,豈可山寨自斬手足之人?這句話毒辣,一下子讓眾人覺得晁蓋又狠又沒頭腦,更會激起楊雄、石秀內心對晁蓋的怨恨。吳用如此對待晁蓋,這就更談不上和晁蓋“共患難”了!


嘟嘟小滑頭


大家好,非常榮幸可以有這個機會解答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吳用是個小知識分子。吳用和阮氏的最大區別在於知識分子和魯莽武夫.的區別

  眾所周知,晁蓋不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但事實上他是一個固執的丈夫,一個只會講課的真正的男人。事實上,晁蓋甚至沒有資格成為強盜。

  晁蓋第一次在梁山掌權,他的兄弟們四處搶劫。晁蓋甚至下令不要傷害人民的生命。對於一個強盜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費解的命令。

  魯莽武夫強調的只是一句正義的話,知識分子會從中漁利。岳飛說,公務員不愛錢,他們的五官不怕死。吳用自然會尋求自己的利益。

  宋江,·晁蓋和宋江肯定比晁蓋,好,而宋江更符合吳用's的胃口。宋江上山後,吳用不遺餘力地支持宋江.從祝家莊,吳用等一系列擴張中,甚至親自派兵援助,這一點可以明顯看出。

  晁蓋的一群人喝得爛醉,整天做夢。當他們清醒過來時,他們發現宋江已經制定了一條規則,只有取得了成就,他們才能有好的地位。所以晁蓋很焦慮。當吳用已經改變的時候,兄弟倆的座位被綁在了晁蓋,晁蓋甚至說,“親愛的兄弟,我沒有從你那裡得到榮譽。”所以晁蓋甚至在這次入侵中使用了白勝,而吳用則像空氣一樣消失了。找到你已經成了一條規則,張良·陳平.當出了事,一定有惡魔。晁蓋顯然覺得自己的立場不堅定,就像林沖's上山王倫.的心態一樣。從晁蓋和阮氏,的話語中不難看出晁蓋's當時的心理矛盾。

以上這些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個人看法和見解,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的做頭條,頭條作品能更進一步,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祝大家每天工作開開心心,生活快快樂樂,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民間靈異事件錄


因為吳用知道宋江最得人心 他也會在梁山中發揮他的本能就是算計設局嫁禍於人


用戶6921311315366


水許

吳用叛變了晁蓋,投靠了宋江,吳用是沒有節操的變節分子。同時害苦了盧員外的一家,害了雷橫,無路可走逼上梁山。

。你即使要盧俊義上山需要,也該改改辦法,用此毒計可惡之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